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驱动因素、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集中度较低

仓储机器人行业驱动因素

1.传统仓储遭遇瓶颈

仓储机器人是指应用在仓储环节,可通过接受指令或系统预先设置的程序,自动执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装置。传统仓储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度依赖人工。随着国内用人成本增长及劳动力市场用工难度加大,传统仓储遭遇瓶颈,仓储机器人优势凸显,需求攀升。

仓储机器人与人工仓储效益对比

维度

仓储机器人

人工仓储

方案特点

自动搬运,货到人

人工搬运,人找货

运行效率

精准找货,最佳路径推荐,24+7运行

最多三班倒,要换人,找货效率低

对比精度

导航定位精度:5mm,重复精度+10mm

精度靠人的经验和水平,无法控制

硬件成本

次投入成本较高,最快1.5年回收成本

次投入成本较低

人员成本

设备运行无需人员

仓库管理员,叉车司机

运维成本

运营维护成本较低

运营维护成本高,长期费用高

安全性

自动避障停车,故障报警,360°安全保障

安全隐患大,安全事故频发

增值价值

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字化管理可拓展性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智能仓储与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作为智能仓储与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储机器人可以降低仓储环节人员需求量,促进仓储各环节高效运转,是解决人工仓储处理货物能力有限等瓶颈问题的突破口。智能仓储与智慧物流的发展带动我国仓储机器人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712.5亿元增至2021年114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预计2022年行业规模可达1356.9亿元。2020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2021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6477亿元,同比增长10.9%。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达6995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仓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712.5亿元增至2021年114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预计2022年行业规模可达1356.9亿元。2020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2021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6477亿元,同比增长10.9%。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达699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政策指导物流仓储行业智能化发展

政策指导物流仓储行业降本增效,鼓励推进仓储环节智能化进程,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力支持发展仓储物流机器人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如《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择优支持中国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该政策推进了物流仓储环节降本及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辰规划》益处重点推进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推进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推进AGV、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该政策推进了仓储机器人高端化、创新化发展。

我国智能仓储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及影响

2022.05

《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左右择优支持中国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该政策推进了物流仓储环节降本及一体化发展。

2021.12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辰规划》

工信部等15个部门

重点推进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推进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推进AGV、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该政策推进了仓储机器人高端化、创新化发展

2021.12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工信部等8个部门

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之通用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多层多向穿梭车、智能大型立体仓摩等智能物流装备。该政策鼓励推动了仓储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

2021.11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工信部、国家标准委

智能工厂标准主要包括智能工厂设计,工厂内物料状态标识与信息跟踪、作业分派与调度优化、仓储系统功能要求等智能仓储标准;物料分拣、配送路径规划与管理等智能配送标准。该政策规|范了仓储机器人的标准

2021.07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

加强5G在园区、仓库、社区等场所的物流应用创新,推动5G在无人车快递运输、智能分拣、无人仓储、智能佩戴、智能识别等场景应用落地。该政策有助于推动物流行业自动化运输,深化5G在物流仓储环节与仓储机器人的融合

2021.05

5G+工业互联”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

工业和信息部

部署智能物流调度系统,结合56MEC+超宽带(UWB)室内高精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物流终端控制、商品入库存储、搬运、分拣等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该政策推进了5G和仓储机器人的融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仓储机器人行业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仓储机器人发展的启蒙,1973年,自动化立体库系统被列入十大技术创新课题,仓储机器人研发起步。随着自动化立体库系应用程度的加深,我国仓储机器人探索步伐加快,9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启了仓储机器人新时代。21世纪以来,参与研发的单位和企业不断增多,我国仓储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起,仓储机器人借助资本力量发展壮大,行业进入智慧发展阶段。

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主要事件

启蒙阶段

1973-1989年

1973年,自动化立体库系统被列入十大技术创新课题,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开始研究中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高15米),该库于1980年投入使用

同一时期中国开始研发仓储AGV,但应用尚未落地

探索与发展阶段

19990-1999年

1990年,自动化立体库在中国的应用广度加深,参与研究和试验的单位逐渐增多

1996年,昆船公司承接了昆明卷烟厂物流工程项目并专门成立了物流设备研究中心,展开对仓储堆垛机的研究

1997年,昆船公司开始引进AGV技术,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激光制导技术

9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启了中国仓储机器人发展的新时代

高速发展阶段

2000-2015年

2000年,隶属中国科学院的新松公司成立,开始从事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

2012年,亚马逊收购仓储机器人公司Kva,仓储机器人逐渐成为中国各大电商、物流企业的布局重点

2014年,京东建成首座“亚洲一号仓”,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及自动分拣机,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设备和作业流程。同年,海康威视成立机器视觉业务中心,开始自主研发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软硬件。

2015年,极智嘉、快仓等新型仓储机器人公司成立

智慧发展阶段

2016年至今

2016年起,圆通。中通等几大快递公司接连上市,推动了物流仓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针对高喘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出台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众多支持政策促进仓储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层面发展。仓储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受到了资本市场追捧,初创仓储机器厂商如极智嘉,快仓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始发展壮大;中国智能仓储机器人在快递、制造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据数据,2017-2021年,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712.5亿元增长至1145.5亿元,随着厂商不断拓展下游市场,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市场持续扩大,预计2026年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665.3亿元。

据数据,2017-2021年,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712.5亿元增长至1145.5亿元,随着厂商不断拓展下游市场,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市场持续扩大,预计2026年我国仓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665.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仓储机器人行业竞争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下智能仓储需求进一步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仓储机器人行业竞争。2020年我国仓储机器人新注册企业为6340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10.6%;2021年我国仓储机器人新注册企业为9896家,较上年同比增长55.6%。目前仓储机器人中游厂商多围绕智慧物流中的仓储环节发力,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我国仓储机器人CR4约为24.7%,不足整体四分之一。其中极智嘉、海康机器人、快仓、海柔创新分别占比9.5%、9.0%、3.2%、3.0%。未来随着各仓储机器人厂商基于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的不同,挖掘细分市场形成错位竞争,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下智能仓储需求进一步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仓储机器人行业竞争。2020年我国仓储机器人新注册企业为6340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10.6%;2021年我国仓储机器人新注册企业为9896家,较上年同比增长55.6%。目前仓储机器人中游厂商多围绕智慧物流中的仓储环节发力,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我国仓储机器人CR4约为24.7%,不足整体四分之一。其中极智嘉、海康机器人、快仓、海柔创新分别占比9.5%、9.0%、3.2%、3.0%。未来随着各仓储机器人厂商基于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的不同,挖掘细分市场形成错位竞争,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我国等静压设备行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应用需求量大 设备与电池厂加速推进研发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全球等静压设备企业及锂电池、车企等跨界玩家均在加速布局等静压技术路线,聚焦固态电池关键成型环节。等静压设备厂商则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加速实现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主要包括海外玩家的瑞典 Quintus以及国内的川西机器、钢研昊普与包头科发。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