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分析:下游需求牵引 市场发展空间大

1、概述

电子气体包括大宗电子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半导体照明、光伏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二大制造材料,仅次于硅片,占晶圆制造成本的13%。电子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沉积等工艺环节,主要分为三氟化氮等清洗气体、六氟化钨等金属气相沉积气体等。

电子特种气体下游应用情况

应用行业 主要用途 主要气体
集成电路 成膜 六氟化钨(WF6)、四氟化硅(SiF4)、乙炔(C2H2)、丙烯(C3H6)、氘气(D2)、乙烯(C2H4)、硅烷(SiH4)、氧氩混合气(Ar/O2)、氘代氨(ND3)等
光刻 氟氪氖(F2/Kr/Ne)、氪氖(Kr/Ne)等混合气
刻蚀、清洗 三氟化氮(NF3)、六氟乙烷(C2F6)、八氟丙烷(C3F8)、八氟环丁烷(C4F8)、六氟丁二烯(C4F6)、氟化氢(HF)、氯化氢(HCl)、氧氦(O2/He)、氯气(Cl2)、氟气(F2)、溴化氢(HBr)、六氟化硫(SF6)等
离子注入 砷烷(AsH3)、磷烷(PH3)、四氟化锗(GeF4)、三氟化硼(11BF3)等
其他 六氯乙硅烷(Si2Cl6)、六氯化钨(WCl6)、四氯化钛(TiCl4)、四氯化铪(HfCl4)、四乙氧基硅(Si(OC2H5)4)等
显示面板 成膜、清洗 三氟化氮(NF3)、硅烷(SiH4)、氨气(NH3)、笑气(N2O)、氧氩混合气(Ar/O2)、氯化氢氢氖混合气(HCl/H2/Ne)等
半导体照明 外延 砷烷(AsH3)、磷烷(PH3)、三氯化硼(BCl3)、氨气(NH3)等
光伏 沉积、扩散、刻蚀 三氟化氮(NF3)、硅烷(SiH4)、氨气(NH3)、四氟化碳(CF4)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容量分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及显示面板等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电子特种气体作为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市场规模也呈稳步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6.91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45.38亿美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5.3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美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7.33%。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及显示面板等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电子特种气体作为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市场规模也呈稳步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6.91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45.38亿美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5.3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美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7.3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中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容量分析

在中国市场,受益于半导体产业投资加速及“碳中和”、“碳达峰”推动光伏行业发展,使得我国电子气体行业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5.8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6.6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2.77%,市场规模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电子气体增长率,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中国市场,受益于半导体产业投资加速及“碳中和”、“碳达峰”推动光伏行业发展,使得我国电子气体行业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5.8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6.60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2.77%,市场规模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电子气体增长率,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从下游应用市场分析,目前我国电子特种气体行业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其市场份额占行业总需求的42%,其次是显示面板行业,市场份额占比37%。

具体从下游应用市场分析,目前我国电子特种气体行业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其市场份额占行业总需求的42%,其次是显示面板行业,市场份额占比3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集成电路

近年来,受下游市场需求牵引,以及在国家和地方专项投资基金等相关方的协同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为143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2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9.29%;集成电路制造产值为227亿美元,自给率为15.87%,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432亿美元,自给率将提高到19.37%,复合增长率达13.73%。

近年来,受下游市场需求牵引,以及在国家和地方专项投资基金等相关方的协同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为143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2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9.29%;集成电路制造产值为227亿美元,自给率为15.87%,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432亿美元,自给率将提高到19.37%,复合增长率达13.7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随着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我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76亿元,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13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2.05%,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在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中,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占64%。

因此,随着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我国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76亿元,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13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2.05%,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在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气体中,电子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约占6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显示面板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实现突破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显示面板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以京东方、TCL 科技、深天马、维信诺等重点企业领衔的产业集群,全球产能占比超过六成,进一步带动电子特种气体市场稳健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达91.1百万平米,预计2024年将达116.5百万平米,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6.34%。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实现突破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显示面板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以京东方、TCL 科技、深天马、维信诺等重点企业领衔的产业集群,全球产能占比超过六成,进一步带动电子特种气体市场稳健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达91.1百万平米,预计2024年将达116.5百万平米,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6.3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电子特种气体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电子气体行业CR10高达90%以上,其中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和空气化工凭借着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品牌影响等优势占据生产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70%。

目前,全球电子气体行业CR10高达90%以上,其中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和空气化工凭借着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品牌影响等优势占据生产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到电子特种气体领域,全球主要生产企业为SK Materials、关东电化、昭和电工、派瑞特气等,这些企业虽然在总体规模上和电子气体的4大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但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电子特种气体企业主要有派瑞特气、南大光电、昊华科技等。

国内外电子特种气体主要生产企业情况

地区 企业名称 主要业务情况
国外 SKMaterials 隶属于SK集团,是韩国三大企业集团之一,以能源化工、信息通讯半导体、营销服务为三大主力产业。SKMaterials是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主要供应商。
关东电化 主营业务为基础化学品、精密化学品以及铁业务,特种气体主要产品有六氟化硫、四氟化碳、三氟甲烷、六氟乙烷、三氟化氮、等氟化气体,电池材料主要产品为六氟磷酸锂、硼氟化锂等。
林德 主要产品包括氧气、氮气、氩气、稀有气体、碳氧化物、氦气、氢气等。
液化空气 业务遍布全球,主要为冶金、化工、能源等行业供应氧气、氮气、氩气、氢气、一氧化氮等产品,为汽车、制造业、食品、医药、科技等行业提供工业气体、制气设备、安全装置等。
大阳日酸 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设有30多家子公司,主营业务覆盖钢铁、化工、电子、汽车、建筑、造船、食品和医药等多个领域。可提供现场制备气体和储存气体相关设备业务。
空气化工 主营业务为销售和服务空分气体、特种气体、气体设备等。主要产品为大宗气体与稀有气体。2016年10月,空气化工将服务于半导体制程行业的化合物特种气体业务剥离。
昭和电工 主营业务涉及石油、化学、无机、铝金属、电子信息等多种领域。产品包括高纯四氟甲烷、三氟甲烷、二氟甲烷、六氟乙烷、三氯化硼、氯、溴化氢、六氟化硫、氨等。
国内 南大光电 主营业务为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等三大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电子特种气体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氢类和含氟电子特气。
昊华科技 主营业务分为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含电子特种气体)、航空化工材料、工程及技术服务四大板块。在电子特种气体领域,产品主要为三氟化氮、四氟化碳、六氟化硫等。
华特气体 主营业务以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主要产品包括高纯六氟乙烷、高纯四氟化碳、高纯二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高纯氨、高纯一氧化氮等。
金宏气体 主营业务特种气体、大宗气体和天然气。主要特种气体产品超纯氨、氢气、氧化亚氮、氦气、混合气、医用气体、碳氟气体等。
雅克科技 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材料、液化天然气保温板材和阻燃剂,电子材料包括半导体前驱体材料/旋涂绝缘介质(SOD)、电子特种气体、半导体材料输送系统(LDS)、光刻胶和硅微粉等产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池管理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国产厂商正发力追赶

我国电池管理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国产厂商正发力追赶

近年来,受益于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发展,我国电池管理芯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需求总量达到705.82万套,同比增长99.1%,汽车电池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193.07亿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有望带动电池管理芯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24年06月07日
激光显示行业现状分析: ALPD技术发展空间大 海信、光峰科技等企业领先发展

激光显示行业现状分析: ALPD技术发展空间大 海信、光峰科技等企业领先发展

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激光投影出货量由29.6万台增长至2022年67.9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23.1%;预计2023年、2024年我国激光投影出货量达85.3万台、102万台,增速分别为25.6%、19.6%。

2024年06月06日
我国直流接触器行业:高压直流接触器发展空间可观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我国直流接触器行业:高压直流接触器发展空间可观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虽然高压直流接触器目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其未来发展空间可观,将为我国直流接触器行业发展带来持续动力支持。主要原因在于,高压直流接触器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核心部件,1辆新能源乘用车一般使用4-6只直流接触器,一辆新能源商用车一般使用4-8只直流接触器,充电桩中通常配备2-4只直流接触器,市场需求量较大。

2024年06月05日
全球硅光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潜力大 未来需求将持续提升

全球硅光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潜力大 未来需求将持续提升

根据资料可知,L2、L3及L4级别的智能驾驶所需激光雷达台数分别为0台、1台和5台,激光雷达称为推动智能驾驶发展的重要因素,2030年我国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市场的营收有望达22亿美元。

2024年06月04日
电感器行业:日系大厂占据主要市场 产品趋向小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集成化

电感器行业:日系大厂占据主要市场 产品趋向小型化、高频化、高功率化、集成化

近年来全球电感器件受益于终端市场发展,市场规模总体保持增长。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电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50亿元。移动通讯为电感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达55%;其次是电脑,占比25%。随着5G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等产业迅速发展,预计全球电感市场有望迎来稳步增长,2024年将超600亿元。

2024年06月04日
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技术推动+政策扶持 未来市场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技术推动+政策扶持 未来市场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实验分析仪器在科技领域如环境科学、生物工程、生态保护、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研发、检测等关键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2024年06月01日
AC-DC芯片行业现状分析:电动车+快充加速渗透 市场规模突破60亿

AC-DC芯片行业现状分析:电动车+快充加速渗透 市场规模突破60亿

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大功率的AC-DC电源芯片需求增长,我国AC-DC电源芯片产销量均保持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AC-DC芯片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19.56亿片和35.56亿片,同比增长21.95%和8.65%;

2024年05月31日
磁传感器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稳定扩大 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磁传感器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稳定扩大 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从下游应用来看,磁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工业及消费等领域。根据数据显示,在磁传感器应用结构中,汽车电子占据62%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份额占比为23%,而工业领域仅占15%。

2024年05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