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铝制品行业领先企业和胜股份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汽车部件营业收入约为7.602亿元,按照产品分类,铝制品收入占比92.56%,约为10.71亿元;其他(补充)收入占比为5.50%,约为6365万元。

2023年上半年铝制品行业领先企业和胜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部件

7.602亿

65.68%

6.213亿

64.98%

1.389亿

69.00%

18.27%

电子消费品

2.232亿

19.28%

1.925亿

20.13%

3068

15.24%

13.75%

耐用消费品

9019

7.79%

7695

8.05%

1325

6.58%

14.69%

其他(补充)

6365

5.50%

5565

5.82%

800.0

3.97%

12.57%

其他类

2025

1.75%

979.0

1.02%

1046

5.20%

51.66%

按产品分类

铝制品

10.71亿

92.56%

8.891亿

92.98%

1.823亿

90.55%

17.01%

其他(补充)

6365

5.50%

5565

5.82%

800.0

3.97%

12.57%

受托加工

2247

1.94%

1145

1.20%

1102

5.47%

49.04%

按地区分类

国内销售

11.17亿

96.48%

9.282亿

97.07%

1.886亿

93.69%

16.88%

国外销售

4069

3.52%

2799

2.93%

1270

6.31%

31.21%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铝制品行业领先企业和胜股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部件

20.56亿

68.55%

16.58亿

68.35%

3.983亿

69.39%

19.37%

电子消费品

5.099亿

17.00%

4.187亿

17.26%

9117

15.88%

17.88%

耐用消费品

2.476亿

8.26%

1.985亿

8.19%

4909

8.55%

19.82%

其他(补充)

1.344亿

4.48%

1.209亿

4.98%

1354

2.36%

10.07%

其他类

5140

1.71%

2945

1.21%

2195

3.82%

42.70%

按产品分类

铝型材

28.09亿

93.64%

--

--

--

--

--

其他(补充)

1.344亿

4.48%

1.209亿

100.00%

1354

100.00%

10.07%

受托加工

5633

1.88%

--

--

--

--

--

按地区分类

国内销售

28.92亿

96.42%

--

--

--

--

--

国外销售

1.074亿

3.58%

--

--

--

--

--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yp

二、市场竞争优势

1、企业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致力于推动高端工业铝合金材料在新能源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公司在各发展阶段和业务板块均坚持与行业头部客户开展合作,客户覆盖消费电子领域的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瑞声科技等,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公司在配合行业头部客户工作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始终保持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盯紧市场前沿,贴合客户需求,及时准确地匹配新产品和新技术。同时,得益于头部客户订单量大且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利润空间持续提升。

2、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材料科学、仿真技术、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技术四大领域开展深度研发工作,扩展现有产品系列,加强对现有产品和服务方案的迭代更新,保证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开发出行业前沿新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和升级的需求,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力。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共计 160 ,参与制定《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等国家标准 3 ,《电动汽车用铝合金电池包下壳体》等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3 ,发表技术论文数十篇,参编多部技术专著;承担完成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多项,其核心技术多次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励。未来公司也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3、服务优势

公司能够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客户仅需要发出一张订单,就可以获得材料选择、模拟仿真、产品设计、熔铸、挤压、深加工、集成装配等一系列服务。一站式服务有利于降低客户管理供应链的难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中间流转环节,控制产品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公司各业务板块参与到客户服务中,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公司在不断拓宽一站式服务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快速迭代的特点,进一步要求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高效响应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抢占市场先机。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铜铝制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重负荷发动机油为最大应用市场 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重负荷发动机油为最大应用市场 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从市场占比来看,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主要被路博润(美国)、润英联(英国)、雪弗龙奥伦耐(美国)、雅富顿(美国)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占比分别为34%、23%、18%、10%,合计达到了85%。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有机硅行业:建筑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集中度高 合盛硅业产能占比最大

我国有机硅行业:建筑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集中度高 合盛硅业产能占比最大

具体来看,我国有机硅行业产能占比最高的为合盛硅业,占比为27%;其次为东岳硅材,产能占比为12%;第三为新安股份、江西蓝星星火,产能占比均为10%。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CR5占比超85% 其中隆基股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CR5占比超85% 其中隆基股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03.42亿元,同比增长13.8%。

2025年04月28日
炭黑行业:中国产能稳居全球榜首 企业方面美国卡博特产能较多

炭黑行业:中国产能稳居全球榜首 企业方面美国卡博特产能较多

全球炭黑产能排名来看,美国卡博特以229.2万吨的产能高居榜首,占全球份额12.2%。其次为印度的博拉炭黑,其产能达到212.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11.3%。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活性炭行业下游应用较广 市场竞争程度高 企业较分散

我国活性炭行业下游应用较广 市场竞争程度高 企业较分散

活性炭具有强大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环保、医疗、化工、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活性炭生产国之一,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活性炭产量从88万吨增长到了105.5万吨。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煤化工行业:北京市相关注册企业断层领先 中国神华、陕煤集团为头部企业

我国煤化工行业:北京市相关注册企业断层领先 中国神华、陕煤集团为头部企业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煤化工行业主要可分为四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头部企业为中国神华、陕煤集团,营业收入在30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兖矿能源、中煤能源,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企业为淮北矿业、广汇能源、宝丰能源等,营业收入在200亿元到1000亿元;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大宗气体占据80%市场 外资企业份额超50%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大宗气体占据80%市场 外资企业份额超50%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3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29亿元,同比增长8.4%。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具体集中省市为江苏省、东省、广东省、浙江省等。

2025年03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