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预灌封注射器行业前景广阔 医美与疫苗市场发展将带来新一轮机遇

预灌封注射器又被称作为预填充注射器,是一种将“药物储存”和“注射功能”融为一体的注射器,就是把药品在生产线上直接灌装在注射器里,不仅确保了药品使用过程中零接触空气,还能完全避免传统西林瓶和安瓿瓶在注射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

预灌封注射器是一种技术含量高、较为实用的新型注射剂型,具备给药准确、药品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等优势,主要被应用在疫苗和非最终灭菌的生物制剂领域。

预灌封注射器是一种技术含量高、较为实用的新型注射剂型,具备给药准确、药品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等优势,主要被应用在疫苗和非最终灭菌的生物制剂领域。

资料来源:山东威高官网,观研天下整理

一、市场发展概述

凭借其给药准确、药液利用率高、医护人员使用操作简单方便等产品优势,近年来预灌封注射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国家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我国也不例外。但相比国外发达地区来看,我国预灌封注射器起步较晚,且在初期由于国外技术垄断造成价格维持在高位,限制了市场扩大,多依赖于进口。例如上游硼硅玻璃由于技术门槛较高,核心原材料供应受限,加上设施购入及维护成本昂贵,基本依赖进口。

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产技术实现突破以及国内生物制品的快速发展,预灌封注射器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例如COC/COP 新型材料破解了中硼硅玻璃产能不足的困局。据了解COC/COP 多应用于医学用光学部件,具有密度小、饱和吸水率小、双折射率小、弹性好、耐热性好、气密性好等优点,不仅在玻璃注射器的优点上有所扩展,并能够进行大量生产且不受制于进口原材料。目前新型材料优势多样,正成为产业链上游原材料新晋势力,拥有不可小觑的发展前景,将是预灌封注射器市场的重要补充。

打破欧美国家在设备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制约。2021年4月,山东淄博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套预灌封注射器自动成型机和装针机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完全实现预灌封注射器全套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国产化替代进口的企业,产能将从6千万支提升到1.2亿支,彻底打破欧美国家在设备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制约。

虽然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但整体市场来看,目前我国预充式注射器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广阔。

二、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预灌封注射器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发展,预灌封注射器应用需求不断增长,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年预灌封注射器市场规模为8亿美元;预计2025年我国预灌封注射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美元。

目前我国预灌封注射器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国内市场已形成龙头格局,新企业进入难度大。国内预灌封注射器市场主要被BD、山东药玻、淄博民康、威高股份、宁波正力等几家企业占据,近几年威高股份凭借着高性价比不断抢占BD市场份额,目前成为国内市场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68%以上。

三、下游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预灌封注射器主要应用在生物医药、抗血栓药、医疗美容、疫苗等领域。

1、生物医药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物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国内生物药行业在近年发展势头强劲,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增速远快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而预计随着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及支付能力提高等,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灌封注射器的应用也将随之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2017年2185亿元增加到36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2%。预计2022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5183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物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国内生物药行业在近年发展势头强劲,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增速远快于国内整体医药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而预计随着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及支付能力提高等,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灌封注射器的应用也将随之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2017年2185亿元增加到36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2%。预计2022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5183亿元。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观研天下整理

2、抗血栓药

近年来,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加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这也推动了抗血栓药物市场需求的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预灌封注射器市场发展。

3、医疗美容

“注射医美”乘消费东风,给预灌封注射器带来较大的需求。据了解,注射类凝胶的主要特点是高粘性,这也意味着液体流动性差,灌装系统需要进行特殊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以保障高分装精度、实现无菌过滤、输送损耗小以及残留液少等,预灌封注射器(PFS)作为包装和给药双重功能的设备,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医美领域中的使用量逐年提高。而随着“消费升级+意识觉醒”驱动医美市场,预计预灌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

医美行业即医疗美容,是有关整容整形的行业,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时期,是使容貌美丽的一门艺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和个人医美意识的提升,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501亿元增长至1795亿元,年化增长率为24%左右,远高于全球同期的+8.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购买力和个人医美意识的提升,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由501亿元增长至1795亿元,年化增长率为24%左右,远高于全球同期的+8.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相比于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以注射类为代表的非手术类医疗美容方式,具备恢复时间短、价格及风险相对较低的优点,因此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数据显示,我国非手术类轻医美的市场规模由276亿元增长至1238亿元,其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由2014年的55%上升至2020年的69%,已经成为我国医美市场的主流。其中透明质酸钠和肉毒素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医疗美容项目。

其中相比于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以注射类为代表的非手术类医疗美容方式,具备恢复时间短、价格及风险相对较低的优点,因此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数据显示,我国非手术类轻医美的市场规模由276亿元增长至1238亿元,其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由2014年的55%上升至2020年的69%,已经成为我国医美市场的主流。其中透明质酸钠和肉毒素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医疗美容项目。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例如在透明质酸钠方面:透明质酸钠是透明质酸的钠盐,其形状是白色颗粒状粉末、无臭味,透明质酸钠作为一种糖胺聚糖在人体多处结缔组织细胞外间质与角膜里,并且通过D-葡糖醛酸与N-乙酰-D-氨基葡萄糖组成,同时也通过鸡冠与马疫链球菌发酵液人工提取。

透明质酸注射剂可以起到塑形填充、除皱保湿等多种功能,在颜值经济与悦己消费驱动下,我国医美市场实现较快发展,透明质酸医美应用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美容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从2014 的12.1 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47.6 亿元,CAGR 约为31.51%,是医美市场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透明质酸注射剂可以起到塑形填充、除皱保湿等多种功能,在颜值经济与悦己消费驱动下,我国医美市场实现较快发展,透明质酸医美应用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美容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从2014 的12.1 亿元增长至2019 年的47.6 亿元,CAGR 约为31.51%,是医美市场增长最快的子行业。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肉毒素方面:肉毒素是一种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不仅作用于横纹肌,还作用于内脏肌和胆碱能系统(如汗腺和唾液腺分泌物),能够使皮肤皱纹以及由于肌张力障碍、多汗症和影响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疾病带来的皮肤皱襄达到除皱的目的,广泛用于临床和美容领域。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消费者美容需求的提升、医美机构注射类医美服务的不断发展和肉毒素产品的有力推广,我国正规渠道肉毒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肉毒素市场规模接近40亿元,预计2022年或将超过60亿元,维持较高增速。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消费者美容需求的提升、医美机构注射类医美服务的不断发展和肉毒素产品的有力推广,我国正规渠道肉毒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肉毒素市场规模接近40亿元,预计2022年或将超过60亿元,维持较高增速。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近年来正规渠道肉毒素行业规模不断增长,但目前市场仍然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规渠道肉毒素市场规模与人均消费水平与美国相比,有着很大差距。虽然我国市场在2020年达到了45亿元,但美国市场在2019 年就已达到了223 亿。此外从肉毒素占非手术类医美项目比重来看,2019 年中国仅为 33%,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由此可见,我国正规渠道肉毒素行业规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疫苗

预灌封注射器在疫苗中主要用于装疫苗。据了解装疫苗的玻璃瓶一般必须具备耐低温、高质量、高稳定的特点,这要求在疫苗生产的包材环节中,必须使用医用玻璃,其中中硼硅玻璃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药品包装材料。而预灌封搭配中硼硅玻璃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同时又减少药液残留,可为疫苗企业显著提高疫苗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民众疫苗使用安全意识的增强、国内疫苗产品研发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有利政策等因素的促进下,民众对安全性更高、免疫原性更好、能预防更多疾病的优质、新型疫苗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疫苗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疫苗市场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53亿元增长至760亿元;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达到893亿元(不包含新冠肺炎疫苗)。

近年来随着民众疫苗使用安全意识的增强、国内疫苗产品研发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有利政策等因素的促进下,民众对安全性更高、免疫原性更好、能预防更多疾病的优质、新型疫苗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疫苗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疫苗市场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53亿元增长至760亿元;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达到893亿元(不包含新冠肺炎疫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疫苗行业实现批签发批次呈增长趋势,2021年累计实现批签发5704批次,同比增长9.2%。同时,国内疫苗批签发量总体维持在5亿支,2021年呈历史性下降,为1.36亿支,同比下降5.15%。

我国疫苗行业实现批签发批次呈增长趋势,2021年累计实现批签发5704批次,同比增长9.2%。同时,国内疫苗批签发量总体维持在5亿支,2021年呈历史性下降,为1.36亿支,同比下降5.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类疫苗更偏向于使用预灌封注射器。近几年来我国二类疫苗快速崛起,带动了预灌封渗透率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一类疫苗批签发量3.48亿,二类疫苗批签发量3.03亿,占疫苗总批签发量的比重分别为53.46%、46.54%。从2013-2020年疫苗结构变化来看,2020年二类苗快速崛起,占比有较大的提升。

二类疫苗更偏向于使用预灌封注射器。近几年来我国二类疫苗快速崛起,带动了预灌封渗透率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一类疫苗批签发量3.48亿,二类疫苗批签发量3.03亿,占疫苗总批签发量的比重分别为53.46%、46.54%。从2013-2020年疫苗结构变化来看,2020年二类苗快速崛起,占比有较大的提升。

数据来源:中检所,观研天下整理(WW)

疫情刺激新冠疫苗市场扩张。自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让国人认识到疫苗的重要性,防疫意识提高。目前,新冠疫情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让新冠确诊人数、死亡人数再次激增。近期,全国疫情呈多地局部爆发和零星散发状态,死亡人数激增,涉及多个地区。有数据显示,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死亡病例429例。疫情爆发初期,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新冠重症率13.8%,粗病死率3.8%。为遏制疫情蔓延和降低重症率或死亡率,各国积极研发有效的防疫药品。

而接种疫苗能明显降低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是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3.4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2.8亿。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存的环境下,为增强个人防护应对不断变异毒株,我国正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并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加强针的接种情况,疫苗接种工作将持续进行。而受到新冠疫苗的影响,预计未来疫苗对于预灌封注射器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在2023年占比或将达到50%。而随着价值较高的国产新型疫苗和消费类疫苗的崛起,预灌封注射器(尤其是国产预灌封注射器)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

2025年10月04日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再生材料类型日益丰富,成为注射类医美赛道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55亿元,2021-2024年CAGR为109%。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151亿元,2024-2030年CAGR达18%。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核心耗材——血液透析管路,直接关乎百万患者的“生命线”。当前,在庞大且持续增长的ESRD患者基数、远未饱和的透析治疗率、以及国家层面对基层血透服务普及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将超过60亿元。

2025年10月01日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医学体系之一。与西医相比,中医副作用小、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截至2025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35%-45%,管理人群规模约5-6亿。

2025年09月30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