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接近2万台 下游市场渗透加速 存量配置空间大

1、协作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的分支

协作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的分支。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追求“刚度”的特点,协作机器人更多地追求轻量化、柔性及安全协作性,在应用于工业场景中时,打破了传统工业场景的局限,在机器人产品与工人之间无需设置隔离栏进行分离,双方能够在共同空间中进行近距离交互,实现人机共融协同作业,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

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对比区分情况

对比

传统工业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

结构特点

零部件多,体积大,自重较大

一体化关节,结构简单,自重较小

交互方式

通常采用代码编程,点位示教等;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

可采用图形化编程,拖拽示教等;使用方法相对简单,大幅降低学习成本

部署成本

围栏半径通常为2-5m,基座直径通常较大,空间要求高,部署成本相对高

无需设置围栏,基座直径通常较小,空间要求不高,部署成本相对低

产品特性

刚度高,重视精度、速度

强调轻量化、柔性、安全性

额定负荷

覆盖广泛,中大负荷通常为20-1000kg

较小,通常为25kg以内

应用场景

主要面向工业场景,主要为完成“人力不可为”或“人力难为”的生产、加工任务,如总装、冲压、切削、打磨、焊接等

可面向与人协作的各类生产及服务场景,主要为完成“人力可为”的生产、加工或服务任务,如喷涂、码垛、包装、涂胶、零售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按照不同的分类维度,协作机器人包含多种类型:

协作机器人种类

<strong>协作机器人</strong><strong>种类</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在产业链方面,协作机器人行业上游主要是减速器、控制柜及伺服系统等,下游需求更加多元化,除了能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外,亦可应用于商业、医疗、教育等消费服务领域。

协作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协作机器人行业</strong><strong>产业链图解</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增速高于工业机器人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能力不断科技进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人机协作共融逐步成为市场趋势,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整体的市场增速。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3.9万台,同比增长约50%,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预计2023年销量将达8万台,市场规模将接近120亿元;2017-2021年协作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的比例由2.7%增长至7.5%。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能力不断科技进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人机协作共融逐步成为市场趋势,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整体的市场增速。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3.9万台,同比增长约50%,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预计2023年销量将达8万台,市场规模将接近120亿元;2017-2021年协作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的比例由2.7%增长至7.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协作机器人市场,下游应用渗透加速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协作机器人市场,市场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四成。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18623台,同比增长87.62%,2016-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94%;市场规模20.39亿元,同比增长76.84%,2016-2021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46%,增长显著。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协作机器人市场,市场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四成。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18623台,同比增长87.62%,2016-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94%;市场规模20.39亿元,同比增长76.84%,2016-2021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46%,增长显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协作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与下游应用关系较大。在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产品主要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等行业,2021年3C电子、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协作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在3C电子行业市场的应用占比为30.31%,较上一年略有提升;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市场的应用占比为27.20%,相比于2020年提升明显。

而协作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与下游应用关系较大。在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产品主要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等行业,2021年3C电子、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协作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在3C电子行业市场的应用占比为30.31%,较上一年略有提升;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市场的应用占比为27.20%,相比于2020年提升明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存在较大的协作机器人存量配置空间

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人均保有密度(以下简称“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41台/万人,其中,韩国和新加坡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依旧遥遥领先,分别达到1000台/万人和670台/万人,我国为322台/万人。

目前,我国尚处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渡阶段,《“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国内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实现翻番,届时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达500台/万人左右。因此,我国现仍存在较大的协作机器人存量配置空间。(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国之重器”到“商业蓝海” 我国载人深潜器行业市场机遇逐渐显露

从“国之重器”到“商业蓝海” 我国载人深潜器行业市场机遇逐渐显露

深海是国家综合实力与未来产业竞争的战略要地。而作为认知、掌控和开发深海的“国之重器”,载人深潜器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当前,在顶层设计的政策强力推动下,我国载人深潜器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拐点。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饲料机械行业短期承压 区域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我国饲料机械行业短期承压 区域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自2023年以来,我国饲料机械产品产值与营业收入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下降9.49%和10.53%,虽仍处下行区间,但增速较2023年有所放缓。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区域集聚特征愈发凸显:自2022年开始,江苏省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其饲料机械产值与营收的全国占比持续上升,2024 年已分别升至91.39%和 91.82%

2025年11月05日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