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即“映画”,是作品视觉艺术形式,通过使用移动图像来表达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价值观,或各类大气模拟体验。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一、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中国电影产业亟需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协同技术创新与精细化市场运营,重构观众黏性,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推动,电影行业有望实现多元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洗牌”。尽管2024年行业遭遇寒冬——全年票房收入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6%,观影人次跌至10.1亿,场均上座率仅5.8%,但2025年春节档却以95.1亿元票房、1.9亿观影人次、43.3%上座率的数据,创下近五年最强开局。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的阵痛,也是技术迭代、政策扶持与观众需求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据来源:(行业市场规模为电影票房),国家电影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中国电影行业的供应体系涵盖从内容创作、技术支持到终端放映的完整链条,近年来在产业规模扩张与技术迭代的推动下,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的发展态势。供应端的革新不仅重塑了行业生态,也为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观影选择。
影片供给方面,2024年上映新片数量为501部,其中国产电影425部,进口影片76部。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进口影片票房占比21.32%。其中进口影片票房占比已经连续3年小幅回升,但对比往年,进口影片已连续两年没有出现10亿元以上票房的作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影城方面,近年来,传统影院加速向“复合娱乐空间”转型,非放映业务占比提升至40%。CGV影城推出“影院+咖啡馆+艺术展览”模式,UME影城打造电竞主题影厅,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同时,分时租赁、共享影厅等新型业态涌现,为独立电影放映、企业包场等小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在影城数量上,截至2024年,我国影城数量达到了13210家,截至2025年3月,全国银幕总数突破10.2万块,连续十年保持全球第一。但供给结构出现变化,一线城市银幕增速放缓至3%,而三四线城市增速达8%,广东、江苏等省份的县域影院占比超过50%。万达、大地等院线通过“乡镇影院计划”,将IMAX、杜比全景声等高端放映技术下沉,提升基层市场观影体验。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在需求方面,2024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为10.1亿,行业遭遇寒冬,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有所下降。不过,2025年呈现出复苏迹象,仅春节档就有1.9亿观影人次,创下近五年最强开局,截至2025年4月12日,年度总票房已达250亿元,观影人次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细分市场
1、国产电影
在全年电影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国产影片持续在本土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内地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8部为国产电影。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有4部影片的票房在35亿元以上,其中《满江红》《流浪地球2》均超过40亿元,而2024年,没有一部影片票房超过35亿元。
2025年以来,电影市场整体保持增势,国产电影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等一系列新纪录。国产影片拉动市场作用更加突显,全年票房过亿影片17部中,国产影片14部,涵盖了动画、剧情、武侠、动作、喜剧等多种类型,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不说话的爱》《人生开门红》等。
资料来源:《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进口电影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进口新片93部(不含复映影片),比2023年多10部,产出票房90.63亿元,约占年度票房的21.32%,高于2023年的89.1亿元和16.2%。进口影片票房排行前十的影片累计创造了58.1亿元票房(见表13)其中,除日本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影《周处除三害》外,其余八部均为美国电影。
2024年4月,日本动画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中国内地上映,收获7.91亿元票房,远超日本国内及北美市场。8月,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在中国内地上映,获得票房1.27亿元,远高于在泰国本土的成绩。影片中充满中式温情的泰国华裔家庭故事,引发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共鸣。
资料来源:《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情况
2024年,院线票房排名与前一年相比有一定变化。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以74.39亿元成绩继续领跑院线票房榜。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保持上升势头,由2023年的第四名,上升为2024年的第二名。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处在第三名的位置。这一年,院线票房规模同比下滑比较明显,票房在10亿元以上的院线公司只有11家,较2023年减少4家。在49家院线公司中,还有8家的年票房在1亿元以下,最少的年票房只有四千余万元。数据表明,院线的集中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2024年中国电影行业院线企业CR4为38.87%,CR8为56.97%。
2024年中国电影行业主要企业市场份额
电影院线企业 |
市占率(%) |
万达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
16.45% |
深圳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 |
8.00% |
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
7.34% |
中影数字院线(北京)有限公司 |
7.08% |
广东大地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
5.48% |
中影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
4.55% |
浙江横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
4.13% |
江苏幸福蓝海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
3.94% |
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
3.59% |
浙江时代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
3.14% |
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未来发展趋势
1、内容创作层面
未来中国电影题材将呈现多元化与深度挖掘趋势。除传统商业大片外,小众题材热度将持续攀升,随着观众审美与认知提升,对有深度内涵的题材需求增大。纪录片、动画片、艺术片等小众领域将获更多投资与创作机会,纪录片聚焦细分方向,动画片向全年龄段拓展,艺术片探索先锋叙事与主题。同时,现实题材深度挖掘成趋势,反映社会变迁、家庭伦理等贴近生活的作品将引发观众共鸣。
2、技术应用层面
新兴技术将在电影行业广泛应用,为观众带来全新观影体验。VR、AR 技术改变传统观影模式,让观众沉浸式参与电影情节;AI 技术在制作、特效、剧本创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制作效率与质量。数字化制作技术普及,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效率;互联网平台发展改变发行与营销模式,线上发行渠道渐成主流,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数字化营销手段作用凸显。
3、市场发展层面
下沉市场潜力将持续释放,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影院建设延伸,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观影需求增长,成为票房新动力。这些地区影院数量增加,设施与服务水平提升,居民收入与消费观念转变,电影制作与发行方将注重开发下沉市场,推出适合影片与营销活动。电影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种类丰富至家居、数码、美妆等领域,设计与品质提升,销售渠道多元化,电商平台成重要渠道。中国电影国际市场拓展加速,通过国际电影节、海外发行等渠道进入更多市场,中外合拍片模式成熟多样,中国流媒体平台国际化拓展也为电影传播提供新途径。
4、产业生态层面
电影公司将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向上游内容创作、中游发行放映、下游衍生品开发延伸,实现产业协同与盈利提升。大型电影公司加强内容创作投入,优化发行策略,加大衍生品研发推广,加强各环节协同合作。电影行业与其他产业跨界合作更广泛深入,与游戏、动漫、文旅等产业融合紧密,与金融、科技等行业探索新商业模式。同时,行业规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更健全,政府与行业协会加强监管,高校与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通过多种活动为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促进人才成长。(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