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无人机行业分析:技术发展推动“无人化” 需求场景不断丰富

一、行业基本概述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无人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按用途分类,无人机一般可分为军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可进一步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无人机。由于军用无人机数据难以测算,本文相关数据图表均以民用无人机市场为主。

无人机分类及使用特点

分类 使用特点
军用无人机 根据不同的用途搭载各种专业的军事设备,如各类传感器、导弹、物资等,主要用于侦察、攻击、通信中继或者作为靶机等用
消费级无人机 搭载相机、摄像头等摄像设备,根据需要配有云台和图传电台,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强调飞行的便携性和易操作
工业无人机 搭载不同的专业载荷,如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光电吊舱等,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强调解决方案的整体性,一般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定制化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气动布局分类,无人机主要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由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具有起降便捷、航时长等特点,具有应用优势,在工业无人机市场中的保有量逐渐增多,市场份额逐渐提高,已成为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布局形式之一。

无人机种类及特点

<strong>无人机种类及特点</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无人机早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先后被用于靶机、侦查、情报探测、携弹打击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中国纷纷探索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2008 年至 2014 年,受益于信息化、任务载荷、卫星导航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及工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2014 年至今,随着无人机产业链趋于成熟,飞控与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条件,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发展,工业无人机在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领域同时得以快速发展。

2014 年至今,随着无人机产业链趋于成熟,飞控与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条件,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发展,工业无人机在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领域同时得以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受益于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民用无人机取得了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09.13亿元增至2022年的1152.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56%。

受益于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民用无人机取得了高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09.13亿元增至2022年的1152.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5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其中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280.96亿元增至2022年513.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5%。

其中我国消费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280.96亿元增至2022年513.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128.17亿元增至2022年639.76亿元。

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18年128.17亿元增至2022年639.7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配套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同时由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智能生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促使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83.2万架,较2020年增加了31.50万架,同比增长60.93%,2022年我国无人机注册数量约为126.8万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配套的产业链已经日趋成熟,同时由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智能生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这促使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83.2万架,较2020年增加了31.50万架,同比增长60.93%,2022年我国无人机注册数量约为126.8万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以大疆创新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引领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发展,而工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巡检、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监控、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通过代替人工作业实现降本增效。

(1)供给端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竞争分化趋势日益显著

目前无人机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除大疆创新市场份额较高以外,其他无人机企业市场份额均较低。无人机细分场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行业解决方案日益成熟,无人机市场参与者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导致行业竞争分化趋势日益显著。

(2)供给端的技术发展推动无人机真正实现“无人化”

传统的无人机虽然在飞行器平台上无需驾驶人员,但在地面始终需要人为对无人机进行事先航线规划或实时任务控制,利用无人机开展任务作业始终离不开的人的操作控制。随着无人机精准起降控制、自主充/换电技术、自主任务设备更换、远程控制与管控、智能化指挥调度相关技术的发展,促进以“无人机+无人值守机库”的应用新模式得到发展,通过在应用场景中部署合适的无人值守作业系统,实现无人机自主定时或按需开展任务作业。2021年,无人值守机库的应用新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并在电力巡检、环境治理、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未来具备全自主作业能力的无人机系统,预计将在各个行业得到批量化规模化的应用。

3、需求规模

近年来无人机已经成为最热的创业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出现在我们身边,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达12.08万本,较2020年增加了3.18万本,同比增长35.74%,2022年我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约为17.91万本。

近年来无人机已经成为最热的创业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出现在我们身边,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上岗时代,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达12.08万本,较2020年增加了3.18万本,同比增长35.74%,2022年我国民用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数量约为17.91万本。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参与民航局民用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达183万小时,较2019年增加了58万小时,同比增长46.40%,2021年较2020年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1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43.6万小时,较2020年减少了39.40万小时,同比减少21.53%,2022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约为197.18万小时。

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参与民航局民用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持续增长,2020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达183万小时,较2019年增加了58万小时,同比增长46.40%,2021年较2020年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1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为143.6万小时,较2020年减少了39.40万小时,同比减少21.53%,2022年中国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民用无人机飞行时间约为197.18万小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下游应用领域中,农林植保占比最大达30.70%,其次为地理测绘领域占比达26.61%,巡检领域占比达18.76%,前三大应用领域占比共达72.07%。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下游应用领域中,农林植保占比最大达30.70%,其次为地理测绘领域占比达26.61%,巡检领域占比达18.76%,前三大应用领域占比共达72.0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多任务载荷

无人机系统任务功能一般由任务载荷实现,如搭载的任务载荷较单一,则只能完成特定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无人机产业成熟化,工业无人机执行的任务呈多样化趋势,仅搭载普通小型摄像头等任务载荷无法满足其在测绘、巡检、农林植保的任务执行能力。其次,无人机的任务载荷重量更是影响续航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将多种载荷与无人机更好地集成,以更经济的平台来执行任务是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

2、任务载荷小型化

内部空间狭小是民用无人机的突出特点之一。但是随着无人机产业发展,为执行多样化任务,需要安装的载荷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了在无人机空间不变的情况下,载荷需要做到越来越小。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任务载荷制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新型材料的不断推出,无人机任务载荷实现小型化将成为民用无人机领域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智能自主化

大型工业无人机常常应用于应急通信、气象探测等环境恶劣、复杂的工作场景,应用于包括海洋、山地、林地等多样化地形,人工操控稍有延迟可能发生撞机等危险事件。此外,国家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等问题日益关注,因此对无人机的飞行动态,包括飞行轨迹、高度、速度等信息的追踪十分重要。自主智能化将提高无人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运行安全性能,是未来大型工业无人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4、管理规范化

目前,我国工业无人机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过程中,工信部、民航局等主管部门正逐步推出飞行标准管理、航空器适航审定管理、市场运营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制度等在内的探索性规范已初步建立。同时,参考有人机通航公司的模式,大型无人机的运营模式可能由目前无人机研制企业直接提供服务的纵向整合模式,转向由专业大型无人机运营公司提供服务,无人机研制企业为运营公司提供技术保障的产业链协作模式。未来,我国工业无人机管理体系必将向完善规范方向发展,通航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模式亦将更加成熟。(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下游扩产潮涌 我国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行业百亿市场需求正被点燃

显示面板设备零部件,虽隐匿于终端产品之后,却是支撑中国迈向“显示强国”的战略基石。当前,在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下游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这一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数据显示,仅加工类零部件直接采购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47.8亿元激增至2028年的81.3亿元。

2025年10月02日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我国PECVD设备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爆发 拓荆科技为龙头企业且量产规模扩大

作为半导体、光伏与显示面板制造的“镀膜”核心,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凭借其低温沉积、高膜层质量与卓越的工艺适应性,已成为现代电子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浪潮与光伏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我国PECVD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爆发。同时,随着本土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深化,一个由国产力量主导的PE

2025年10月02日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十四五”规划与晶圆厂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LPCVD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面对海外厂商高达95%的市场垄断,国内LPCVD设备商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在成熟制程领域快速放量,并向先进制程延伸,开启国产替代新篇章。

2025年09月29日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近年来,我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出货量持续下滑。行业进出口呈现分化态势:进口量延续下降趋势,出口量则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25年1-8月小幅回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激光打印机已突破技术门槛,替代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29日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生成式 AI 浪潮袭来,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复苏,全球SSD 主控芯片出货量随之增长。2024 年全球 SSD主控芯片出货量约为 3.885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8%。预计2025年全球SSD主控芯片出货量超4.5亿颗,增速超15%。

2025年09月28日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400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增长至1340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6.6%。

2025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