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前言:

航天测控系统作为航天器的“生命线”,是连接天地与掌控太空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跟踪测轨、数据遥测与指令遥控的关键职能。随着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测控需求正从国家任务向“国家队+商业航天”双轮驱动模式跃迁。商业公司已在市场化赛道开辟广阔天地,推动行业向高效、智能与服务化转型。

1、航天测控被称为“航天器的生命线”

航天工程一般分为航天器系统、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应用系统五大系统,并且主要任务职能具有显著区别,如测控系统的主要职能为对卫星等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和任务控制等。

航天系统五大职能简介

航天系统

主要任务职能

航天器系统

指卫星等航天器,一般由有效载荷和航天器平台两部分组成,有效载荷的主要职能是完成具体的航天任务,航天器平台的主要职能是保证航天器正常工作运转

火箭系统

主要为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主要任务职能是将卫星、空间站或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场系统

指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场所,主要任务职能包括为卫星射前总装测试提供场地、电、气、环境、运输、吊装、安全等条件保障以及负责发射任务的组织指挥和计划协调等

测控系统

主要任务职能为对卫星等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和任务控制等,包括对卫星进行跟踪测轨,确定并预报卫星轨道;接收和处理卫星遥测数据,监视卫星工作状况;按要求发送遥控指令和注入遥控数据,完成对卫星的控制与管理等

应用系统

根据航天器应用方向的不同,分为遥感卫星应用系统、通信卫星应用系统、导航卫星应用系统、气象卫星应用系统等,分别承担遥感、通信、导航、气象预报等职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航天测控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航天测控是航天器升空后天地通信的关键链路,发挥天地之间信息传输的“高速路”作用,是航天产业高度专业化的细分领域。航天测控的主要功能是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接收星上遥测数据、发送遥控指令进行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等,并且已成为航天器应对复杂太空环境、恶劣太空安全形势的关键,是航天器发挥性能、维持寿命的决定性因素,被称为“航天器的生命线”。航天测控基础工作包括三部分跟踪,遥测和遥控。

航天测控基础工作

<strong>航天测控基础工作</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快速增长,为航天测控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航天测控主要通过提供航天任务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测控管理服务,如卫星测控、轨道确定与控制、碰撞预警与规避,协助航天器运营方提升卫星运行效益、降低运管环节的资源投入,提高航天任务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在轨卫星数量快速增长,为航天测控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由114次上升为212次,全球入轨航天器数量由1432个上升为3080个。

航天测控主要通过提供航天任务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测控管理服务,如卫星测控、轨道确定与控制、碰撞预警与规避,协助航天器运营方提升卫星运行效益、降低运管环节的资源投入,提高航天任务经济效益。因此,随着在轨卫星数量快速增长,为航天测控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由114次上升为212次,全球入轨航天器数量由1432个上升为3080个。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航天测控行业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应构建核心壁垒、聚焦垂直领域

在中国市场,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爆发及国家队的“低轨星座”逐渐落地,成千上万颗卫星的批量管理和数据下行,将带来指数级增长的测控需求。并且,天宫空间站的长期常态化运营,对高可靠、实时性的测控服务提出刚性需求。因此,我国航天测控行业驱动力量正从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向“政府+商业”双轮驱动。

我国航天测控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strong>我国航天测控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航天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商业公司在开展业务需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队仍牢牢掌控核心资源和重大任务,但商业公司已在市场化领域开辟广阔天地,并推动整个航天测控行业向高效、智能、低成本和服务化转型。

例如,航天驭星提供从发射测控、在轨运维到数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在全球建设和合作了数十个地面站,实现了对中低轨道卫星的高覆盖率,为商业卫星公司提供可靠的测控服务,当前客户包括长光卫星、银河航天等几乎所有头部商业卫星公司。航天驭星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服务化”的最佳体现,通过规模化、共享化的服务摊薄成本,让小型卫星公司也能享受专业的测控服务。

星测未来则专注于研发星上智能处理和在轨实时计算技术,这不仅减轻了下行测控的数据压力,还让卫星能自主做出判断(如只下行拍摄到的有效数据),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智能”水平和效率。星测未来避开单纯的站网资源比拼,通过核心技术打造壁垒,体现了推动行业向“智能”转型的方向。

因此,对于民营航天测控企业而言,可以深化技术创新,构建核心壁垒,聚焦垂直领域,提供差异化服务,拥抱“互补”而非“替代”的生态位,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

对民营航天测控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建议

简析

深化技术创新,构建核心壁垒

应重点投入软件定义卫星、AI算法用于任务规划与故障诊断、云原生测控平台、星间链路技术等,通过技术护城河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聚焦垂直领域,提供差异化服务

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如专属频段服务:深耕Ka波段、光学测控等特色服务;特定轨道服务:专注服务于某一类型轨道(如倾角)的卫星星座;数据增值服务:不仅提供测控,还提供数据下行后的处理、分析和应用解决方案。

拥抱“互补”而非“替代”的生态位

明确自身是国家航天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有益延伸。积极寻求与国家队合作,承接其溢出或非核心的商业化任务,成为国家力量的有效协同部分。

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

随着中国商业卫星公司出海,为其提供全球测控支持是天然市场。同时,可以探索与海外地面站运营商合作,融入国际测控网络,甚至为国际卫星公司提供服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加速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 技术迭代助力全行业应用打开 国盾量子领衔发展

中国加速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 技术迭代助力全行业应用打开 国盾量子领衔发展

近年来中国加速推进量子通信产业化,以“京沪干线”和“武合干线”为代表的地面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相结合,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目前,中国已部署的量子保密通信光缆总长度突破 1.2 万公里,覆盖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

2025年10月09日
政策与AI驱动 中国无线充电手机行业迎新机遇 Qi2标准与磁吸技术引领市场迈向新阶段

政策与AI驱动 中国无线充电手机行业迎新机遇 Qi2标准与磁吸技术引领市场迈向新阶段

随着“国补”政策落地与AI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复苏。与此同时,为满足AI高算力需求,手机电池容量与充电功率持续攀升,无线充电技术正从高端旗舰向中端市场加速普及。在Qi2新标准与磁吸技术的推动下,无线充电手机市场迎来新的增长契机。

2025年09月28日
微软、谷歌等巨头竞逐新边疆 我国太空算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微软、谷歌等巨头竞逐新边疆 我国太空算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地面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正面临能耗与散热的巨大瓶颈。太空,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新边疆,提供了破局的终极答案:太空算力。全球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已通过合作发射算力卫星、构建星地协同系统等方式抢先布局。在中国,这一赛道更兼具国家“航天强国”与“数字中国”双重战略的驱动,以及遥感

2025年09月13日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航天测控——卫星市场“生命线” 国内市场活力将被充分激发 民营力量如何应对?

航天测控系统作为航天器的“生命线”,是连接天地与掌控太空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跟踪测轨、数据遥测与指令遥控的关键职能。随着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爆发式增长与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测控需求正从国家任务向“国家队+商业航天”双轮驱动模式跃迁。商业公司已在市场化赛道开辟广阔天地,推动行业向高效、智能与服务化转型。

2025年09月11日
数据通信需求膨胀及5G基站建设加速 我国通讯连接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数据通信需求膨胀及5G基站建设加速 我国通讯连接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数据量生产量扩大,下游市场存量升级的替换需求和新建设施的增量需求共同为通讯连接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根据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通讯连接器市场规模从62.67亿美元增长至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1%,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光通信测试仪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将向高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

我国光通信测试仪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将向高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

随着数据传输需求增多,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达99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以太光模块、连接器、Fibre Channel光模块、电信光模块分别占比59.6%、32.6%、4.7%、3.1%。预计2024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108亿元,同比增长9.09%;2027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