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驱动因素、现状及竞争分析 多因驱动需求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新风系统驱动因素分析

1.国家对室内空气质量关注加深新风系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大规模工业生产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自2002年以来,非典、禽流感等大规模疫情频发使得雾霾、PM2.5等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甲醛等各项室内空气质量指标超标普遍。2002年11月,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颁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是中国首部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住宅及办公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对室内空气中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放射性等因素的限值及技术方法进行了规定。该标准是中国目前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规范”的两大重要国家标准之一,也是当前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判定的主要依据。国家对室内空气质量关注提高,为新风系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以来,新风系统相关标准密集出台。《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此项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了住宅新风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使住宅新风系统产品更加安全可靠,验收有据可依,在安装实施中也更加安全标准化。《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及寒冷地区等采用自然通风的Ⅰ类民用建筑最小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0.5次/h,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换气措施。《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对新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新风量要求净化设计要求及通风器选型、风口设置及室内气流组织要求、风管设置等作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并对新风系统的施工安装、系统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等作出规定。新风系统相关标准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保障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我国新风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标准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190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强制实行,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下,新风品类成为了现代健康、绿色、节能住宅新的定义,在碳中和、碳达峰时代背景下,建筑新风被赋予新的机遇。

1905

《“温馨教室”工程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室新风系统采购需求意见》

温州市教育局

室内新风口直设置2-3个和排风口1-2个,科学合理,整体美观。具备自身净化消毒杀菌模块,安全环保,使用过程中无臭气释放。

2021

《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环资规[2021] 655)

国家发展改革委

本专项重点支持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碳、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突出环境污染治理等四个方向。

2021

《国务院关于落实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国发[2021]6)

国务院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2021

《住宅设计标准DB11/1740-2020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监局

住宅宜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复合通风方式;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不设置户式新风系统的新建住宅宜预留设置户式新风系统的土建安装条件:设置户式新风系统时,通风设备直带热回收功能:对户式新风系统的最小新风量也做出规定。

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 2020)

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布史上最严室内环境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 -2020) 正式开始实施。随后,北京、上海、山东、江苏都纷纷出台了针对居住品质、居住功能、居住环境和居住安全等多方面的新版《住宅设计标准》;对现有的标准进行完善、优化、提升。

2020

《关于加强学校新建校舍室内空气管理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要求高度重视和防控校舍内空气质量问题。

2020

《住宅设计标准DB34/T3467-2019

安徽省住建厅:安徽省市监局

当住宅设置集中供暖、空调系统时,直设置有组织的通风换气装置满足新风量的需求,技术经济合理时,新风宜采用热回收装置进行预冷或预热处理。

2020

《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202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住建部;国家市监总局

规定“夏热冬冷地区,严寒及寒冷地区等采用自然通风的I类民用建筑最小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0.5/h.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换气措施。

2020

《住宅设计标准》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空调室内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和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最小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无集中新风系统的住宅新风换气次数宜为1/h.户式集中新风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新凤系统技术标准》的规定。

2019

《空气污染()人群健康防护指南》

国家卫健委

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空污染健康防护工作:建议安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宜在空调系统中配备对细颗粒物有效的空气净化装置: 未安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宜在室内配备空气净化器。室内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应当根据空气污染程度适时通风换气,并补充过滤去除细颗粒物的新风。幼儿园、中小学校、办公室、室内健身场所等室内场所,建议配置空气净化器,尽量降低PM2.5浓度;有条件时,可采用新风装置引入新鲜空气,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2018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951日起实施。此项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了住宅新风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使住宅新风系统产品更加安全可靠,验收有据可依,在安装实施中也更加安全标准化。

2018

《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

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市监局

对新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新风量要求净化设计要求及通风器选型、风口设置及室内气流组织要求、风管设置等作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并对新风系统的施工安装、系统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等作出规定。

2018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

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7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总结了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验与成就、指出了当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与措施。《意见》 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市场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方向的理念,是今后-段时期内建筑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7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总结了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验与成就、指出了当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方向与措施。《意见》 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筑业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市场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方向的理念,是今后一 段时期内建筑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7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内容涵盖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建筑节能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旨在贯彻落实《意见》、 阐明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5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 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2015

《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 [2015] 28)

国务院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2014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发改委

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施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真民工程、合同能源管推广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重大节能工程。继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201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 30)

国务院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节能环保关键材料以及重要设备和产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促使房地产企业升级房屋配套设施

我国经济腾飞,促使民众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民众对新风系统价格接受度提升。同时,随经济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对住房及配套设施需求,促使房地产企业升级房屋配套设施,持续推动新风行业发展。到2017年底,万科地产住宅项目新风系统配套率为32.2%,恒大集团新风系统配套率17.2%,碧桂园地产吸风系统配套率达14.7%。为迎合消费者需求,房地产行业对住宅项目新风系统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新风系统迎来发展良机。

3.新冠疫情爆发新风系统市场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在2017以前,霾经济带动了新风系统行业的短暂增长,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好转,新风系统行业需求开始疲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新风系统关注度提升,国务院组织中国疾控中心特意编写了相关管理,出台了关于公共场所新风应用指南之后,要求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应该落实全天新风方式运行。为应对新冠疫情国务院制定了《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机构加强通风换气,要求限期配置普遍要求配备具备阻隔细菌病毒颗粒的新风系统,为新风系统带来千亿级市场机会。

从配套率来看,2020年Q1我国新风系统配套量为7.3万套。2020年Q2我国新风系统配套量激增46.82万套,环比增长541.38%。目前新风系统已经属于二级配套部品,预计未来配套率可达到70%,在精装修、高端住宅、养老社区以及旧房改造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从配套率来看,2020年Q1我国新风系统配套量为7.3万套。2020年Q2我国新风系统配套量激增46.82万套,环比增长541.38%。目前新风系统已经属于二级配套部品,预计未来配套率可达到70%,在精装修、高端住宅、养老社区以及旧房改造中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新风系统行业现状

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新风系统需求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数据,2021年我国新风系统需求量达180万套,同比增长49.9%;我国新风系统市场销售规模达117.68亿元,同比增长48.1%。

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新风系统需求量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数据,2021年我国新风系统需求量达180万套,同比增长49.9%;我国新风系统市场销售规模达117.68亿元,同比增长48.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2021年我国新风系统主要销售区域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总占比接近50%。其中华北地区受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影响新风系统需求较为突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新风系统规模分别占比23.2%、13.5%、9.6%、6.1%。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2021年我国新风系统主要销售区域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总占比接近50%。其中华北地区受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影响新风系统需求较为突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新风系统规模分别占比23.2%、13.5%、9.6%、6.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细分市场看,吊顶机为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主要产品,规模占比超过50%。壁挂机和立柜机分别占比30.4%、15.3%。

从细分市场看,吊顶机为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主要产品,规模占比超过50%。壁挂机和立柜机分别占比30.4%、15.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品牌销售情况看,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以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2000万元的品牌为主,规模占比43%。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和销售规模在2000万-5000万元的品牌分别占比27%、21%。销售规模突破1亿大关的品牌仅占比2%。

从品牌销售情况看,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以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2000万元的品牌为主,规模占比43%。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和销售规模在2000万-5000万元的品牌分别占比27%、21%。销售规模突破1亿大关的品牌仅占比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新风系统行业竞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新风系统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虽然我国新风系统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渗透率普遍偏低,行业从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存在研发与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资本投入、发展时间、研发力度等方面上远逊于美国百朗、日本大金、德国博士等国际企业。

虽然我国新风系统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渗透率普遍偏低,行业从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存在研发与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资本投入、发展时间、研发力度等方面上远逊于美国百朗、日本大金、德国博士等国际企业。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00年以来,我国本土新风系统品牌在与欧美等国际品牌竞争中得到快速成长。尽管目前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仍被外资企业主导,但本土企业也正在不断突破,积极抢占市场份额。2021年我国新风系统行业整体市场内、兰舍、远大洁净空气、霍尔新风、泽风净化等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中小型企业占整体市场份额不足20%,随着我国新风系统市场趋于成熟,产品品牌效益愈发凸显,市场将逐渐向头部企业偏移,中小型企业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00年以来,我国本土新风系统品牌在与欧美等国际品牌竞争中得到快速成长。尽管目前我国新风系统市场仍被外资企业主导,但本土企业也正在不断突破,积极抢占市场份额。2021年我国新风系统行业整体市场内、兰舍、远大洁净空气、霍尔新风、泽风净化等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中小型企业占整体市场份额不足20%,随着我国新风系统市场趋于成熟,产品品牌效益愈发凸显,市场将逐渐向头部企业偏移,中小型企业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