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二极管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竞争将呈白热化趋势(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硅、硒、锗等)制成的一种电子器件,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二极管具有安全可靠等特性,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整流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

近年受益于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下游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从而为半导体二极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相关预测分析,预计到2024年我国二极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达到15.54亿美元。

近年受益于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下游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从而为半导体二极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相关预测分析,预计到2024年我国二极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达到15.54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二极管器件市场,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随着国际二极管产业持续转移和国内企业的不断加入,将使中国二极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低端市场的竞争将呈白热化趋势。

整体来看,虽然近年国内二极管厂商凭借成本较低、供给充足、质量稳定等优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在该领域率先完成国产替代和突破。但由于二极管技术壁垒较低,我国二极管市场中已经存在多家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仍较低。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应用最新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采用Clipbond等新型的封装工艺,保证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指标及电学参数是二极管厂商竞争的主要趋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二极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二极管市场上企业有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沂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等。

我国二极管市场上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竞争优势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线优势:公司产品线含盖分立器件芯片、MOSFETIGBT&功率模块、SiC、整流器件、保护器件、小信号等,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产品解决方案。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建立了覆盖芯片、封装、应用的仿真平台,健全了产品参数的测试中心,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电子应用平台的构建,形成了从晶圆设计研发到封装产品研发,从硅基到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从售前技术支持到售后技术服务的完备的研发及技术服务体系,为公司新品开发、技术瓶颈突破、扩展市场版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人才优势:外引方面,公司持续引进国内外资深技术人才,形成了一支覆盖高端芯片研发设计、先进封装研发设计等各方面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内生方面,公司通过“潜龙计划”,面向多所985211院校开展人才校招工作,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技术人才储备,并通过“工程师培训班”、导师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平台和机制,系统开展内部工程师的培养与发展工作。

专利优势: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专利技术的研发投入,充实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沂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人才优势: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余人,中级职称35人,高级职称1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

产品种类优势:公司主要生产各类硅整流器、稳压、开关、肖特基二极管,小信号片式二、三极管,中小功率MOS晶体管,各类数字三极管,有多个系列1000余品种,年生产能力60亿只。

客户优势:公司主要为各著名大型整机厂家如TCL、长虹、创维、四川九州集团、康佳、奥克斯等提供配套。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有临沂市半导体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沂市半导体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临沂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联合研发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先后通过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二十余项,在半导体行业技术实力处于前列,已申请30余项国家专利。

专利优势:目前拥有1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发明专利。

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作为国家人事部认定的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美国成立研发中心,拥有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技术顶尖人才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掌握的产品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研发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产规模优势:公司现拥有MOCVD设备产能规模居首位,规模采购优势促进了较强市场议价能力,能够通过批量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不断开发新的量产技术及工艺、拥有广泛客户基础,在产量、产能利用率、产品单位成本上拥有的优势更加明显。

营销网络优势: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体系,营销网络遍布全球各个主要区域,售后服务周到、快捷,客户技术支持有保障。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优势:公司通过整合各个事业部的研发团队,组建了公司级研发中心,并正在筹建公司研究院。先后建立了SiC研发团队、GaN研发团队、IGBT研发团队、MOSFET研发团队、整流芯片研发团队、肖特基二极管研发团队、Clip封装研发团队、WB封装研发团队、IGBT日本研发团队、MOSFET台湾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建立了覆盖芯片、封装、应用的仿真平台,健全了产品参数的测试中心,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电子应用平台的构建,形成了从晶圆设计研发到封装产品研发,从硅基到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从售前技术支持到售后技术服务的完备的研发及技术服务体系,为公司新品开发、技术瓶颈突破、扩展市场版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优势: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专利技术的研发投入,充实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优势:外引方面,公司持续引进国内外资深技术人才,形成了一支覆盖高端芯片研发设计、先进封装研发设计等各方面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内生方面,公司通过“潜龙计划”,面向多所985211院校开展人才校招工作,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技术人才储备,并通过“工程师培训班”、导师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平台和机制,系统开展内部工程师的培养与发展工作。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大客户的质量要求为标杆,通过构建三级研发体系、产品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陆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同时通过工艺改进,提升产品光效,减缓产品单价下降等,增强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巩固背光LED领域的龙头地位和提升照明LED领域的行业影响力。

产品质量优势: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交付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产品质量管控,建立了成熟的质量异常处理、质量追踪机制。公司的产品一次良率一直在99%以上,并且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业4.0生产线投入使用,公司的产品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成本管控优势: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背光LED封装的龙头企业,且与主流材料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保障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持续降价能力。公司推行流程再造,将业务流程端到端打通,并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保障了流程的高效运行,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节约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依托政府和高校资源搭建平台,成功搭建包括半导体照明材料及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4个研发平台,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通过平台衔接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充分发挥研发平台集成和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客户优势:公司与长期客户及供应商合作关系升级,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开发晶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品牌优势:公司荣获“RGBLED封装”十大供应链之星、“MiniLED背光模组”十大供应链之星、“2021年度创新技术”高工金球奖、“十大LED封装品牌”、“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研究开发经验:公司多年来一直重视与下游客户的同步开发,并积累了宝贵的研究开发经验,一方面能够为客户的产品升级或新产品研发提供有力的技术协同,另一方面也能够缩短新品规模化时间进程,并在产业化进程上获得优势,达到与客户的双赢。

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团队优势: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设计开发工艺流程,搭建了模块化设计工作平台,为重点项目成立集销售、设计、工程、生产、QC等多部门业务骨干为一体的研发团队,能根据下游产品整体设计快速提出元器件解决方案,并满足批量制造需求。

技术优势:公司通过密切关注行业技术的发展,不断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对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研发投入,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经验,掌握了关键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

专利优势:截至2022630,公司已获授权的专利共142,其中发明专利31项。

人才优势:公司通过对行业通用技术、产品特性、工艺特性、材料特性、设备特性的研究,与上下游联合开发,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合作,储备了较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客户优势:公司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异的产品性能,陆续获得了通讯网络、云计算、消费电子等领域众多知名企业的肯定,积累了大批诸如OPPOVIVO、小米、三星、TCL、亚马逊、谷歌、联想等国际一流客户,与之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品牌优势:公司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优秀商业合作伙伴”等荣誉称号。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优势:公司通过ISO9001IATF16949ISO14001QC080000标准体系认证,产品符合RoHS等有害物资管理法律法规要求。

品牌优势:集团获得首届中国市场消费商品质量信誉竞争力评比“同行业十佳品牌”,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中国质量过硬放心品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10年中国十大封装测试企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