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1.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半导体、光伏、锂电等领域驱动行业需求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真空泵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真空泵是产生、改善和维持真空环境的装置,是真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包括干式真空泵、螺杆真空泵、旋片真空泵、涡旋真空泵、磁悬浮真空泵等。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真空泵下游应用情况

应用领域 主要用途
半导体 真空泵是半导体制造真空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在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光刻等多个工艺制程段,都需要真空泵配合,用其创造并维持高纯度、不同等级的真空环境。
光伏 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晶体生长和电池片制造工序需要真空泵提供真空环境。
锂离子电池 从电极材料的干燥到电池封装等工序,都需要真空泵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以保证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制药 广泛应用于药品真空干燥、溶剂回收、蒸馏浓缩等工艺,以及无菌生产线的物料输送、包装等环节,确保洁净环境并提高生产效率。
造纸 在造纸机上形成真空区,主要用于网部脱水、压榨部毛毯脱水以及烘缸冷凝水系统,起到脱水、带动纸页运行和维持稳定生产的作用。
精密加工 主要为CNC机床、电火花加工(EDM)等设备提供真空吸附力,用于牢固、无损地固定工件、模具或薄型材料,确保加工精度。
冶金 主要用于真空熔炼、真空脱气、真空烧结和真空热处理等工艺,通过移除气体成分防止氧化,提升金属材料的纯度、致密性和性能。
化工 用于真空蒸馏、真空过滤、真空结晶、溶剂回收等工艺,通过降低沸点来安全地分离、提纯热敏性物料,并降低能耗。
食品 主要应用于真空包装、真空冷冻干燥(冻干)、真空浓缩和真空脱气等工艺,旨在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并保留风味营养。
面板 在OLED/LCD显示屏制造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和彩膜(CF)的真空镀膜(PVD)工艺中,创造必需的洁净真空腔室环境。
科研 为同步辐射、粒子加速器、空间环境模拟舱、材料表面分析仪器(如SEM, TEM)等大型科研装置提供并维持超高真空环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在半导体领域,真空泵是真空系统的关键设备,因广泛应用于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光刻等多个工艺制程段,行业对其需求量大。以12 英寸晶圆生产线为例,业内通常每6万片/月产能需要约3500台干式真空泵。同时该领域也是目前真空泵应用范围最广、技术壁垒最高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持续突破、市场需求增长与供应链自主可控要求共同推动下,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318.4万片/月增长至2024年的885万片/月,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9.12%。这一快速扩张的产能为真空泵行业带来持续且强劲的需求。

<strong>在半导体领域</strong>,真空泵是真空系统的关键设备,因广泛应用于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光刻等多个工艺制程段,行业对其需求量大。以12 英寸晶圆生产线为例,业内通常每6万片/月产能需要约3500台干式真空泵。同时该领域也是目前真空泵应用范围最广、技术壁垒最高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持续突破、市场需求增长与供应链自主可控要求共同推动下,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318.4万片/月增长至2024年的885万片/月,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9.12%。这一快速扩张的产能为真空泵行业带来持续且强劲的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注:按8英寸等效计算

在光伏领域,真空泵主要应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晶体生长与电池片制造工序,为其提供必需的真空环境。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20年的15728.6万千瓦跃升至2024年的68495.3万千瓦;2025年1-7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产量达47396.4万千瓦,同比增长41.80%。作为太阳能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主流技术路线,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也在快速上升,为真空泵行业带来显著的市场动力。

<strong>在光伏领域</strong>,真空泵主要应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晶体生长与电池片制造工序,为其提供必需的真空环境。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20年的15728.6万千瓦跃升至2024年的68495.3万千瓦;2025年1-7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产量达47396.4万千瓦,同比增长41.80%。作为太阳能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主流技术路线,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也在快速上升,为真空泵行业带来显著的市场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真空泵在电极材料干燥、电池封装等多个关键环节中不可或缺,为电池制造提供稳定真空保障,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143GWh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214.6GWh,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0.72%。锂电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为真空泵带来显著的增量市场空间,已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又一重要引擎。

<strong>在锂离子电池领域</strong>,真空泵在电极材料干燥、电池封装等多个关键环节中不可或缺,为电池制造提供稳定真空保障,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143GWh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214.6GWh,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0.72%。锂电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为真空泵带来显著的增量市场空间,已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又一重要引擎。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2.真空泵行业加速向节能方向发展,干式真空泵、磁悬浮真空泵等节能型产品发展潜力大

在当前“双碳”战略持续深化、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政策加速落地,以及下游行业客户对生产设备能效与环保标准要求不断提高的多重背景下,我国真空泵行业正加速向高效节能方向转型升级。这一转型既是行业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的必然选择,也是适配下游制造领域对低能耗、低污染生产环境需求的关键路径。

而干式真空泵、磁悬浮真空泵等节能型产品,凭借能耗低、污染少、运行效率高等优势,正逐步替代此前市场中部分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真空泵产品;它们不仅成为行业技术迭代与绿色改造的重要方向,更因深度契合各行业低碳发展的核心诉求,叠加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3.真空泵产业格局 “低端集中、高端缺位”:高端进口替代空间犹存,贸易逆差大幅缩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真空泵行业起步较晚,产业格局呈现明显的“低端集中、高端缺位”特征:多数本土企业受技术积累、研发投入等因素限制,资源与产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以成本和价格为主;而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所需的高真空度、高稳定性真空泵,长期被国际巨头占据,本土企业在高端产品研发与市场份额上存在明显短板,导致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这一结构性矛盾也直接体现在我国真空泵进出口产品结构上。

具体来看,2020-2024年间,我国真空泵进口量维持在220-280万台区间,而出口量显著高于进口,持续处于930-1160万台之间。然而,进出口产品结构存在本质差异:进口以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为主,出口则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导致两者均价悬殊。进口均价始终保持在2300元/台以上,而出口均价一直低于400元/台。这既凸显出我国真空泵市场供给的显著不对称性,也反映出高端产品仍具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具体来看,2020-2024年间,我国真空泵进口量维持在220-280万台区间,而出口量显著高于进口,持续处于930-1160万台之间。然而,进出口产品结构存在本质差异:进口以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为主,出口则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导致两者均价悬殊。进口均价始终保持在2300元/台以上,而出口均价一直低于400元/台。这既凸显出我国真空泵市场供给的显著不对称性,也反映出高端产品仍具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尽管出口量领先,但进出口均价的显著差距,使得我国真空泵行业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0至2023年,我国真空泵贸易逆差额持续扩大,从34.64亿元增至57.84亿元。然而,自2024年起逆差迅速收窄,全年逆差额为21.3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05%;2025年1-7月进一步降至14.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73%。与此同时,净出口量也在快速上升,2024年达到845.61万台,同比增长15.69%;2025年1-7月累计净出口653.35万台,同比增长29.89%。这一变化反映出国内企业正逐步实现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向高端化迈进。

尽管出口量领先,但进出口均价的显著差距,使得我国真空泵行业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0至2023年,我国真空泵贸易逆差额持续扩大,从34.64亿元增至57.84亿元。然而,自2024年起逆差迅速收窄,全年逆差额为21.3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05%;2025年1-7月进一步降至14.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73%。与此同时,净出口量也在快速上升,2024年达到845.61万台,同比增长15.69%;2025年1-7月累计净出口653.35万台,同比增长29.89%。这一变化反映出国内企业正逐步实现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向高端化迈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综合来看,向高端化转型仍是我国真空泵行业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半导体、光伏、锂电等战略新兴产业对高性能真空设备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突破高端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等静压设备企业及锂电池、车企等跨界玩家均在加速布局等静压技术路线,聚焦固态电池关键成型环节。等静压设备厂商则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主要包括海外玩家的瑞典 Quintus以及国内的川西机器、钢研昊普与包头科发。

2025年09月02日
量子计算机的“心脏” 西方限制进口下我国稀释制冷机行业自主可控是主旋律

量子计算机的“心脏” 西方限制进口下我国稀释制冷机行业自主可控是主旋律

目前,我国将量子科技列为国家战略,投入巨资。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建立量子实验室和公司,产生对稀释制冷机的巨大采购需求。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直接带动了对高端科研仪器的采购。可见,我国稀释制冷剂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