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多重因素驱动发展 市场规模不断攀升

一、行业相关概述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指可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的电子医疗或健康电子设备,其可以通过传感器反应人体的生理数据到人们的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数据,让用户能够实时监测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功能的差异,可穿戴医疗设备可分为监测型和治疗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可穿戴医疗设备主要由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及数据处理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中生物医学传感器监测为核心技术,能将各类生命体征信号转换成医疗仪器可用的电生理信号的元件或模块器件。

可穿戴医疗设备主要由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及数据处理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中生物医学传感器监测为核心技术,能将各类生命体征信号转换成医疗仪器可用的电生理信号的元件或模块器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可穿戴设备市场情况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一个细分市场。可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具有感知、交互、计算等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影音娱乐等多种服务。

近年来受益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可穿戴设备飞速发展,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产量达15972万台,同比增长30.36%。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产量达到23891万台

近年来受益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可穿戴设备飞速发展,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产量达15972万台,同比增长30.36%。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产量达到23891万台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情况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医疗大健康”的新趋势下,可穿戴设备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后,逐步运用至医疗领域。并得益于传感器、半导体、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成熟,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凸显,为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近年伴随着良好的经济环境、利好政策的指引以及5G和物联网等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143.7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30.2亿元。

近年伴随着良好的经济环境、利好政策的指引以及5G和物联网等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143.7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30.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政策推进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规范化

近年在行业飞速发展环境下,国务院、卫健委、科技部及工信部等多个有关部门制定了明确的政策引导,加速推进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规范化。例如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着重表示需要加快发展可穿戴的动态心电监测和其他生理数据监测设备,打造新型智能医疗终端和信号采集设备。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打造可追踪、智能化、定制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可穿戴医疗设备企业、医疗机构和客户共赢的局面。

近年可穿戴医疗设备相关政策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表示需要加快发展可穿戴的动态心电监测和其他生理数据监测设备,打造新型智能医疗终端和信号采集设备。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打造可追踪、智能化、定制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可穿戴医疗设备企业、医疗机构和客户共赢的局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研发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教学助手、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健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可穿戴产品等领域体系
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养老领域应积极探索居家智能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等场景
国务院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可穿戴设备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面向可穿戴设备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
国务院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推进全息展示、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无人机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鼓励物联网企业与运动器械制造商、康复辅具生产商、养老机构、运动场馆等跨界合作,加快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产品、智能体育装备等应用普及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加快新型消费终端成熟。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推动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设备服务纵深发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加速推进终端成熟。鼓励终端设备企业加快5G终端研发,提升5G终端的产品性能,推动支持SA/NSA双模、多频段的智能手机、客户端设备(CPE)以及云XR、可穿戴设备等多种形态的5G终端成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老龄化趋势攀升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剧,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另外国家卫健委的数据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剧,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另外国家卫健委的数据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由于我国老龄化趋势攀升,居民对健康医疗的关注度陆续提高,以及行业整体技术不断优化,研发持续创新。可见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未来会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但医疗级设备面临着医疗级设备认证难、时间资金投入大、供应链有待完善、研发要求高、商业化落地难等的挑战。

3、慢性病群体需求的不断增长驱动着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不断发展

慢性病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疾病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随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尤其是老年人人群。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对于疾病的免疫力会下降。对于老年人来说,各种慢性病也很有可能会因此慢慢出现。根据《中国老年疾病临床多中心报告》,我国老年人群常伴有慢性病与共病现象,人均患病达到4.68种、其中共病率达到91.36%。

随着慢病患病率扩大,患者无法及时记录发病、独居人士增多、医院排队久、欠缺服药指导、缺乏专业康复指导都是传统医疗的痛点,可穿戴医疗设备能精准、有效地针对以上难点对病患进行精准"预防+管理”。

4国民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带动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增加,国民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比2021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呈稳步提升态势。

同时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044元,占比7.20%;到2022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到2120元,占比提升至8.6%。

同时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044元,占比7.20%;到2022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到2120元,占比提升至8.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主流厂商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韩国厂商主要包括三星、LG,它们采用全产业链整合模式,具备较强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但基本不对外服务。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市场主要由中国台湾厂商占据,经过系列并购整合后,目前中国台湾仅剩颀邦科技、南茂科技两家规模较大的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厂商,形成

2025年08月16日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