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应急照明行业相关政策:壮大安全应急产业

应急照明是在正常照明系统因电源发生故障,不再提供正常照明的情况下,供人员疏散、保障安全或继续工作的照明,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三种。

我国应急照明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推动应急照明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标准。如2023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GB/T 42824-2023《应急照明》,注重功能和性能的全面提升,以确保在电力故障或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可靠的照明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疏散照明、疏散路径照明、开阔区域(防恐慌)照明、高危险工作区域照明、备用照明、安全标志(包含颜色、亮度、均匀度等)、烟雾的影响等,将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实施。据悉,该标准为应急照明行业带来了新的标准和技术指导,有助于人身安全和应急照明产业的发展,也标志着我国应急照明领域迈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我国应急照明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9年6月 公安部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每年组织检测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2021年12月 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壮大安全应急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加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能力建设投入,支持安全应急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速发展。
2023年9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应急照明 主要内容包括:疏散照明、疏散路径照明、开阔区域(防恐慌)照明、高危险工作区域照明、备用照明、安全标志(包含颜色、亮度、均匀度等)、烟雾的影响等,将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实施。
2023年9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涌现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50家左右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打造竞争力强的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6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开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 重点监管消防产品(灭火器、灭火毯、灭火贴、逃生缓降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等18种重点产品。同时,各地区结合实际,聚焦产业特点,对其他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以及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并有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重点工业产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2023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加大安全应急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民爆等高危行业领域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应急照明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应急照明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比如2021年12月湖北省发布的《湖北省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大洗消类、侦检类、输转类、照明类、旱涝类、保障类等器材物资配备。建设轨道交通救援大队及消防站,配备路轨两用消防车、大功率排烟车、照明消防车、移动排烟设备、消防排烟机器人等轨道隧道高精尖车辆、装备,同时配备防护、灭火、搜救、警戒、救生、照明、排烟等常规消防器材装备。

部分省市应急照明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河北省 2020年3月 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力争到2025年,全省应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6000亿元以上,其中应急装备产业占比60%以上。
黑龙江省 2020年7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直管行业领域企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的通知 要按规定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快速检测、强制通风、应急照明设备及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空气呼吸器等应急救援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山西省 2021年9月 山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 制定应急物资装备产能储备目录清单,加强生产能力动态监控,分类掌握重要物资装备企业供应链分布。发挥市场投入主导作用,完善鼓励、引导重点应急物资装备产能储备企业扩能转产政策,持续完善应急物资装备产业链。加强对重大灾害事故物资装备需求的预研判,完善紧急物资装备提前采购和集中生产等储备方式。
湖北省 2021年12月 湖北省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加大洗消类、侦检类、输转类、照明类、旱涝类、保障类等器材物资配备。建设轨道交通救援大队及消防站,配备路轨两用消防车、大功率排烟车、照明消防车、移动排烟设备、消防排烟机器人等轨道隧道高精尖车辆、装备,同时配备防护、灭火、搜救、警戒、救生、照明、排烟等常规消防器材装备。
河北省 2023年1月 河北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大对线路、轨道、结构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消防、特种设备、应急照明等设施设备和环境状态以及客流情况等的监测力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开展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
江西省 2023年6月 江西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车站、码头、机场、大型医院、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大型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等各类人群聚集场所,停电后应迅速启动应急照明,组织人员有序疏散或妥善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应急照明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等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托育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发布的《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为促进污染治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装备企业研发新工艺技术,开发新型多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助力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协同削减,提升设备能效碳效

2025年10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租赁行业相关政策:综合运用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

我国及部分省市租赁行业相关政策:综合运用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

为了扩大租赁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等发布《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提出引导从事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统一采购符合《技术规范》、铭牌标注“商用”或字符带圈的“商”的电动自行车并指导配送人员规范使用。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旅游治理和服务、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5G规模化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旅游治理和服务、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5G规模化应用

旅游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主动挖掘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更独特的体验。旅游是一种情绪消费,远离居住地的旅游愈发成为人们舒缓心境、重获力量的重要目的。旅游赋予身心新能力、新视角、新体会。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新时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的学习方式、成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促进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部门等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业运动员和参与体育运动群众的保险保障体系,在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创业发展、财富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025年10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