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及产业附加值 规模稳健增长 “微笑曲线”已现

消费电子行业,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指引》(GB_T4754-2017)中,其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产品主要是指供消费者日常生活使用,主要侧重于个人购买并由个人消费的电子产品,具有轻便小巧易携带、操作较简单且功能性强设计节能等特点。

分类来看,我国消费电子可以根据产品功能不同分为娱乐产品、通讯产品、家庭办公产品三大类。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外沿拓展,白色家电、婴儿家具等成品也被纳入到消费电子范畴。

分类来看,我国消费电子可以根据产品功能不同分为娱乐产品、通讯产品、家庭办公产品三大类。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外沿拓展,白色家电、婴儿家具等成品也被纳入到消费电子范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政策环境

如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电子产业也成为了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国家战略性发展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为了促进消费电子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主要如下:

2017-2021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相关政策情况

时间 发布单位 产业政策 内容概要
2021年7月 工信部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发展模式,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5G物联网络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2021年3月 中共中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2021年1月 工信部 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重点推广智能终端市场,瞄准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无人机、AR/VR 设备等智能终端市场,推动微型片式阻容元件、微型大电流电感器、微型射频滤波器等各类电子元器件应用
2019年10月 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电子产品用材料属于“鼓励类”项目范畴
2018年11月 国家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将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等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
2017年12月 工信部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推动智能硬件普及,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健康管理、移动智能终端和车载产品等领域的应用,着重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7年8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将“新型信息产品消费”列为重点领域。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2017年2月 发改委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 将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信息终端设备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其中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车载智能终端等
2017年1月 工信部、发改委 “十三五”信息产业发展指南 要重点发展面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消费的新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智能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终端产品,提升产品的研发应用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品牌竞争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家对我国消费电子行业的相关政策支持,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在国家层面对消费电子行业提供了相关政策性的支持下,我国传统的消费电子已经逐步进入成熟阶段。

2、市场规模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迭代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我国消费电子行各个细分市场产品出货量逐年增加。具体来看,从2019年到2021年,我国的5G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19年我国5G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别为0.14亿部、2.20千万台、0.99亿台;到2021年我国5G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便分别增长至2.66亿部、2.80千万台和1.40亿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迭代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我国消费电子行各个细分市场产品出货量逐年增加。具体来看,从2019年到2021年,我国的5G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19年我国5G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别为0.14亿部、2.20千万台、0.99亿台;到2021年我国5G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便分别增长至2.66亿部、2.80千万台和1.40亿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我国5G手机、平板电脑及可穿戴设备等娱乐消费电子出货量的增长,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也逐年扩大。但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传统消费电子行业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其市场增长速度也已逐渐放缓。根据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6120亿元、16587 亿元和17780亿元,且在2019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增长至7.19%;到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等影响,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及其同比增速均出现小幅下降;到2021年,随着疫情的好转、经济的恢复,其市场规模和增速也逐渐回升至18113亿元和4.42%。

随着我国5G手机、平板电脑及可穿戴设备等娱乐消费电子出货量的增长,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也逐年扩大。但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传统消费电子行业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其市场增长速度也已逐渐放缓。根据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6120亿元、16587 亿元和17780亿元,且在2019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增长至7.19%;到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等影响,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及其同比增速均出现小幅下降;到2021年,随着疫情的好转、经济的恢复,其市场规模和增速也逐渐回升至18113亿元和4.4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进入2022年,受全球宏观经济逆风,以及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急剧变化,出现库存高、需求低局面。叠加手机整体换机周期变长,疫情后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消费电子欲望降低。因此,短期内,预计近年我国PC、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出货量增长将出现疲惫局面,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增速将放缓。

3、产业链条附加值

当前我国消费电子库存较高,且疫情过后,消费电子短时期内或将出现需求较软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消费电子产业链条上中游的附加值低的电子组装相关企业或将承压。

从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附加值来看,其呈现的是一条“微笑曲线”。在其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系统软件设计、高端模组以及品牌运营、终端和售后服务,处于中间环节的电子组装附加值最低。

从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附加值来看,其呈现的是一条“微笑曲线”。在其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系统软件设计、高端模组以及品牌运营、终端和售后服务,处于中间环节的电子组装附加值最低。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分析其原因,在消费电子上游,其系统软件、高端模组的技术含量较高,进入壁垒也较高,因此其附加值也相对较高;下游的“卖产品”向“卖品牌、服务”转变过程中可增值的机会多,难度也较大,利润率也将更高,因此其下游的附加值也较高; 中游的电子组装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其附加值最低。

通过我国消费电子的微笑曲线,可以看出产业的附加价值在其上游和下游,因此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是必经之路,要尽量让自身处在产业链分工“微笑曲线”中的有利位置。具体来看,其可以使其产品升级,走中高端发展线路,或着将产品下移,提高其附加价值的同时创造不同的市场,并减低营销固定成本往,创造规模经济的优势。

4、市场规模展望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光学、声学、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终端用户对电子产品的功能、技术、外观等创新需求,叠加互联互通场景将催生消费电子的多样化需求都将促进市场的继续活跃,使消费电子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延伸,从而使得行业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带动行业的发展。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光学、声学、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strong>,</strong>终端用户对电子产品的功能、技术、外观等创新需求,叠加互联互通场景将催生消费电子的多样化需求都将促进市场的继续活跃,使消费电子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延伸,从而使得行业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带动行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在我国消费电子行业技术的进步、企业加速升级转型、产品的创新且附加值提高背景下,叠加互联互通场景需求,将催生我国消费电子终端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不断拓宽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使得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6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5000亿元。

未来,在我国消费电子行业技术的进步、企业加速升级转型、产品的创新且附加值提高背景下,叠加互联互通场景需求,将催生我国消费电子终端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不断拓宽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使得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6年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5000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Q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我国固态电解质产业链条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日韩企业更倾向于硫化物体系,欧美企业更偏向于氧化物和聚合物,我国的技术路线选择相对更加多样化,但是最主流的仍然是硫化物和氧化物。根据市场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固态电池企业选择硫化物的占比为38%,选择氧化物的占比为32%,选择聚合物的有22%。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我国感光干膜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国产企业如福斯特、容大感光、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逐渐崛起,其技术和产品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占据一定份额,并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而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也有着越来越好的市场表现,截止2024年我国感光干膜产量约为7.76亿平方米,20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淀粉糖行业:产销率保持在60%以上 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我国淀粉糖行业:产销率保持在60%以上 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淀粉糖行业市场规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320.16亿元,2024年达到454.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212.94亿元。

2025年10月16日
全球PCB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国内高端应用有望催动PCB产品结构升级

全球PCB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国内高端应用有望催动PCB产品结构升级

目前,中国大陆PCB产能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从PCB行业细分产品占比来看,中国PCB市场中刚性板的市场占比最高,达81%,包括多层板、刚性单双面板以及HDI板等多种类型;挠性板、封装基板和刚挠结合板占比较低,分别为14%、4%和1%。

2025年10月16日
英伟达要求开发“微通道水冷板(MLCP)”,水冷板市场有望取得技术突破

英伟达要求开发“微通道水冷板(MLCP)”,水冷板市场有望取得技术突破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随着AI算力需求的急剧增加,英伟达最新推出的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的功耗预期将突破2000W,现有的散热方案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英伟达向其供应商提出要求,开发全新的“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其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水冷板和均热片正成为新的“战略物资”。

2025年09月29日
MLCC下游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成为新增长引擎,我国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MLCC下游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成为新增长引擎,我国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从下游来看,早期MLCC的主要需求来自于移动终端/手机,占比达到了30%以上。而随着下游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新兴的领域,如汽车和AI等需求持续成长,并逐步替代手机,到2023年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在全球MLCC的占比达28%,汽车电子已成为MLCC最大的应用方向。

2025年09月24日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通信连接器生产基地 行业将向智能化制造、定制化需求发展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通信连接器生产基地 行业将向智能化制造、定制化需求发展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全球通信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连接器生产基地。具体来看,2024年全球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中国地区占比28.76%,亚太地区占比14.84%,北美地区占比27.08%,欧洲地区占比25.57%。

2025年09月23日
我国已成全球干式变压器产销大国 行业平稳增长 但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我国已成全球干式变压器产销大国 行业平稳增长 但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干式变压器绝缘强度高、不易燃烧、免维护、无环境污染的优点在各领域的应用中越显突出。而且在干式变压器寿命结束后,钢、铁、铜等材料易回收,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选择干式变压器。

2025年09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