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3年我国吸附材料行业领先企业蓝晓科技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吸附分离营业收入约为19.01亿元,按照产品分类,吸附材料收入占比71.45%,约为13.72亿元;系统装置收入占比为24.35%,约为4.675亿元。

2022年吸附材料行业领先企业蓝晓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吸附分离

19.01亿

99.02%

10.64亿

98.97%

8.369亿

99.08%

44.02%

其他

1879

0.98%

1103

1.03%

775.1

0.92%

41.26%

按产品分类

吸附材料

13.72亿

71.45%

7.687亿

71.48%

6.032亿

71.41%

43.97%

系统装置

4.675亿

24.35%

2.649亿

24.63%

2.026亿

23.98%

43.33%

技术服务

6190

3.22%

3072

2.86%

3119

3.69%

50.38%

其他

1879

0.98%

1103

1.03%

775.1

0.92%

41.26%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5.16亿

78.96%

8.201亿

76.26%

6.960亿

82.40%

45.91%

国外

4.040亿

21.04%

2.553亿

23.74%

1.487亿

17.60%

36.80%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年吸附材料行业领先企业蓝晓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吸附分离

11.91亿

99.69%

6.606亿

99.73%

5.306亿

99.63%

44.54%

其他(补充)

374.3

0.31%

177.1

0.27%

197.1

0.37%

52.67%

按产品分类

吸附材料

9.012亿

75.42%

5.155亿

80.30%

3.857亿

75.88%

42.80%

系统装置

2.453亿

20.53%

1.247亿

19.42%

1.206亿

23.73%

49.17%

技术服务

4462

3.73%

--

--

--

--

--

其他(补充)

374.3

0.31%

177.1

0.28%

197.1

0.39%

52.67%

按地区分类

国内

9.196亿

76.96%

4.987亿

75.29%

4.210亿

79.05%

45.78%

国外

2.753亿

23.04%

1.637亿

24.71%

1.116亿

20.95%

40.54%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yp

二、市场竞争优势

1、人才优势

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年富力强,具有20年以上的专业及工业经验,创新活跃,对公司文化与价值观高度认同,团队稳定。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公司加快了行业顶级海内外人才的引进,形成专业经验丰富、管理风格务实创新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在20年发展过程中,公司培养了一支创新活跃、学科分布合理的研发人才梯队,形成了科学家、领域研发带头人、产品研发小组成员的人才金字塔。研发技术团队成员200余名,涵盖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应用化学、生物医药、冶金等专业,核心技术人员朝阳锐气,具有10-30年专业研发经验,熟悉本行业和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团队核心人员具备丰富的吸附材料合成和应用工艺、系统装置及解决方案经验,并且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公司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有陕西省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整合研发资源。

2、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优势

公司在多个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贡献来自于多年的持续技术创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54,其中国内专利49项、PCT专利5,处于申请阶段的专利50项。公司吸附分离聚合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在材料合成、应用工艺、系统集成装置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公司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特点,竞争力强,成长性高。公司通过不断开发吸附分离技术在下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下游工业领域的品质提升、资源化利用和成本控制,促进下游领域的产业升级,为下游行业的升级革新起到决定性作用。

3、产能优势

公司新建生产线包括高陵新材料产业园和蒲城蓝晓产业园,新产能合计4万吨/年。两个园区在品系上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新产能定位为吸附分离材料的高端优质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且全自动控制,产品性能稳定,特殊品种满足定制化需求。近年来,吸附分离材料行业国内产能环保要求升级、大幅压缩,国际产能供货周期加长,行业供求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公司新的产能恰逢行业供求格局较好的时机,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将提升产品市占率,抓住行业窗口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吸附材料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炭行业:内蒙古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 国家能源和晋能控股产量优势突出

我国煤炭行业:内蒙古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 国家能源和晋能控股产量优势突出

具体来看,在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47.6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国家能源集团,产量为62130万吨,同比增长0.8%;其次为晋能控股集团,产量为40216万吨,同比下降8.1%;第三为山东能源集团,产量为27736万吨,同比增长1.4%。

2025年06月23日
【产业链】我国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储罐、泵阀等;中游为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液流电池可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下游应用于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配储、分布式能源、应急电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集中度低 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华能国际营收优势领先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集中度低 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华能国际营收优势领先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截至2025年6月15日我国城市供热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9132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注册量分别为2468家、1059家、771家、718家、444家,占比分别为27.03%、11.60%、8.44%、7.86%、4.86%。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 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处第一梯队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 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天能股份、超威动力,营业收入在4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骆驼股份、理士国际、南都电源等,营业收入在70亿元到400亿元;位于行业第三的梯队的企业为雄韬股份、万里股份、圣阳股份等,营业收入在70亿元以下。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航空航天为最大应用领域 金发科技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航空航天为最大应用领域 金发科技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品产地之一,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2327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5年05月22日
我国焦炭行业:山西省产量领先 山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市场集中度极低

我国焦炭行业:山西省产量领先 山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市场集中度极低

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焦炭行业市场集中非常低。具体来看,我国焦炭行业占比较高的为中煤能源,占比为2.05%,其次为平煤股份,占比为2.03%。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钨精矿行业:江西省产能最高 企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60%

我国钨精矿行业:江西省产能最高 企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60%

钨是重要的战略金属,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国家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从产量来看,2021年到2024年我国钨精矿产量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4年我国钨精矿产量约为13.05万吨,同比增长6.1%;产能约为15.9万吨。

2025年05月20日
我国稀土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北方稀土先发优势明显 开采指标占比约70%

我国稀土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北方稀土先发优势明显 开采指标占比约7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国,约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70%以上。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稀土行业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稀土产量达到了25.4万吨,同比增长5.8%。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