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编码器行业: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带来新增量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编码器是集光、机、电、算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易于集成、节省成本等优势,被广泛领域于伺服、机床、风电、电梯、工程机械、医疗、冶金、机器人等领域。其中,伺服是我国编码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占比达到33%。2018-2022年,在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在2023年,受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其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8.86%。

不过,在风电行业发展向好、电梯存量替换更新需求释放、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编码器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竞争来看,目前我国编码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同时我国编码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3达到53.6%,其中,多摩川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1.编码器下游应用较为集中,伺服为最大下游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编码器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编码器是一种将物理位移(如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光电式、磁电式和触点电刷式等编码器,主要用于提供有关物体运动的反馈信息。其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易于集成、节省成本等优势,被广泛领域于伺服、机床、风电、电梯、工程机械、医疗、冶金、机器人、包装机械、等领域。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编码器下游应用较为集中,伺服、机床、风电、电梯这四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达到74%。其中,伺服是我国编码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占比达到33%;机床、风电和电梯分别占比20%、11%和10%;工程机械、医疗、冶金等应用领域占比均在10%以下。

‌编码器是一种将物理位移(如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光电式、磁电式和触点电刷式等编码器,主要用于提供有关物体运动的反馈信息。其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易于集成、节省成本等优势,被广泛领域于伺服、机床、风电、电梯、工程机械、医疗、冶金、机器人、包装机械、等领域。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编码器下游应用较为集中,伺服、机床、风电、电梯这四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达到74%。其中,伺服是我国编码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占比达到33%;机床、风电和电梯分别占比20%、11%和10%;工程机械、医疗、冶金等应用领域占比均在10%以下。

数据来源:睿工业、观研天下整理

2.编码器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8-2022年,在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2年达到25.95亿元;但在2023年,受伺服、机床、电梯、工程机械、医疗等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出现下滑,约为23.65亿元,同比下降8.86%。

2018-2022年,在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2年达到25.95亿元;但在2023年,受伺服、机床、电梯、工程机械、医疗等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出现下滑,约为23.65亿元,同比下降8.86%。

数据来源:睿工业等、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我国编码器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可挖掘的潜力依然较大。

第一,风电行业发展向好,利好编码器行业发展。风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风电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累计装机容量不断上升,由2017年的16367万千瓦上升至2023年的44134万千瓦。未来,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推动下,预计风电行业仍将延续长期向好发展趋势,从而助力编码器行业发展。

第一,风电行业发展向好,利好编码器行业发展。风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风电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累计装机容量不断上升,由2017年的16367万千瓦上升至2023年的44134万千瓦。未来,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推动下,预计风电行业仍将延续长期向好发展趋势,从而助力编码器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第二,截至2023年4月,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有989.25万台,其中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有73.68万台。而根据国家标准,电梯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超过这一期限后需要进行大修或者更换。这也意味着,我国电梯存量替换更新需求大。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预计随着利好政策持续推动,我国电梯存量更新需求有望持续释放,为编码器行业带来更多需求。

第三,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将为编码器行业带来新增量。据悉,编码器主要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旋转、直线执行模组和灵巧手等方面,预计单个人形机器人需要使用约54个编码器,价值量大。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11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攻关和应用探索的关键期。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对编码器需求量巨大。

第四,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编码器新增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近年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产量和销量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024年其产量和销量继续上升,1-10月分别达到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已超过2023年全年产销数据。据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编码器主要应用在逆变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和启动发电机系统中。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编码器新增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第四,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编码器新增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近年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产量和销量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024年其产量和销量继续上升,1-10月分别达到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已超过2023年全年产销数据。据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编码器主要应用在逆变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和启动发电机系统中。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编码器新增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机床领域,编码器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还比较低,数控机床发展空间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数控化率分别为46.3%和11.3%,与发达国家平均70-80%左右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政策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将不断提速,预计机床数控化率将不断提升,也将带动数控机床市场需求增长,进而促进编码器行业发展。此外,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目前已形成了覆盖机器人上下游各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在政策、人口老龄化、制造业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届时对编码器市场需求增长也将有所拉动。

3.编码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行业集中度较高

编码器是集光、机、电、算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技术壁垒高,且其还存在较高的客户、供应链管理、资金和品牌等壁垒,行业整体进入门槛高,新入局者少。同时,我国编码器行业起步晚,技术落后导致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竞争格局由多摩川(日本)、海德汉(德国)、西克(德国)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随着技术突破和利好政策推动,编码器国产替代逐渐进行,国内企业如禹衡光学、长春汇通等也正在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我国编码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3达到53.6%,较2022年的49.6%有所提升。其中,多摩川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23年达到28.5%;海德汉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达到16.60%;本土企业禹衡光学市场份额达到8.5%,较2022年提升0.8%。

编码器是集光、机、电、算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技术壁垒高,且其还存在较高的客户、供应链管理、资金和品牌等壁垒,行业整体进入门槛高,新入局者少。同时,我国编码器行业起步晚,技术落后导致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竞争格局由多摩川(日本)、海德汉(德国)、西克(德国)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随着技术突破和利好政策推动,编码器国产替代逐渐进行,国内企业如禹衡光学、长春汇通等也正在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我国编码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3达到53.6%,较2022年的49.6%有所提升。其中,多摩川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23年达到28.5%;海德汉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达到16.60%;本土企业禹衡光学市场份额达到8.5%,较2022年提升0.8%。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2-2023年我国编码器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企业情况

排名 企业简称 2022年市场份额 2022年市场份额
1 多摩川(日本) 27.6% 28.5%
2 海德汉(德国) 14.3% 16.6%
3 禹衡光学(中国) 7.7% 8.5%
CR3 - 49.6% 53.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4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近年来,我国2D工业相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6%。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10.99%,较2021年的47.43%大幅回落36.44个百分点;2024年增

2025年08月19日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全球AM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黄金期,市场渗透率不断刷新纪录。根据数据,2017-2024年全球AMOLED市场渗透率由18%提升至41%。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