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遂宁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做实科技创新平台

 一、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整合共享区域创新资源,鼓励共用科技创新平台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建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平台。依托重庆、成都、绵阳等地科技优势资源,积极融入西部科学城“一城多园”建设,推动建设飞地科技园区和异地研发机构。用好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探索政、产、学、研、用、金、才、介融合发展道路。推动遂宁高新区升创国家高新区,联手打造沿涪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支持遂宁经开区建设川渝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导优势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坚持生态优先和科教资源有机结合,建设绿色生态科教园区。聚集科技研发、农业物联网、农业科技成果展示转化、科技培训等平台,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积极对接国省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联建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科技创新基地层次和水平。建设一批兼具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和创业投资的独立法人机构,夯实自主创新技术基础。重点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遂宁研究中心、天齐锂业锂资源与锂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积极引进搭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测控站等研发机构。

 三、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着力建设各类孵化平台,招引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孵化器管理团队来遂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加快遂宁经开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遂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船山区建设科创商务中心。建立集招才引智、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基地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办好现代物流、大英智造、遂宁经开区双创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高端创业服务聚集区。

做强科技创新主体

 一、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全市锂电、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建立创新中心,构建创新体系,共建研发机构、小试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技术创新链,开展科技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上规模、中小企业创新升规,分行业、分领域打造一批科技型重点企业。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鼓励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公司。通过财政引导,支持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到2025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

 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立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设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展专业化协作和联合攻关,参与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参与制定重大技术创新计划和规划,增强企业创新决策话语权。鼓励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全面落实研发投入优惠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大创新转型考核权重。

做好创新成果转化

 一、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加速科技成果大规模应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行“揭榜挂帅” 等制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积极引导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企业,加强与全国知名科研机构对接,共建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引荐符合规划的企业在遂建立总部经济或配套基地。鼓励院士、专家教授和科技人才来遂宁领办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或在企业担任兼职技术顾问。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为创业企业在众创空间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遂宁经开区联合潼南、铜梁等地共创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二、深化科技创新成果权益改革

深入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建立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职务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兼职领薪,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允许科技人员兼职从事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成果转化活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并取得相应合法股权或薪资。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遂宁市范围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天府高端引智计划项目。

做优创新生态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和投融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完善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体系。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或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主体自主权。“十四五”期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和投入强度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强化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鼓励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建立跨产业联盟及技术研发联盟。推动校企合作,利用高校智力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鼓励企业联合高校主动承担国省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三、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培育支持欧美产业园、西部国际技术产业园创建国家国际技术产业化合作基地。加快推进与北上广深协同创新,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科学城、深圳南山区等地的交流合作,引进投资、人才、信息和品牌资源,推动知名科技园区在遂宁建设分园。深入推进成遂合作,主动融入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联合绵阳市、德阳市、重庆市潼南、铜梁、合川等地,共同成立涪江流域科创联盟,推动组建涪江流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四、建设川渝创新人才高地

持续实施“遂州英才”计划,拓展柔性招才引智范围,集聚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精尖短缺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实施“一站式”服务和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新一轮知识更新工程,强化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加强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全方位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使人才真正能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支持引导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流动。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不同类型人才差异化评价标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力度,营造技能成才氛围。健全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到2025年,专业技术人才达到9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4万人。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集招才引智、企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基地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组织“遂创荟”等双创推介活动,举办创客大赛,打造“遂创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鹭栖湖科创带,引入中关村创业大街模式,发挥国科、经科公管、明川科技遂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作用。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遂宁研究中心、天齐锂业锂资源与锂材料重点实验室、四川江淮汽车研究中心、沱牌生态酿酒产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华泰能源互联网能源路由研发中心、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射洪锂电及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蜀泰化工醇氢转化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积极引进搭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卫星测控站、重庆大学遂宁锂电及新材料研究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电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

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平台到遂宁设立分中心,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共建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遂宁中心,着力推进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遂宁分中心等建设。

建设川渝创新人才高地。加强与遂宁籍在外科技人士的联络,实施在外成功人士回引计划。依托成渝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施遂宁市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周末”工程师计划,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引进技术创新人才,以项目顾问、项目工程师等方式参与技术创新和项目攻关,并由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资料来源:遂宁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智库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据库行业:公有云模式占比超60% 资本市场降温 产业侧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我国数据库行业:公有云模式占比超60% 资本市场降温 产业侧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年到2024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596.16亿元,同比增长14.1%;预计到2027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837.42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1.3%。

2025年10月21日
北美、欧洲和中国为全球三大主要量子计算市场 其中美国、中国相关技术专利优势突出

北美、欧洲和中国为全球三大主要量子计算市场 其中美国、中国相关技术专利优势突出

截至2024年7月全球量子计算领城专利技术最多的为中国,专利数量为2925件,占比为39%;其次为美国,专利数量为2061件,占比为28%;第三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量为1136件,占比为15%。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市场规模迎爆发式增长 相关政策持续加码

我国智能算力行业市场规模迎爆发式增长 相关政策持续加码

从智能算力规模来看,近五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呈高速增长。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

2025年10月16日
中美欧为全球无人机模拟器软件主要市场 国内供需双旺

中美欧为全球无人机模拟器软件主要市场 国内供需双旺

全球市场来看,在军事、商业及民用等领域,无人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模拟器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2024年全球无人机模拟器软件市场规模14.9亿元,其中军用、民用领域市场规模分别为3.64、11.26亿元,分别占比为24.43%、75.57%。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算力中心行业:2025年上半年在用机架总规模已超往年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我国算力中心行业:2025年上半年在用机架总规模已超往年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算力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2020-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呈快速上升态势。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FP32)。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系统集成行业产值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教育、制造和政府为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系统集成行业产值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教育、制造和政府为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2024年我国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973亿元。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游戏实际销售收入维持高速增长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强势回增

我国游戏实际销售收入维持高速增长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强势回增

从销售收入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国内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我国国内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3257.8亿元,同比增长7.53%;2025年1-6月我国国内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

2025年09月10日
CPU、GPU、FPGA多核驱动 政策赋能 我国算力硬件‌市场高增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CPU、GPU、FPGA多核驱动 政策赋能 我国算力硬件‌市场高增 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具体来看,CPU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每台桌面通常只有一颗CPU,而每台服务器的CPU数量不定。2024年我国CP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300亿元,同比增长6.47%。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