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叉车销量稳步增长且竞争格局稳定 电动化成发展趋势 欧洲、中国市场尤为显著

全球叉车销量稳步增长,亚洲、欧洲和美洲占比较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叉车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类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及仓库等部门。

叉车与传统工程机械逻辑不同,成长性大于周期性。行业需求来源于制造业、物流业投资规模增长,对搬运工具需求提升;人工成本提升,工厂、仓库等对工作效率的要求提高,机器替人为趋势。

叉车与传统工程机械逻辑不同,成长性大于周期性。行业需求来源于制造业、物流业投资规模增长,对搬运工具需求提升;人工成本提升,工厂、仓库等对工作效率的要求提高,机器替人为趋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全球叉车销量稳步增长。2017-2022年全球叉车销量由133.38万台增长至200.63万台,CAGR为8.51%。

近年来,全球叉车销量稳步增长。2017-2022年全球叉车销量由133.38万台增长至200.63万台,CAGR为8.5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分区域看,亚洲、欧洲和美洲市场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分别为46.43%、31.82%、18.77%。

分区域看,亚洲、欧洲和美洲市场规模较大,市场份额分别为46.43%、31.82%、18.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分国家来看,中国是全球主要叉车市场之一,2022年叉车销量为104.80万台,占全球的比重为52.24%。2023年中国叉车销量进一步增长,达为117.38万台,同比增长12%。

分国家来看,中国是全球主要叉车市场之一,2022年叉车销量为104.80万台,占全球的比重为52.24%。2023年中国叉车销量进一步增长,达为117.38万台,同比增长1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叉车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叉车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叉车销量占比前三分别是凯傲、丰田和安徽合力,CR5销量占比超过60%。

叉车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叉车销量占比前三分别是凯傲、丰田和安徽合力,CR5销量占比超过6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国内市场看,叉车行业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杭叉集团、安徽合力长期占据国内叉车主要市场。2017年-2023年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总市占率均达40%以上,其中2020年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总市占率达50%以上。

从国内市场看,叉车行业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杭叉集团、安徽合力长期占据国内叉车主要市场。2017年-2023年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总市占率均达40%以上,其中2020年杭叉集团、安徽合力总市占率达50%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电动化成为叉车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欧洲、中国市场尤为显著

叉车可分成电动叉车和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具备污染小、噪音低、使用成本低等优点,随着全球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电动化成为叉车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其中欧洲、中国市场尤为显著。

电动叉车、内燃叉车使用成本对比

对比维度 电动叉车(3吨) 内燃叉车(3吨)
价格(元) 100000 60000
耗电量(度/小时) 6 3
电价(元/度) 0.85 7.5
工作时长(小时/年) 2000 2000
能源费用(元/年) 10200 45000
维护费用(元/年) 1000 3000
叉车寿命(年) 8 10
使用1年总成本(元) 111200 108000
使用2年总成本(元) 122400 156000
使用3年总成本(元) 133600 204000
全生命周期总成本(元) 189600 540000
全生命周期年均成本(元/年) 23700 5400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3年欧洲、中国、全球叉车电动化率分别为79.2%、54.08%、27.05%,2022年欧洲、中国、全球电动叉车市占率分别为88.81%、70.57%、64.39%。

2013年欧洲、中国、全球叉车电动化率分别为79.2%、54.08%、27.05%,2022年欧洲、中国、全球电动叉车市占率分别为88.81%、70.57%、64.3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电动叉车主要以铅酸电池或锂电池作为动力,铅酸电池充放电次数少,使用寿命短,维护要求高,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充电时间较长。相较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具备质量更轻、体积更小、能量密度高、充电快、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锂电叉车逐渐成为电动叉车主力。

电动叉车主要以铅酸电池或锂电池作为动力,铅酸电池充放电次数少,使用寿命短,维护要求高,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充电时间较长。相较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具备质量更轻、体积更小、能量密度高、充电快、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锂电叉车逐渐成为电动叉车主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科研投入驱动下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扩容  政策推动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科研投入驱动下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扩容 政策推动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为3.61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