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下游产业需求广阔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22亿

1、概述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电子气体是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的重点产品,分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电子大宗气体与电子特种气体在气体品种及用量、应用环节、供应模式、合作期限、纯度要求等方面存在本质不同。

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的主要区别

项目 电子大宗气体 电子特种气体
气体品种及用量 氮气、氦气、氧气、氢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单一品种用量较大 据统计,现有特种气体达260余种,单一品种用量较小
应用环节 作为环境气、保护气、清洁气和运载气等应用在电子半导体生产的各个环节 单一品种仅在电子半导体生产的部分特定环节使用
供应模式 现场制气(On-site)为主,通过在客户现场建设制气装置,集中、大规模、不间断供应,对供应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极高 零售供气(Merchant)为主,通过气瓶运送至客户现场
合作期限 下游客户单个工厂/产线一般仅有一个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供应商,合同期通常为15年甚至更长,合同存续期内基本无法更换 一般情况下,单一供应商仅能供应数种至数十种特种气体,合同期限通常为3-5年,下游客户需面对众多特种气体供应商
最高纯度要求 9N,甚至更高 6N
竞争情况 全球市场基本由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三大外资气体公司垄断,由于技术和资本壁垒,参与者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 由于气体品种较多,单一公司无法供应全部气体,因此参与者较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投资战略评估报告(2023-2030年)》显示,与此同时,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在电子半导体领域的用量可通过在成本的占比看出。在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等生产环节更多、生产要求更严苛、制程更先进的细分领域,电子大宗气体占全部气体成本的比例更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与此同时,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在电子半导体领域的用量可通过在成本的占比看出。在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等生产环节更多、生产要求更严苛、制程更先进的细分领域,电子大宗气体占全部气体成本的比例更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市场规模: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2025年规模有望达122亿元

2022年全球将新扩建29座晶圆厂,其中中国大陆将新建8座晶圆厂,晶圆厂建成后全球晶圆产能约会增长260万片/月。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每年半导体进口额约3500亿美元,自供率不足20%,国产化水平亟待提升。不过,现阶段我国正积极承接全球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所以随着全球晶圆厂加速扩建、转移及产能释放,电子大宗气体行业需求广阔,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达到86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元。

2022年全球将新扩建29座晶圆厂,其中中国大陆将新建8座晶圆厂,晶圆厂建成后全球晶圆产能约会增长260万片/月。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每年半导体进口额约3500亿美元,自供率不足20%,国产化水平亟待提升。不过,现阶段我国正积极承接全球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所以随着全球晶圆厂加速扩建、转移及产能释放,电子大宗气体行业需求广阔,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达到86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电子大宗气体下游应用

(1)集成电路制造领域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数据中心、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技术升级,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从654亿美元增长至110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98%。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数据中心、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及相关技术升级,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从654亿美元增长至110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9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中国市场,近年来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积极募资扩产及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完善,我国大陆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较高速增长趋势。根据数据,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9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2%,高于全球行业增长率。

而在中国市场,近年来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积极募资扩产及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完善,我国大陆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较高速增长趋势。根据数据,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9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2%,高于全球行业增长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半导体显示领域

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以中国、日本、韩国的生产厂商为主,国内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产业中心由日韩外资企业逐步向内资企业转移。目前,全球LCD电视面板产能高度向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股份聚集。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在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4%、16.1%以及14.7%,在全球竞争中的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固。(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