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我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领先企业普源精电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普源精电科技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6.306亿元,按产品分类,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收入占比为89.05%,约为5.615亿元;按地区分类,境内收入占比为55.81%,约为3.519亿元。

2022年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

6.195亿

98.24%

2.932亿

97.65%

3.263亿

98.77%

52.67%

其他(补充)

1110

1.76%

704.7

2.35%

405.0

1.23%

36.50%

按产品分类

电子测试测量仪器

5.615亿

89.05%

2.723亿

90.70%

2.892亿

87.55%

51.51%

其他

5794

9.19%

2087

6.95%

3706

11.22%

63.97%

其他(补充)

1110

1.76%

704.7

2.35%

405.0

1.23%

36.50%

按地区分类

境内

3.519亿

55.81%

1.487亿

49.52%

2.033亿

61.53%

57.76%

境外

2.675亿

42.43%

1.445亿

48.13%

1.230亿

37.24%

45.99%

其他(补充)

1110

1.76%

704.7

2.35%

405.0

1.23%

36.5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司营业收入约4.84亿元,按产品分类,数字示波器收入占比为49.88%,约为2.414亿元;按地区分类,境内收入占比为51.82%,约为2.508亿元。   

2021年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数字示波器

2.414亿

49.88%

1.168亿

51.56%

1.246亿

48.40%

51.60%

射频类仪器

6958

14.38%

2298

10.14%

4660

18.11%

66.97%

波形发生器

5500

11.37%

2555

11.28%

2945

11.44%

53.55%

电源及电子负载

4691

9.69%

2933

12.94%

1758

6.83%

37.48%

其他

4275

8.83%

1572

6.94%

2704

10.51%

63.24%

万用表及数据采集器

1882

3.89%

1153

5.09%

729.4

2.83%

38.76%

其他(补充)

949.7

1.96%

466.0

2.06%

483.7

1.88%

50.93%

按地区分类

境内

2.508亿

51.82%

--

--

--

--

--

境外

2.332亿

48.18%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SS

、市场竞争优势

人才优势

公司创始人及技术研发团队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行业经验,是国内稀缺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电子测量仪器研发及运营团队。公司创始人王悦博士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拥有24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是国内台式数字示波器产业的缔造者,并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公司技术研发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5年的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从业经验,并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和知识产权。公司营销团队已经形成了立足中国、覆盖全球的国际化人才梯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公司已经建立起一支具备精益能力的供应链人才团队,同时还建立起以精益改进系统、精益生产系统、精益领导力人才培养体系等为核心的精益运营系统,通过精益运营系统这个流程改进、组织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成功驱动了公司产品质量、及时交付、生产效率等运营指标的大幅改进。

技术优势

作为国内通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领导者,持续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对于产品的性能指标、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高端仪器的行业技术门槛极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取得突破式发展。公司以原始技术创新为根本,专注于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已先后形成了自研ASIC芯片技术能力、自研芯片到产品的转化能力、产品对解决方案的支撑能力、标准制定与行业应用能力等诸多核心技术优势,同时结合公司专利布局和研发中心部署,筑牢公司发展的核心技术壁垒。

品牌优势

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营销体系建设也随之升级,目前公司在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和网络建设和本地化营销部署等方面已经具备较大的优势。作为业界知名的电子测量仪器创新品牌,公司在时域及频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依据行业权威报告,公司排名全球示波器市场第五,也是唯一排名前五的中国企业。在数字示波器领域,公司凭借自研ASIC芯片技术进入了数字示波器领域第一梯队。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电子电工测试仪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碳化硅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碳化硅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碳化硅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衬底和外延;中游为器件和模块制造环节,过程会经历晶圆设计、制造、封装等工艺流程;下游应用于5G通信、国防应用、数据传输、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轨道交通等领域。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传感器行业:压力传感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高

我国传感器行业:压力传感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645亿元,同比增长14.9%。

2025年06月28日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国内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及海兰信业务覆盖海内外市场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国内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及海兰信业务覆盖海内外市场

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全球声呐市场规模达到22.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尤其表现突出,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则达3.6亿美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光纤激光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我国激光器行业:光纤激光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按增益介质的不同,激光器可分为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其中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占比为51%;其次为半导体激光器,占比为17%;第三为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占比均为16%。

2025年06月26日
锤镐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全球市场中德国博世和中国德硕产量排名前二

锤镐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全球市场中德国博世和中国德硕产量排名前二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亚太地区为全球锤镐行业主要生产地,2024年锤镐产量约为2624万台,占比76.2%;其次为北美、欧洲地区,锤镐产量分别为251万台、456万台,分别占比13.2%、13.2%。

2025年06月25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眼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眼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智能眼镜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智能眼镜上游眼镜零部件参与企业有明月镜片、万新光学等;关键元器件参与企业有瑞芯微电子、紫光展锐、中科蓝讯等。中游系统集成参与的企业有歌尔股份、创维数字、光弘科技等;终端制造参与的企业有立讯精密、亿道信息、华为、小米等。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三梯队分化明显 海康大华营收及净利润稳居第一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三梯队分化明显 海康大华营收及净利润稳居第一

从细分市场来看,全球智能安防相关产品中视频监控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智能摄像头是主力产品,2023年占全球市场65%;其次是智能锁,2023年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市场占比26%;智能危险探测器占比9%。

2025年06月23日
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放缓 中部和尾部市场企业竞争激烈

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放缓 中部和尾部市场企业竞争激烈

从参与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6月18日我国三元材料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939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645家、483家、290家、172家、156家;占比分别为21.95%、16.43%、9.87%、5.85%、5.31%。

2025年06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