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增长拉动市场发展 目前还未形成稳定竞争格局

一、行业相关定义

智能感知技术(Intelligent Percep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环境、物体和人体的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和理解的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如图像、声音、位置信息等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环境、物体和人体的智能化认知和理解。智能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医疗健康等领域,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智能感知技术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不断地拓展应用领域和深度。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智能感知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1986年“七五”开始进入到实质发展阶段,主要发展历程如下表所示:

中国智能感知产业发展历程

时间阶段 总体发展情况 主要进展
1986-1990年 将传感器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投入了以机械、力敏、气敏、湿敏、生物敏为主的五大敏研究
1991-1995年 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建立了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
1996-2000年 传感器技术领域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传感器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的新产品,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
2001-2005年 新型传感器列入研究开发的重点 开发新一代的高、精、尖传感器已具备条件
2006-2010年 传感器技术水平进一步跃升 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传感器技术国家间的差距
2011-2015年 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 材料、器件、系统、网络等方面水平不断完善,自主产品达6000种
2015-2020年 智能传感器、AI、物联网行业开始崛起 智能传感器国产率不断提升,AI、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2020年至今 智能感知逐渐成型 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软件层和应用层体系逐步形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硬件层的增长拉动。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等智能感知硬件领域技术存在较大短板,2018年中美科技战爆发以来,我国加强了自主可控行业的重视,大力发展“卡脖子”技术,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有利的拉动了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22年行业开始加速,市场规模达到1802.34亿元,同比增长39%。

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硬件层的增长拉动。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等智能感知硬件领域技术存在较大短板,2018年中美科技战爆发以来,我国加强了自主可控行业的重视,大力发展“卡脖子”技术,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有利的拉动了智能感知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22年行业开始加速,市场规模达到1802.34亿元,同比增长3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硬件层

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基站、摄像头等。这些硬件主要作用是为智能感知搜集信息。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市场规模为847.1亿元。

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基站、摄像头等。这些硬件主要作用是为智能感知搜集信息。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硬件层市场规模为847.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软件层

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包括网络运营市场、通信平台、调度平台以及智能化处理等。软件层的作用为帮助智能感知体系进行信息交流、输送和决策。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市场规模为605.58亿元。

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包括网络运营市场、通信平台、调度平台以及智能化处理等。软件层的作用为帮助智能感知体系进行信息交流、输送和决策。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软件层市场规模为605.58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应用层

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主要包括下游应用领域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市场规模为349.65亿元。

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主要包括下游应用领域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2022年我国智能感知行业应用层市场规模为349.65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感知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在消费级应用市场中,已开展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主要企业包括苹果、华为、微软、英特尔、索尼、三星等科技巨头企业,还包括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奥比中光等企业。微软是业内最早推出消费级智能感知传感器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推出了结构光、iToF 技术的 3D 视觉传感器面向市场销售,推动了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苹果、华为主要面向自主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对 智能感知技术需求,自研 3D 视觉传感器以服务于自家产品;英特尔则面向开发者、机器人等多个应用场景推出了多款产品。索尼、三星借助于自身在感光芯片方面的实力,在 iToF、dToF 技术上进行发力,推出了相应的感光芯片产品,面向业内其他企业销售。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也向市场推出了各自研发的智能感知传感器产品。

智能感知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在消费级市场中拥有广泛应用场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偏向于竞合关系,即有部分竞争关系也有潜在的合作关系,多数企业是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或产品需求进行技术与业务布局。例如苹果、华为、三星拥有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目前大都采用自研的 智能感知技术方案,但不排除未来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当外购产品性能及成本更优时会同步采用外部企业的产品。三星、索尼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也会向业内其他企业供货,使下游企业基于此研发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传感器产品。

中国智能感知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品牌 简介
瑞芯微 基于自研通用型移动处理器和外购投影器研发结构光 3D 视觉传感器。瑞芯微的结构光 3D 视觉传感器刚刚对外公布不久,属于新兴的、潜在的竞争对手。
华捷艾米 近年来主要服务于腾讯支付体系,有一定的量产能力。公司自研结构光 3D 视觉传感器,主要应用于体感交互、刷脸支付、混合现实等领域。
奥比中光 自研 3D 视觉传感器以及消费级应用设备,面向下游客户提供标准品、定制品服务,结构光、双目、iTOF 技术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正在研发 dToF、Lidar 等技术。依托本土市场布局优势,各个市场渗透及教育在逐步增强,越来越多成熟客户开始使用奥比产品和服务。
炬光科技 炬光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应用领域有影响力的公司和品牌,被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授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先驱”称号。目前炬光科技在中国西安、东莞、海宁,德国多特蒙德拥有生产基地和核心技术团队,并已通过ISO 14001、ISO 45001、ISO 9001和IATF 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虹软科技 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虹软为各领域提供一站式视觉解决方案,为全球各类知名的设备制造商提供个性化具有市场竞争力优势的行业解决方案与产品。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虹软率先发布了提供支持离线式图像技术的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与广大合作伙伴携手推动各类视觉技术应用深入到旅游、教育、政务、出行、社区楼宇、互联网应用等各个领域,引领和推动着视觉技术赋能和落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