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纯碱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纯碱(Soda Ash,化学式:Na2CO3,又称苏打、碱灰、碱面)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三酸两碱”中的两碱之一,有“化工之母”的美称,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国防、医药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
2、供应规模
近年来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我国纯碱产量快速增长,2024年达到了3818.6万吨。2025年上半年纯碱供应增量不大。虽有新产能增加,但在3月及5月份有企业集中性检修,致使产量并未出现大幅增量。2025年1-6月份,国内纯碱产量在1850.27万吨,同下跌0.35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在85.01%,同比下降2.43个百分点。其中,纯碱产量高点在4月份,达到319.14万吨,同比增加3.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碱生产国,产能占据全球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近年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需求的增长,纯碱产能持续扩张。大量的产能使得中国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成为重要的纯碱出口国,在国际纯碱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行业的发展,部分企业有新建产能或对现有产能进行扩张的计划。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规模,以满足市场对纯碱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纯碱生产线,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产能。
3、需求规模
近年来,中国纯碱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纯碱需求整体保持增长趋势。2024年中国纯碱产量约为3818.6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3793.9万吨,消费量较上一年度有一定增长。这表明国内市场对纯碱的需求持续旺盛,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内生产来满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玻璃市场
玻璃市场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领域,约占纯碱总消费量的70%以上,其中平板玻璃和光伏玻璃对纯碱的需求量较大。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平板玻璃的需求大幅增加,进而带动纯碱需求上升。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住宅、商业建筑的建设使得建筑玻璃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汽车产量的稳步提升也增加了汽车玻璃的需求,从而推动纯碱在玻璃制造领域的消费量不断攀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化工市场
化工市场是纯碱的第二大消费领域,主要用于生产硅酸钠、小苏打、硝酸钠、亚硝酸钠等产品。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纯碱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精细化工领域,一些新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对纯碱的质量和纯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带动了纯碱需求的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情况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纯碱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和邦生物、三友化工、远兴能源,注册资本在2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云图控股、金晶科技、中盐化工、雪天盐业,注册资本在10亿元到20亿元;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苏盐井神、山东海化、华昌化工等,注册资本在10亿元一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市场集中度情况来看,国内纯碱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在2024年我国纯碱行业产能前4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大于30%,头部企业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市场处于明显的寡占型格局。
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产能格局之变:天然碱扩张引领,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阿拉善、河南桐柏等地天然碱矿的规模化开采,以及新的大型天然碱矿资源不断被发现,天然碱产能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如博源集团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总投资巨大,分两期建设,待二期 2025 年底建成投产后,其纯碱总产能将达千万吨级,成为全球瞩目的天然碱生产巨头。与此同时,内蒙古通辽、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地的天然碱矿也进入开发筹备阶段,预计未来数年,天然碱产能将持续大幅扩张,在国内纯碱产能占比中快速提升,从 2024 年的 17% 进一步提高,逐步改变氨碱法、联碱法长期主导的格局,引领纯碱行业走向以天然碱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天然碱低成本优势的挤压下,氨碱法和联碱法中的高成本产能面临巨大生存压力。氨碱法因 “三废” 治理成本高昂,废渣、废液处理难度大,环保压力日益沉重,且原料成本占比高,运输半径受限,导致综合成本较天然碱高出 400 - 600 元 / 吨。联碱法虽无废渣废液困扰,但氯化铵销售难题一直存在,市场波动易影响其整体效益。在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部分规模小、技术落后、资金实力弱的氨碱法和联碱法企业将难以承受亏损,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加速产能出清。而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显著提高,预计未来几年,前几大纯碱企业的产能合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2、技术创新驱动:节能降碳与智能化成主旋律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 “双碳” 目标要求,纯碱行业在节能降碳技术方面将持续发力。氨碱法企业将加大对废液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如探索更高效的氯化钙溶液处理工艺,降低蒸馏能耗,提高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填埋量;联碱法企业则着力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同时拓展氯化铵的应用领域,提升其附加值。天然碱企业也将不断改进开采和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此外,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也将在纯碱行业逐步推广应用,助力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技术正加速渗透纯碱生产全流程。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与优化。在原料采购环节,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行情和供应商信息,实现精准采购,降低成本;生产环节中,自动化设备可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生产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仓储物流环节,利用智能仓储系统和物流管理软件,实现库存精准管理和高效配送。例如,部分先进企业已采用智能碳化塔,根据碳化反应的实时情况自动调节进气量和温度,提高碳化效率,降低能耗,未来智能化升级将成为纯碱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3、需求结构调整:新兴领域崛起,传统需求分化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纯碱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点。在碳酸锂生产领域,纯碱作为关键原料,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碳酸锂产能不断增加,对纯碱的需求也水涨船高,预计未来碳酸锂对纯碱的用量将持续增长。此外,在钠硫电池电解质等新兴电池领域,纯碱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有望随着技术成熟和产业规模化带来更多需求增量。同时,在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纯碱的高端化应用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领域对高品质纯碱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建材玻璃和光伏玻璃作为纯碱的两大传统消费领域,未来需求走势将出现分化。受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影响,浮法玻璃需求持续萎缩,随着存量终端项目的减少,其对纯碱的用量预计将进一步下降,预计浮法玻璃对纯碱用量将呈负增长态势。而光伏玻璃方面,尽管前期因产能扩张过快导致市场低迷,但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行业有望逐步回暖,不过由于前期产能基数较大,未来其对纯碱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日用玻璃、无机盐、印染、冶金等传统轻碱下游行业,需求将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与居民消费增速呈正相关关系,对纯碱的需求将维持小幅增长。
4、市场竞争与合作:价格竞争趋缓,产业链协同增强
经历了激烈的价格战,纯碱行业企业逐渐认识到恶性竞争的危害。随着市场供需结构的调整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将趋于缓和。大型企业将凭借成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市场定价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理性的价格策略维护市场稳定。同时,行业协会也将加强自律管理,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低价竞争,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向技术、质量、服务等多元化竞争转变,实现行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为应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纯碱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纯碱生产企业将与下游玻璃、化工等企业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稳定供需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企业还将向上游拓展,加强与原料供应商的合作,保障原料稳定供应,降低原料价格波动风险。此外,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也将加强协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