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1.行星减速器下游应用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行星减速器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行星减速器是一种主要利用行星齿轮传动结构降低输出转速、增加输出扭矩的传动装置,核心结构由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和行星架组成,通过多级齿轮啮合实现减速增扭功能‌。与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相比,其在传动效率、使用寿命和成本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随着技术持续突破,行星减速器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呈现多点开花态势。目前,其应用已覆盖数控机床、移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光伏设备、3C电子、智能家居及医疗设备等诸多行业,展现出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减速器性能对比

对比项目 行星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 RV减速器
减速比范围 3-10(单级) 50-320 20-300
传动效率 95%-98% 70%-85% 80%-90%
重量 较低 较低
成本
设计寿命 >20000h >8000h >6000h
输出扭矩
扭转钢度 较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例如在移动机器人中,行星减速器是其核心零部件,主要与伺服电机、控制器组成移动机器人的驱动单元。2020至2024年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物流与制造业智能化需求增长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从4.1万台迅速增长至13.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69%;销售额也从76.8亿元提升至2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24%,为行星减速器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市场增量。

例如在移动机器人中,行星减速器是其核心零部件,主要与伺服电机、控制器组成移动机器人的驱动单元。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物流与制造业智能化需求增长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2020至2024年间,移动机器人销量从4.1万台迅速增长至13.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69%;销售额也从76.8亿元提升至2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24%,为行星减速器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市场增量。

数据来源:CMR产业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在数控机床中,行星减速器作为关键传动部件,承担转速转换与扭矩放大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到机床的加工精度、刚性与运行稳定性。近年来,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已达4090亿元,同比增长6.93%,为行星减速器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市场基础。

在数控机床中,行星减速器作为关键传动部件,承担转速转换与扭矩放大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到机床的加工精度、刚性与运行稳定性。近年来,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已达4090亿元,同比增长6.93%,为行星减速器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市场基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新能源汽车中,行星减速器主要用于协调驱动电机与车轮间的转速和扭矩匹配,对提升整车动力性能和能效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发展,产销量持续攀升,为行星减速器行业注入了强劲增长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

在新能源汽车中,行星减速器主要用于协调驱动电机与车轮间的转速和扭矩匹配,对提升整车动力性能和能效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发展,产销量持续攀升,为行星减速器行业注入了强劲增长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国际巨头领跑行星减速器市场,国产阵营加速追赶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工艺创新,以中大力德、科峰智能、纽氏达特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这些企业依托高性价比优势,有效降低下游应用场景的采购成本;同时凭借本土化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国内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中低端市场不断扩大份额的同时,也持续向高端领域渗透,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以科峰智能为例,该公司在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加工工艺、精密装配及质量检测等全环节持续优化,行星减速器在传动精度、输出扭矩、运行噪音控制、传动效率、扭转刚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已具备较强竞争力。目前,科峰智能已构建起丰富的产品矩阵,涵盖45-235全系列斜齿行星减速器、16-1720全系列直齿行星减速器及微型行星减速器等产品,同时可提供数千种非标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针对高端定制化领域,科峰智能还自主研发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技术、模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齿形修形技术等核心技术,并建立独特的高精密齿轮啮合算法,实现设计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精准匹配,显著提升新产品开发效率与成功率,为国产高端行星减速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星减速器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的组合是行业主流的减速器配置方案。由于不同厂商在人形机器人整体设计复杂度、核心功能定位(如运动灵活性、负载能力)上存在差异,其产品对行星减速器的具体需求量也呈现明显分化。例如:

星动纪元自研的高性能通用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共有55个自由度,对应的减速器配置中包含12个行星减速器。傅利叶智能的Fourier GR1单只灵巧手即具备6个自由度,其腿部和手臂也分别超过5个自由度,整机共需约32个行星减速器。宇数科技的G1则在手部与腰部等关键部位均选用行星减速器,整机总需求约达37个。

受当前技术成熟度有限、制造成本高企等因素制约,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落地,因此对行星减速器的实际需求仍相对有限。

然而从长远发展趋势看,若人形机器人未来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实现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必将为行星减速器行业开辟显著的新增长空间。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量级,届时将催生对行星减速器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对传动精度、负载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也将倒逼行星减速器厂商在产品性能优化、可靠性提升、成本效益平衡等关键指标上持续攻关,以适配高端应用场景的高标准需求。

然而从长远发展趋势看,若人形机器人未来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实现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必将为行星减速器行业开辟显著的新增长空间。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量级,届时将催生对行星减速器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对传动精度、负载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也将倒逼行星减速器厂商在产品性能优化、可靠性提升、成本效益平衡等关键指标上持续攻关,以适配高端应用场景的高标准需求。

数据来源: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观研天下整理

4.行星减速器行业向高精度、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方向加速发展

随着下游领域对传动系统性能要求的持续提高,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正围绕应用需求进行技术革新,向高精度、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方向加速发展。

在高精度方面,数控机床精密加工需严控传动误差以保障零件加工公差,人形机器人灵活运动、精细抓取更对定位精度与传动背隙有严苛标准,这些需求推动行业不断优化齿轮切削工艺以提升齿形精度,同时改进精密装配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啮合间隙与传动误差。

轻量化与高功率密度则通过材料优化、结构创新与紧凑型设计实现:选用高强度轻质合金等材料减轻自身重量,借助一体化结构、优化齿轮排布缩小体积,在保证输出扭矩与扭转刚性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减速器的空间占用——既满足新能源汽车减重降耗、航空航天设备对空间与能耗的严格要求,也适配移动机器人续航、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对轻量化的需求,助力机器人提升续航能力与运动灵活性。(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需求驱动下的国产突围 我国铜箔用阴极辊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扩容

铜箔用阴极辊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决定高端锂电铜箔与电子电路铜箔的质量与良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关键设备。行业具备极高壁垒,涵盖钛材熔炼、超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及跨学科系统集成等多重难关,长期被海外厂商主导。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扩张及电子电路升级的需求拉动下,极薄化、大幅宽铜箔产能加速投放,推

2025年10月27日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传统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冷却塔行业新兴场景开启增长新纪元

冷却塔作为工业循环水和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散热装置,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型紧密相连。当前,我国冷却塔行业呈现出“传统需求为基,新兴场景驱动”的鲜明特征:一方面,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工业的存量改造与节能需求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撑;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算力爆发与核电产业重启,正为行业注入强劲的增量动力。在“双碳

2025年10月27日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当前中国压力容器发展回顾——产业逐渐完善 产品高端化发展

近十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化工、机械、核电等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压力容器制造业也被带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市场规模等众多方面全面提升。2020-2024年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由1586.80亿元增长至2307.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9.81%,行业在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