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无人机行业分析:技术发展推动“无人化” 需求场景不断丰富

一、行业基本概述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无人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按用途分类,无人机一般可分为军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可进一步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无人机。由于军用无人机数据难以测算,本文相关数据图表均以民用无人机市场为主。

无人机分类及使用特点

分类 使用特点
军用无人机 根据不同的用途搭载各种专业的军事设备,如各类传感器、导弹、物资等,主要用于侦察、攻击、通信中继或者作为靶机等用
消费级无人机 搭载相机、摄像头等摄像设备,根据需要配有云台和图传电台,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强调飞行的便携性和易操作
工业无人机 搭载不同的专业载荷,如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光电吊舱等,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强调解决方案的整体性,一般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定制化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气动布局分类,无人机主要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由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具有起降便捷、航时长等特点,具有应用优势,在工业无人机市场中的保有量逐渐增多,市场份额逐渐提高,已成为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布局形式之一。

无人机种类及特点

<strong>无人机种类及特点</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无人机早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先后被用于靶机、侦查、情报探测、携弹打击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中国纷纷探索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2008 年至 2014 年,受益于信息化、任务载荷、卫星导航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及工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2014 年至今,随着无人机产业链趋于成熟,飞控与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条件,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发展,工业无人机在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领域同时得以快速发展。

2014 年至今,随着无人机产业链趋于成熟,飞控与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条件,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发展,工业无人机在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领域同时得以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受益于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民用无人机取得了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09.13亿元增至2022年的1152.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56%。

受益于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民用无人机取得了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09.13亿元增至2022年的1152.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5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其中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280.96亿元增至2022年513.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5%。

其中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280.96亿元增至2022年513.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128.17亿元增至2022年639.76亿元。

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128.17亿元增至2022年639.7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配套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同时由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智能生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促使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83.2万架,较2020年增加了31.50万架,同比增长60.93%,2022年我国无人机注册数量约为126.8万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配套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同时由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智能生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促使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83.2万架,较2020年增加了31.50万架,同比增长60.93%,2022年我国无人机注册数量约为126.8万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以大疆创新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引领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发展,而工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巡检、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监控、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通过代替人工作业实现降本增效。

(1)供给端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竞争分化趋势日益显著

目前无人机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除大疆创新市场份额较高以外,其他无人机企业市场份额均较低。无人机细分场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解决方案日益成熟,无人机市场参与者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导致行业竞争分化趋势日益显著。

(2)供给端的技术发展推动无人机真正实现“无人化”

传统的无人机虽然在飞行器平台上无需驾驶人员,但在地面始终需要人为对无人机进行事先航线规划或实时任务控制,利用无人机开展任务作业始终离不开的人的操作控制。随着无人机精准起降控制、自主充/换电技术、自主任务设备更换、远程控制与管控、智能化指挥调度相关技术的发展,促进以“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的应用新模式得到发展,通过在应用场景中部署合适的无人值守作业系统,实现无人机自主定时或按需开展任务作业。2021年,无人值守机库的应用新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并在电力巡检、环境治理、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未来具备全自主作业能力的无人机系统,预计将在各个行业得到批量化规模化的应用。

3、需求规模

近年来无人机已经成为最热的创业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出现在我们身边,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达12.08万本,较2020年增加了3.18万本,同比增长35.74%,2022年我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约为17.91万本。

近年来无人机已经成为最热的创业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出现在我们身边,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达12.08万本,较2020年增加了3.18万本,同比增长35.74%,2022年我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约为17.91万本。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参与民航局民用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达183万小时,较2019年增加了58万小时,同比增长46.40%,2021年较2020年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1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43.6万小时,较2020年减少了39.40万小时,同比减少21.53%,2022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约为197.18万小时。

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参与民航局民用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达183万小时,较2019年增加了58万小时,同比增长46.40%,2021年较2020年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1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43.6万小时,较2020年减少了39.40万小时,同比减少21.53%,2022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约为197.18万小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下游应用领域中,农林植保占比最大达30.70%,其次为地理测绘领域占比达26.61%,巡检领域占比达18.76%,前三大应用领域占比共达72.07%。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下游应用领域中,农林植保占比最大达30.70%,其次为地理测绘领域占比达26.61%,巡检领域占比达18.76%,前三大应用领域占比共达72.0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多任务载荷

无人机系统任务功能一般由任务载荷实现,如搭载的任务载荷较单一,则只能完成特定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无人机产业成熟化,工业无人机执行的任务呈多样化趋势,仅搭载普通小型摄像头等任务载荷无法满足其在测绘、巡检、农林植保的任务执行能力。其次,无人机的任务载荷重量更是影响续航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将多种载荷与无人机更好地集成,以更经济的平台来执行任务是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

2、任务载荷小型化

内部空间狭小是民用无人机的突出特点之一。但是随着无人机产业发展,为执行多样化任务,需要安装的载荷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了在无人机空间不变的情况下,载荷需要做到越来越小。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任务载荷制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新型材料的不断推出,无人机任务载荷实现小型化将成为民用无人机领域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智能自主化

大型工业无人机常常应用于应急通信、气象探测等环境恶劣、复杂的工作场景,应用于包括海洋、山地、林地等多样化地形,人工操控稍有延迟可能发生撞机等危险事件。此外,国家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等问题日益关注,因此对无人机的飞行动态,包括飞行轨迹、高度、速度等信息的追踪十分重要。自主智能化将提高无人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运行安全性能,是未来大型工业无人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4、管理规范化

目前,我国工业无人机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过程中,工信部、民航局等主管部门正逐步推出飞行标准管理、航空器适航审定管理、市场运营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制度等在内的探索性规范已初步建立。同时,参考有人机通航公司的模式,大型无人机的运营模式可能由目前无人机研制企业直接提供服务的纵向整合模式,转向由专业大型无人机运营公司提供服务,无人机研制企业为运营公司提供技术保障的产业链协作模式。未来,我国工业无人机管理体系必将向完善规范方向发展,通航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模式亦将更加成熟。(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GPU行业现状与竞争分析:市场规模超百亿 竞争呈“百花齐放”态势

我国GPU行业现状与竞争分析:市场规模超百亿 竞争呈“百花齐放”态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GPU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达到448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5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28.93%。

2024年05月17日
字节、韶音布局 我国开放式耳机行业销量翻倍式增长 市场呈百家争鸣态势

字节、韶音布局 我国开放式耳机行业销量翻倍式增长 市场呈百家争鸣态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及产业的成熟,TWS蓝牙耳机市场需求逐渐饱和,总体趋于平稳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TWS出货达到3.8亿对,预计2024年出货量增速在5%以下,不超过4亿对。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电子玻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未来将向大尺寸化、轻薄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电子玻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未来将向大尺寸化、轻薄化等方向发展

石英砂是电子玻璃重要的原材料。石英砂又称硅砂,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颗粒,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近年我国石英砂行业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石英砂行业产量约为9407万吨,同比增长3.11%。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电子陶瓷行业下游需求持续上涨 市场将迈入千亿级别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电子陶瓷行业下游需求持续上涨 市场将迈入千亿级别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达998亿元,同比增长13.8%。估计2023年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将在1123亿元左右。预计伴随着5G通信的商业化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叠加电子陶瓷国产替代化趋势。预计未来我国电子陶瓷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将迈入千亿级别。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现状 市场竞争格局明显 高端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现状 市场竞争格局明显 高端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远 景目标纲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电网改造、高压特高压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尤其是高压电缆,未来将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2022-202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需求将保持每年近5%的增速稳定增长,在2027年有望超1.5万亿元。

2024年05月09日
电子纸行业:电子纸标签为下游主流产品 电子纸平板、电子纸数字标牌增长速度快

电子纸行业:电子纸标签为下游主流产品 电子纸平板、电子纸数字标牌增长速度快

电子纸标签为电子纸主要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零售领域。作为最大出货量的品类,电子纸标签市场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整个上游模组厂商的出货走向。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子纸标签占电子纸终端出货量的92.6%,较2022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24年05月07日
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我国锂离子电池结构件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我国锂离子电池结构件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渗透率35.2%。而相比之下,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则实现了约1465.3万销量,同样实现较高的增速。

2024年04月30日
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市场驱动下我国IGBT行业供不应求 且自给率提升空间大

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市场驱动下我国IGBT行业供不应求 且自给率提升空间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下游需求旺盛,带动IGBT产量和需求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其产量达到0.41亿只,同比增长57.69%;需求量约为1.56亿只,同比增长18.18%。与需求量相比,我国IGBT产量较少,市场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2024年04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