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化阶段 产量需求量不断增长 但高端领域仍依赖于进口

一、行业就基本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工业机器人、数控(CN)、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的通用基础设施。其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引导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 FMS )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实现生产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如下: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重新编程,因此它可以在小批量、高效的柔性制造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是柔性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位,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于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性。

(3)通用性。除专门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操作任务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例如,不同的操作任务可以通过更换工业机器人手的末端操作器(爪子、工具等)来执行。

(4)工业机械技术涉及广泛的学科,总结为机械与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国家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机器人应用工艺有焊接、搬运、码垛、喷涂、切割、打磨抛光、装配、检测、注塑、锻造、冲压、机械加工等,主要应用场景为搬运上下料及焊接。

机器人应用工艺有焊接、搬运、码垛、喷涂、切割、打磨抛光、装配、检测、注塑、锻造、冲压、机械加工等,主要应用场景为搬运上下料及焊接。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397.4亿元,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9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304.2亿元。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397.4亿元,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9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304.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同比增长54.4%。2022年上半年为20.1万台。

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同比增长54.4%。2022年上半年为20.1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情况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4.1万台,2021年达到了25.6万台,2017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情况如下: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4.1万台,2021年达到了25.6万台,2017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来看,我国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机床市场仍由来自德日等国企业占据,由于海外机床企业产品品类更多,且发展较早,已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在加工性能、加工精度还是产业链完整度上相较于国内厂商都具备明显优势。

近年来,以民营机床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在中低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优秀民企已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并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的各项差距,但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国外厂商的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机床产量约为90.45万台。

近年来,以民营机床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在中低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优秀民企已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并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的各项差距,但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国外厂商的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机床产量约为90.45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

1、细分市场一----汽车制造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扩产,产业上下游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随着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更好满足汽车制造对装备及生产线的要求,市场规模继续提升,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汽车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达到了300.4亿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扩产,产业上下游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随着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更好满足汽车制造对装备及生产线的要求,市场规模继续提升,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汽车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达到了300.4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细分市场二----电子电器制造

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应用首推手机生产,手机生产当中用到了视觉检测机器人、触摸屏检测机器人、贴片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激光打标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芯片封装机器人、芯片拾放机器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企业根据电子生产行业需求所特制,小型化、简单化的特性实现了电子组装高精度、高效的生产,满足了电子组装加工设备日益精细化的需求,而自动化加工更是大大提升生产效益,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217.58亿元。

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应用首推手机生产,手机生产当中用到了视觉检测机器人、触摸屏检测机器人、贴片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激光打标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芯片封装机器人、芯片拾放机器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企业根据电子生产行业需求所特制,小型化、简单化的特性实现了电子组装高精度、高效的生产,满足了电子组装加工设备日益精细化的需求,而自动化加工更是大大提升生产效益,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217.58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细分市场三----其他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个单位上升到2020年246个单位,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5.99亿元。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个单位上升到2020年246个单位,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5.99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下游应用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主要由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构成,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指在机器人本体上加装夹具及其他配套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人才红利等,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占比高达96%),下游行业、工艺覆盖完备。但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较低,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且高端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国产化率依旧较低,严重依赖于进口。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人才红利等,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占比高达96%),下游行业、工艺覆盖完备。但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较低,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且高端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国产化率依旧较低,严重依赖于进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系统集成商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集成商在下游行业复苏时能充分受益,展现出相对更高的弹性。但与零部件和本体环节相比,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横向拓展困难,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

集成企业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产线非标性和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同时集成商现金流压力大,进一步限制行业拓展。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集成企业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产线非标性和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同时集成商现金流压力大,进一步限制行业拓展。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等静压设备企业及锂电池、车企等跨界玩家均在加速布局等静压技术路线,聚焦固态电池关键成型环节。等静压设备厂商则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主要包括海外玩家的瑞典 Quintus以及国内的川西机器、钢研昊普与包头科发。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