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家持续推进建立独立完备国家时间频率体系 目前部分类型产品已实现国产化

一 、行业相关定义

“时间”是表征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物理量,而“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性运动的次数,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一个基本量。时间和频率的物理定义互为倒数,概念上密不可分。

现代时间由高稳频率源产生和保持,频率的精度即决定了时间的精度,时间和频率常联系在一起称为“时间频率”或“时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间频率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在国防科技领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间频率产品包括频率系列产品和时间同步系列产品两类:其中频率系列产品通过产生和处理频率信号,生成电子设备和系统所需的各种频率信号;时间同步系列产品通过接收、产生、保持和传递标准时间频率信号,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和频率信号。

二、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时间频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4-2031年)》显示,虽然我国时间频率行业虽然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我国逐步认识到独立自主的时频体系的重要性,决定建立以北斗授时为主的国家时频体系。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国家时频体系建设以及国产化推进工程的实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专项支持时间频率行业发展,我国时间频率行业发展迈入快速发展时期。

虽然我国时间频率行业虽然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我国逐步认识到独立自主的时频体系的重要性,决定建立以北斗授时为主的国家时频体系。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国家时频体系建设以及国产化推进工程的实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专项支持时间频率行业发展,我国时间频率行业发展迈入快速发展时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我国时间频率行业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23年时间频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68.72亿元,同比增长11.47%。

近年来我国时间频率行业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23年时间频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68.72亿元,同比增长11.4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以卫星导航系统授时为主导,以无线、网络等授时手段相辅助 的国家时间频率体系,时频体系的建设包含守时、授时、用时、计量校准与监测 等内容。这对时频核心器部件以及时间同步板卡、模块、设备和系统的需求巨大, 将会带动整个时间频率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当前我国时间频率行业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部分领域依赖进口。1)原子钟为高精尖技术,部分类型产品已实现国产化,但铯钟、CPT原子钟则突破在即,将实现国产化;2)高端晶振,军用逐步实现替代,民用则还是依赖于国外,国内厂商份额虽然很低,但在逐步追赶;3)时间服务器领域,已完全可实现国产化替代。

三、行业细分市场

1、频率系列

在频率产品中,频率产品以原子钟和晶体器件为核心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频率组件及设备对频率信号进行合成、变换、滤波及放大等处理,产生和输出电子系统所需的各类频率信号,扩展了频率覆盖范围。2023年,我国时间频率行业频率系列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14.06亿元。

在频率产品中,频率产品以原子钟和晶体器件为核心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频率组件及设备对频率信号进行合成、变换、滤波及放大等处理,产生和输出电子系统所需的各类频率信号,扩展了频率覆盖范围。2023年,我国时间频率行业频率系列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14.0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时间同步系列

时间同步产品采用原子钟或高稳晶振作为频率源,产品类型包括板卡、模块、设备及系统。时频板卡及模块可嵌入各用户设备和系统中,并与时间同步设备共同组成时间同步系统。2023年,时间同步系列产品市场规模约为354.66亿元。

时间同步产品采用原子钟或高稳晶振作为频率源,产品类型包括板卡、模块、设备及系统。时频板卡及模块可嵌入各用户设备和系统中,并与时间同步设备共同组成时间同步系统。2023年,时间同步系列产品市场规模约为354.6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格局

2000年后,我国逐步认识到独立自主的时频体系的重要性,决定建立以北斗授时为主的国家时频体系。国家持续推进建立独立完备的国家时间频率体系。目前原子钟部分类型产品已实现国产化;高端晶振,军用逐步实现替代,民用则还是依赖于国外,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虽然很低,但在逐步追赶;时间服务器领域,已完全可实现国产化替代。目前国内的时间频率行业企业主要有: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航天203所,晨晶电子,海创电子,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斗时频、中元华电,七维航测等。

时间频率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 业务概况
天奥电子 国内领先的时间频率企业,拥有完整的时间频率产品线,具备时频系统集成能力,可为客户提 天奥电子供完整的时频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原子钟、晶体器件、频率组件及设备、时频板卡及模块、时间同步设备及系统等。2023年时间频率业务营收达11.09亿元。
航天203所 航天203所作为国家时间频率体系的主要论证及核心承担单位,从事晶体元器件、频率源、原子频标、时频系统全链条技术产品研发,形成了“守时、授时、用时”的完整产业布局。
晨晶电子 主要产品包括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滤波器,产品广泛用于载波通信、惯性导航、卫星通信、数字仪表和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和仪器中。
北斗时频 致力于北斗、GPS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时频传递技术、定位与导航技术、高精度的时频测控 技术、大型网络时间同步技术、IEEE1588精密网络时间同步(PTP)技术等的研究与产品开 发,致力于提供专业、系统、高端的时频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国产企业如福斯特、容大感光、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逐渐崛起,其技术和产品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占据一定份额,并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而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也有着越来越好的市场表现,截止2024年我国感光干膜产量约为7.76亿平方米,20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淀粉糖行业:产销率保持在60%以上 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我国淀粉糖行业:产销率保持在60%以上 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淀粉糖行业市场规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320.16亿元,2024年达到454.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212.94亿元。

2025年10月16日
全球PCB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国内高端应用有望催动PCB产品结构升级

全球PCB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国内高端应用有望催动PCB产品结构升级

目前,中国大陆PCB产能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从PCB行业细分产品占比来看,中国PCB市场中刚性板的市场占比最高,达81%,包括多层板、刚性单双面板以及HDI板等多种类型;挠性板、封装基板和刚挠结合板占比较低,分别为14%、4%和1%。

2025年10月16日
英伟达要求开发“微通道水冷板(MLCP)”,水冷板市场有望取得技术突破

英伟达要求开发“微通道水冷板(MLCP)”,水冷板市场有望取得技术突破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随着AI算力需求的急剧增加,英伟达最新推出的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的功耗预期将突破2000W,现有的散热方案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英伟达向其供应商提出要求,开发全新的“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其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水冷板和均热片正成为新的“战略物资”。

2025年09月29日
MLCC下游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成为新增长引擎,我国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MLCC下游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成为新增长引擎,我国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从下游来看,早期MLCC的主要需求来自于移动终端/手机,占比达到了30%以上。而随着下游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新兴的领域,如汽车和AI等需求持续成长,并逐步替代手机,到2023年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在全球MLCC的占比达28%,汽车电子已成为MLCC最大的应用方向。

2025年09月24日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通信连接器生产基地 行业将向智能化制造、定制化需求发展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通信连接器生产基地 行业将向智能化制造、定制化需求发展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全球通信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连接器生产基地。具体来看,2024年全球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中国地区占比28.76%,亚太地区占比14.84%,北美地区占比27.08%,欧洲地区占比25.57%。

2025年09月23日
我国已成全球干式变压器产销大国 行业平稳增长 但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我国已成全球干式变压器产销大国 行业平稳增长 但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干式变压器绝缘强度高、不易燃烧、免维护、无环境污染的优点在各领域的应用中越显突出。而且在干式变压器寿命结束后,钢、铁、铜等材料易回收,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选择干式变压器。

2025年09月17日
人形机器人驱动电子皮肤市场高速增长,灵巧手领域有望成为率先放量环节

人形机器人驱动电子皮肤市场高速增长,灵巧手领域有望成为率先放量环节

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快、医疗领域对实时健康监测和智能诊疗的需求增长、消费电子产品对新型人机交互方式的探索、柔性电子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AI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据测算,截止2024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达到63亿美元,近年来平均增速达到20%,且未来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2025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