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1、生活用纸智能设备是提高生产效能的关键,具有更加多样性的功能

生活用纸生产过程为经过制浆、原纸生产(通过造纸机将纸浆加工成纸张)和后加工(将原纸通过分切、复卷、压花和包装等工序生产出最终产品)三个环节实现从木材、竹子、稻草、甘蔗渣等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其中,生活用纸生产设备主要为原纸纸机和后加工设备:原纸纸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车速高、能耗低、水耗低和浆耗低,而后加工设备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加工速度快、加工精度高、稳定性高。

而生活用纸智能设备则属于中高端设备,通过融合机械加工、电气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专业领域内的多项技术满足各项工艺需求,自动化程度高,是提高生产效能的关键,具有更加多样性的功能。

先进生活用纸设备优势

<strong>先进生活用纸设备优势</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后加工生产设备(全自动抽取式纸巾生产线)

<strong>智能后加工生产设备(全自动抽取式纸巾生产线)</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生活用纸智能化升级市场仍大,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生活用纸后加工设备分为全自动与半自动。智能设备为全自动模式,从复合/折叠到包装均为自动完成,同时智能设备结合物联网、大数据,能够有效支撑生产计划调整,使用厂商可以随时掌握产品生产状态,进而降低故障率,保障生产连续性和产品品质,设备售后团队可实现设备远程维护。

当前,由于价值高昂(欧克科技5.6M幅宽全自动抽纸折叠机价格为2300万元),有70%的中小厂商仍以较落后的半自动化设备为主,较少使用智能设备,且生产线较老旧。随着我国劳动力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为国内生活用纸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智能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绿色化,在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总体要求下,我国生活用纸行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规模小、污染大、能耗高的小型设备。在劳动力紧张、政策导向驱动下,更新换代为智能化设备需求逐渐明显。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绿色化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20236

明确提出生活用纸(纸巾、卫生纸)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指导地方和企业有序推进改造升级,推动生活用纸行业节能降碳,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

20226

提出造纸行业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加快绿色安全发展,有序推进轻工业碳达峰进程,加大造纸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和污染排放标准,树立能耗环保标杆企业,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推动造纸行业废弃产品循环利用。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

20216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引导优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国人大

20213

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连年攀升,智能化设备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作为居家生活中的刚需品,生活用纸随着人们品质生活需求的提升已发展成一个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的庞大品类,并呈现出功能细分、功效创新、专纸专用等特点,对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需求上升。数据显示,2012-2023年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从765.7亿元增长至1549亿元左右。

作为居家生活中的刚需品,生活用纸随着人们品质生活需求的提升已发展成一个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的庞大品类,并呈现出功能细分、功效创新、专纸专用等特点,对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需求上升。数据显示,2012-2023年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从765.7亿元增长至1549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我国生活用纸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更新换代需求明显 下游市场增长空间大

当前,由于价值高昂(欧克科技5.6M幅宽全自动抽纸折叠机价格为2300万元),有70%的中小厂商仍以较落后的半自动化设备为主,较少使用智能设备,且生产线较老旧。随着我国劳动力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为国内生活用纸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智能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绿色化,在国家产业政策节能、降耗、减少污染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海洋油气开发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格局仍较分散

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提速 海洋油气开发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格局仍较分散

自1953年美国研制出首艘无人有缆遥控潜水器以来,各国均开始积极研制水下机器人。相比之下,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末,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进步,我国在此期间引进技术并开展自主研发。21世纪以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水下机器人取得显著突破,成功研制出“蛟龙”号、“潜龙”系列等先进设备

2025年08月01日
全球空气源热泵产销双降 亚洲主导地位强化 中国梯队竞争显现

全球空气源热泵产销双降 亚洲主导地位强化 中国梯队竞争显现

进入2024年后,全球空气源热泵行业经历显著的结构性调整,生产量和销售量双双下滑。与此同时,全球空气源热泵行业呈现“亚洲主导地位强化、欧洲市场收缩、北美逆势增长”的鲜明特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空气源热泵生产国,2023年产量占比超过50%。2024年,行业呈现明显颓势,销售规模同比下滑7.7%。此外,我国空气能热泵市场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特征

我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特征

近年来,我国3D工业相机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5.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55%。值得注意的是,其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同比增速由2021年的102.64%减少至2024年的19.18%。

2025年07月29日
我国机床出口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且数控机床国产化加快

我国机床出口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且数控机床国产化加快

机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自2021年以来,我国机床出口金额不断增长且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机床工具商品出口额217亿美元,同比增长4%;进口金额为102亿美元,同比下降8.6%,贸易顺差为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标志着我国机床产品已经走向世界,且竞争力不断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风电主齿轮箱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海上风电有望成为需求新增量市场

我国风电主齿轮箱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海上风电有望成为需求新增量市场

基于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扶持及技术进步驱动下的持续降本提效,我国风电装机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例如,202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20%左右来看,预计2024-2025 年我国风电行业有望进入加速

2025年07月28日
“无边界”时代到来!割草机器人行业迎快速进击窗口期 九号、松灵等已布局

“无边界”时代到来!割草机器人行业迎快速进击窗口期 九号、松灵等已布局

近年来,在技术突破、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法规、核心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效应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割草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快速进击的窗口期。值得注意的是,“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出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20万台量级,标志着割草机器人正式从“埋线式”迈入“无边界”时代。

2025年07月28日
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低碳驱动中国成最大市场 三花智控份额遥遥领先

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行业:低碳驱动中国成最大市场 三花智控份额遥遥领先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在家庭、商业、工业等领域的普及率不断上升,带动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需求增长。2020-2024年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规模由275亿元增长至364亿元,预计2029年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16亿元。

2025年07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