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硅光芯片行业分析:5G基站、AI算力等领域发展 刺激市场需求释放

1、硅基材料与化合物材料结合充分发挥硅光特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硅光芯片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硅光芯片是一种基于硅基材料的光电子集成芯片,结合了光电子技术与传统半导体技术,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核心应用领域包括光通信、数据中心、激光雷达(LiDAR)、生物医疗及量子计算等。在硅光芯片中,通过融合不同材料体系,可突破单一材料的性能局限,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硅光芯片特性

序号

特性

1

异质集成技术将InP等高发光效率的III-V族材料与硅基衬底结合,解决了硅材料间接带隙导致的发光效率低问题,同时保留硅基CMOS工艺的低成本和大规模制造优势。

2

用铌酸锂薄膜(LNOI)与硅的异质集成,可将调制器带宽提升至200GHz以上,显著增强高速通信性能。

3

通过晶圆级键合或外延生长技术,既能兼容成熟半导体工艺以降低制造成本,又能实现光电器件的高密度集成,提升系统可靠性。这种多材料融合策略不仅优化了硅光芯片的带宽、能效和抗干扰能力,还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推动其在疏通机电信等场景商业化落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硅光芯片横截面示意图(不包含激光器)

<strong>硅光芯片横截面示意图(不包含激光器)</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AIGC拉动的算力市场发展,我国硅光芯片行业将受益行业发展

传统数据中心采用三层架构,而AI算力崛起推动服务器间横向通信占比提升,叶脊(Spine-Leaf)架构成为主流,这种架构通过扁平化设计减少通信层级,但需要更多光模块实现全连接,叶脊架构下光模块需求较传统架构增加数十倍。随着AI算力和云计算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内部互联速率正从400G向800G、1.6T甚至3.2T演进,硅光模块凭借高集成度和低功耗,成为破解高速率光模块成本难题的关键方案,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硅光芯片行业将受益发展。

根据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0eflops,增速超过70%;2020-2024年我国AI算力规模由134.2 EFLOPS增长至725.3 EFLOPS,CAGR为5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5G基站建设加速,推动硅光芯片行业需求增长

而且,基站前传是移动通信网络中连接基带处理单元与远端射频单元的关键链路,需满足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要求。硅光芯片在基站侧可实现前传链路光互联,降低功耗并支持毫米波与光传输混合调度。目前,华为已实现硅光技术在5G基站中的规模化应用,未来6G网络将进一步依赖硅光技术实现超高速率与低延迟传输。

而且,基站前传是移动通信网络中连接基带处理单元与远端射频单元的关键链路,需满足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要求。硅光芯片在基站侧可实现前传链路光互联,降低功耗并支持毫米波与光传输混合调度。目前,华为已实现硅光技术在5G基站中的规模化应用,未来6G网络将进一步依赖硅光技术实现超高速率与低延迟传输。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硅光芯片行业处于“政策红利+需求爆发+技术追赶”三重驱动期

长远来看,我国硅光芯片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需求爆发+技术追赶”三重驱动期,未来3-5年是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窗口,企业需聚焦高端工艺突破与应用场景创新,同时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生态。对投资者而言,可重点关注具备核心技术专利、下游客户绑定紧密的头部企业,长期看好硅光技术在光通信与算力基础设施中的战略价值。

我国硅光芯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strong>我国硅光芯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4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近年来,我国2D工业相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6%。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10.99%,较2021年的47.43%大幅回落36.44个百分点;2024年增

2025年08月19日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全球AM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黄金期,市场渗透率不断刷新纪录。根据数据,2017-2024年全球AMOLED市场渗透率由18%提升至41%。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主流厂商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韩国厂商主要包括三星、LG,它们采用全产业链整合模式,具备较强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但基本不对外服务。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市场主要由中国台湾厂商占据,经过系列并购整合后,目前中国台湾仅剩颀邦科技、南茂科技两家规模较大的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厂商,形成

2025年08月16日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