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增长拉动市场发展 目前还未形成稳定竞争格局

一、行业相关定义

智能感知技术(Intelligent Percep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环境、物体和人体的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和理解的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如图像、声音、位置信息等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环境、物体和人体的智能化认知和理解。智能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医疗健康等领域,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智能感知技术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地拓展应用领域和深度。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智能感知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1986年“七五”开始进入到实质发展阶段,主要发展历程如下表所示:

中国智能感知产业发展历程

时间阶段 总体发展情况 主要进展
1986-1990年 将传感器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投入了以机械、力敏、气敏、湿敏、生物敏为主的五大敏研究
1991-1995年 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建立了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
1996-2000年 传感器技术领域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传感器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的新产品,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
2001-2005年 新型传感器列入研究开发的重点 开发新一代的高、精、尖传感器已具备条件
2006-2010年 传感器技术水平进一步跃升 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传感器技术国家间的差距
2011-2015年 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 材料、器件、系统、网络等方面水平不断完善,自主产品达6000种
2015-2020年 智能传感器、AI、物联网行业开始崛起 智能传感器国产率不断提升,AI、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2020年至今 智能感知逐渐成型 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软件层和应用层体系逐步形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硬件层的增长拉动。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等智能感知硬件领域技术存在较大短板,2018年中美科技战爆发以来,我国加强了自主可控行业的重视,大力发展“卡脖子”技术,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有利的拉动了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22年行业开始加速,市场规模达到1802.34亿元,同比增长39%。

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硬件层的增长拉动。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等智能感知硬件领域技术存在较大短板,2018年中美科技战爆发以来,我国加强了自主可控行业的重视,大力发展“卡脖子”技术,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有利的拉动了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22年行业开始加速,市场规模达到1802.34亿元,同比增长3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硬件层

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基站、摄像头等。这些硬件主要作用是为智能感知搜集信息。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市场规模为847.1亿元。

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基站、摄像头等。这些硬件主要作用是为智能感知搜集信息。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市场规模为847.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软件层

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包括网络运营市场、通信平台、调度平台以及智能化处理等。软件层的作用为帮助智能感知体系进行信息交流、输送和决策。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市场规模为605.58亿元。

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包括网络运营市场、通信平台、调度平台以及智能化处理等。软件层的作用为帮助智能感知体系进行信息交流、输送和决策。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市场规模为605.58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应用层

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主要包括下游应用领域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市场规模为349.65亿元。

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主要包括下游应用领域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市场规模为349.65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感知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在消费级应用市场中,已开展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主要企业包括苹果、华为、微软、英特尔、索尼、三星等科技巨头企业,还包括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奥比中光等企业。微软是业内最早推出消费级智能感知传感器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推出了结构光、iToF 技术的 3D 视觉传感器面向市场销售,推动了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苹果、华为主要面向自主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对 智能感知技术需求,自研 3D 视觉传感器以服务于自家产品;英特尔则面向开发者、机器人等多个应用场景推出了多款产品。索尼、三星借助于自身在感光芯片方面的实力,在 iToF、dToF 技术上进行发力,推出了相应的感光芯片产品,面向业内其他企业销售。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也向市场推出了各自研发的智能感知传感器产品。

智能感知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在消费级市场中拥有广泛应用场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偏向于竞合关系,即有部分竞争关系也有潜在的合作关系,多数企业是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或产品需求进行技术与业务布局。例如苹果、华为、三星拥有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目前大都采用自研的 智能感知技术方案,但不排除未来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当外购产品性能及成本更优时会同步采用外部企业的产品。三星、索尼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也会向业内其他企业供货,使下游企业基于此研发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传感器产品。

中国智能感知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品牌 简介
瑞芯微 基于自研通用型移动处理器和外购投影器研发结构光 3D 视觉传感器。瑞芯微的结构光 3D 视觉传感器刚刚对外公布不久,属于新兴的、潜在的竞争对手。
华捷艾米 近年来主要服务于腾讯支付体系,有一定的量产能力。公司自研结构光 3D 视觉传感器,主要应用于体感交互、刷脸支付、混合现实等领域。
奥比中光 自研 3D 视觉传感器以及消费级应用设备,面向下游客户提供标准品、定制品服务,结构光、双目、iTOF 技术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正在研发 dToF、Lidar 等技术。依托本土市场布局优势,各个市场渗透及教育在逐步增强,越来越多成熟客户开始使用奥比产品和服务。
炬光科技 炬光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应用领域有影响力的公司和品牌,被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授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先驱”称号。目前炬光科技在中国西安、东莞、海宁,德国多特蒙德拥有生产基地和核心技术团队,并已通过ISO 14001、ISO 45001、ISO 9001和IATF 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虹软科技 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虹软为各领域提供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为全球各类知名的设备制造商提供个性化具有市场竞争力优势的行业解决方案与产品。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虹软率先发布了提供支持离线式图像技术的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推动各类视觉技术应用深入到旅游、教育、政务、出行、社区楼宇、互联网应用等各个领域,引领和推动着视觉技术赋能和落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先进封装等领域发力 我国DAF胶膜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先进封装等领域发力 我国DAF胶膜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DAF胶膜作为半导体封装关键材料,凭借厚度精准、无溢胶等优势,适用于先进封装、存储芯片、小型化/薄型化芯片封装领域。近年来我国DAF胶膜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24年已突破12亿元。但目前行业发展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是DAF胶膜整体渗透率依旧处于低位;二是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2024年国产化率不足5%。

2025年11月05日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行星滚柱丝杠行业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工业机器人对高性能传动部件需求迫切,行星滚柱丝杠凭借优异综合性能成为重要组件,广泛应用于机械手臂直线运动模块、末端执行器精准驱动等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为行星滚柱丝杠带来了持续的需求增量。

2025年11月04日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市场,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半导体探针卡市场规模从1.35亿美元跃升至2.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1.83%,接近全球同期复合增长率(11.9%)的两倍。

2025年11月03日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固态变压器远非传统变压器的简单升级,而是一场基于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革命。它集电能变换、智能控制与多能接入于一体,以其高度可控、体积小巧、功能多元的绝对优势,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智能电力枢纽”。

2025年11月01日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半导体硅外延片作为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关键基础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和工业自动化等下游市场爆发的强劲拉动下,行业正迎来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材料、设备到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在上游高品质衬底片和核心外延设备领域,仍面临进口依赖的挑战。

2025年11月01日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当前,半导体硅片行业正呈现出“大尺寸化”这一明确的技术主轴:12英寸硅片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主导,并持续驱动出货面积增长。

2025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