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相转移催化剂下游需求量大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且市场规模呈稳增长态势

前言:相转移催化剂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显著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农药、液晶单体等,拥有着较大的需求潜力,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我国相转移催化剂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相转移催化剂市场规模约39.4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相转移催化剂生产国之一,生产企业较多。2022年国内相转移催化剂产能已经超过10万吨,产量为7.85万吨。但是由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实力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产能较低。

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相转移催化剂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相转移催化剂(PTC)是一种能够在不同相之间促进反应物转移的催化剂。其主要原理在于通过降低反应物在不同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反应物更容易从一种相转移到另一种相中,进而实现反应的加速。这种催化剂在化工、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目前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季铵盐类、季鳞盐类、聚醚类和环状冠醚类等几类。其中季铵盐类是最常见的相转移催化剂。

相转移催化剂(PTC)是一种能够在不同相之间促进反应物转移的催化剂。其主要原理在于通过降低反应物在不同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反应物更容易从一种相转移到另一种相中,进而实现反应的加速。这种催化剂在化工、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目前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季铵盐类、季鳞盐类、聚醚类和环状冠醚类等几类。其中季铵盐类是最常见的相转移催化剂。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相转移催化剂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技术,可帮助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从而加快异相系统反应的速率。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显著优势,除有效提高有机合成的反应速率外,还具备如下优势:①反应物得到充分接触,大幅提高有机合成转化率;②减少副反应发生,显著提升反应纯度和产量;③降低反应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具备突出的节能和经济性;④催化后的合成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可以避免使用常规方法所需的危险试剂,也不需要进行无水溶剂的环境设置,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⑤促进实现新的有机合成。

相转移催化剂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技术,可帮助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从而加快异相系统反应的速率。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显著优势,除有效提高有机合成的反应速率外,还具备如下优势:①反应物得到充分接触,大幅提高有机合成转化率;②减少副反应发生,显著提升反应纯度和产量;③降低反应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具备突出的节能和经济性;④催化后的合成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可以避免使用常规方法所需的危险试剂,也不需要进行无水溶剂的环境设置,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⑤促进实现新的有机合成。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下游需求量大,市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安全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催化行业快速发展。相转移催化剂作为众多工业生产的基础原料,能显著提高化学反应效率,在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中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相转移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农药、液晶单体等,拥有着较大的需求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以下文中医疗与农药市场为例:

1、医药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催生出广阔的医疗卫生市场空间。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制药企业持续改善生产工艺,从而也带动了相转移催化剂需求。一方面,季铵盐、季鏻盐、冠醚等相转移催化剂能有效提升药物合成效率,降低反应温度,减少副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合成;另一方面,在医药化学领域,有机分子通过氟化反应引入氟原子是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试剂、消炎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的重要方向,而季铵盐、季鏻盐、冠醚等相转移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氟化剂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进而加快上述反应的反应速度。

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医药化工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数据统计,2022 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 27,516 亿元,其中化学药品制剂等在内的西药类占据主导地位,占销售总额的 69.2%。到2023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进一步增长到29304亿元‌,同比增长7.5%‌。

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医药化工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数据统计,2022 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 27,516 亿元,其中化学药品制剂等在内的西药类占据主导地位,占销售总额的 69.2%。到2023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进一步增长到29304亿元‌,同比增长7.5%‌。

资料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制药技术与装备的提升,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两国承接产业链转移效果显著。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2023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为1248.92吨,同比增长5.4%。

与此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制药技术与装备的提升,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两国承接产业链转移效果显著。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2023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为1248.92吨,同比增长5.4%。

资料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预计随着国内外医疗、保健等行业对化学药品原药的需求持续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化学药品原药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从而也将带动相转移催化剂使用量的增加。

2、农药

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随着农药行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产能过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给农药的使用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对农药的生物合理性和环境相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环保、高效、低毒农药将是未来农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安全、碳排放等因素影响,农药行业不断升级绿色生产技术,配备智能化生产装置,农药开发向高效、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方向发展,农药行业格局进一步得到优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

虽然2016 年以来,由于国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清退淘汰农药行业落后产能,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导致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下降,但产品结构明显优化。2019 年以来,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逐步企稳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 267.1 万吨。

虽然2016 年以来,由于国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清退淘汰农药行业落后产能,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导致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下降,但产品结构明显优化。2019 年以来,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逐步企稳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 267.1 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能耗双控、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给农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各类政策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大力推广微通道反应、高效催化、反应精馏成套技术,推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耗。

相转移催化剂应用于农药生产工艺中,能够有效提高农药的产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简化操作和控制条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对于农药行业改进工艺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农药行业的绿色清洁生产工艺升级将带动相转移催化剂的使用量增加。

、行业正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相转移催化剂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实力较为薄弱,目前仍属于新兴行业。近年随着环保政策的推动和绿色化学的发展,相转移催化剂应用范围逐步拓宽,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022年国内相转移催化剂消费量6.62万吨。其中季铵盐3.82万吨;季磷盐0.62万吨;其他2.18万吨。

当前我国相转移催化剂行业正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相转移催化剂市场规模约39.4亿元。其中季铵盐类规模约20.33亿元,季磷盐类规模8.35亿元,其他类型相转移催化剂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约10.72亿元。

当前我国相转移催化剂行业正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相转移催化剂市场规模约39.4亿元。其中季铵盐类规模约20.33亿元,季磷盐类规模8.35亿元,其他类型相转移催化剂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约10.72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相转移催化剂生产国之一,生产企业较多。2022年国内相转移催化剂产能已经超过10万吨,产量为7.85万吨。但是由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实力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产能仍较低,其中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华东化工研究所、江苏省金坛市西南化工研究所、浙江扬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镇江润晶高纯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华南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产能相对较大。(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MTBE行业呈“供强需弱”态势 产品价格与利润齐跌

我国MTBE行业呈“供强需弱”态势 产品价格与利润齐跌

2025年上半年,我国MTBE行业整体呈现鲜明的“供强需弱”运行态势。受此影响,MTBE产品价格与行业利润双双下跌,部分工艺装置甚至陷入亏损。面对国内供应压力加大的局面,出口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推动MTBE 出口量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正丁醇产能集中度下滑 市场呈现“供应充裕、需求滞后”特征

我国正丁醇产能集中度下滑 市场呈现“供应充裕、需求滞后”特征

我国正丁醇行业自2023年起进入扩能加速期,产能集中度下滑,头部企业产能规模排名呈现动态洗牌特征。目前,其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2024年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和DBP三大主力产品合计消费占比超过85%。2025年上半年,正丁醇市场呈现“供应充裕、需求滞后”特征,价格整体承压下行。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氧化铁颜料生产方法多元化 环保与能耗新国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我国氧化铁颜料生产方法多元化 环保与能耗新国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在我国,氧化铁颜料以其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建材、涂料、化妆品、橡胶、塑料、造纸、陶瓷等行业,其中涂料占据最大消费份额。2025年上半年,我国氧化铁颜料产销量均上升,但出口需求有所回落。目前行业生产方法呈现多元化特征,以湿法工艺为主流。在环保与能耗双重要求下,行业正积极向绿色方向转型。

2025年09月08日
天然色素行业:政策及市场推动下中美两国替代空间广 全球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天然色素行业:政策及市场推动下中美两国替代空间广 全球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从全球主要市场看,欧盟早在2008年就已要求在食品包装披露六种合成色素的使用信息,这几乎消除了这些色素在食品和饮料产品中的使用,同时推动天然色素的替代进程,根据数据,目前欧洲天然色素渗透率已超80%。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环氧丙烷价格震荡下行 亏损程度进一步增加

我国环氧丙烷价格震荡下行 亏损程度进一步增加

我国环氧丙烷下游消费以聚醚多元醇为主,2024年占比超过75%。近年来,在聚醚多元醇产量强劲增长的拉动下,环氧丙烷表观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环氧丙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产能产量持续增长,推动进口依存度不断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环氧丙烷产能持续向我国集中,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丙烷生产国。然而,自20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丙烯酸丁酯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供需错配下价格整体下跌

我国丙烯酸丁酯下游消费高度集中 供需错配下价格整体下跌

我国丙烯酸丁酯的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主要集中于胶粘剂和丙烯酸乳液两大领域。2025年以来,在行业产能持续放量的同时,下游胶粘剂、丙烯酸乳液等领域需求不及预期,叠加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产品价格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展望2025年下半年,随着巴斯夫湛江基地40万吨新产能的投放,国内市场供应压力预计将进

2025年09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