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产业链】中国电感器产业链概况以及部分企业优势分析

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感器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上游市场来看,电感器产业链上游主要分为电感材料、导电材料、封装材料,电感材料包括介电陶瓷粉、磁芯等,导电材料包括银浆、导线等;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电感器应用较多的有通讯、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行业。

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上游市场

电感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电感材料、导电材料、封装材料,其中电感材料优秀的企业有风华高科、奇力新、CEC国际控股公司等;导电材料优秀的企业有天奈科技、大东南等。

国内上游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类别

企业

优势分析

电感材料

风华高科

品牌优势:国内大型新型元器件及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产品关键技术的国际知名新型电子元器件行业大公司。

规模优势:全资持有广东肇庆微硕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经过多年,已发展成为设备先进,技术领先,产品档次高,品种齐全,行业领先的专业生产软磁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奇力新

品牌优势:拥有深厚研发技术及营销经验,并开发自有的粉末技术,是少数几家能够自行制造磁芯的电感供货商。

CEC国际控股公司

规模优势:拥有逾七千雇员的国际公司。在不同的七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十五个据点,国际客户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导电材料

天奈科技

品牌优势 :获得批准成为江苏省碳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示范基地、2017年获得批准成为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技术优势:拥有40余项碳纳米管相关的国际、国内有效专利。

大东南

品牌优势:拥有卓越的品牌优势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所使用的大东南西施绿海等品牌,在客户中拥有广泛的认知度。

规模优势:占地总面积近624,总资产超25亿。

技术优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颖专利42,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1,并且是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中游市场

目前我国电感器市场上有顺络电子、麦捷科技、合泰盟方、奇力新、乾坤科技等一批优秀企业。

我国电感器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优势分析

顺络电子

品牌优势:全球被动电子元器件及技术解决方案领域中具有技术领先和核心竞争优势国际化企业。

规模优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是其传统主业—电感业务和电阻业务,其中90%左右来自于电感业务。

麦捷科技

技术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大批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截至20151231,公司已获授权的专利共有78,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8,另有8项发明专利正在实审中。

人才优势:拥有一批国内最早专注于电子元器件的设计、材料、工艺、生产的研发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

合泰盟方

人才优势:有280多熟练专业生产人员。吸引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50多人。拥有先的生产设备与精密的检测仪器,有着丰富经理的研发团队。

规模优势:工业厂房面积10000平方米。年产值达1.2亿。

资质优势: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横店东磁

品牌优势:全球最大的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软磁材料制造企业,也是获得国内领跑者证书的太阳能制造企业,全球主要的振动马达生产企业之一。全国磁性行业的龙头企业。

研发优势: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国际技术交流平台,成立了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较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

规模优势:在欧洲、美洲、韩国、日本、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极高的信誉。

振华科技

规模优势:有全资企业11户、控股企业2,参股企业3,在岗职工6937,分布于贵州、广东、江苏、四川等地。

研发优势:现有博士14人、硕士241;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并与清华、浙大、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等高校设立11个联合开发实验室;

技术优势:累计拥有专利1180,其中发明专利322,拥有软件著作权16件。

可立克

品牌优势:全球著名的磁性元件和电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规模优势: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80%产品远销欧美、澳洲、南美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台湾、香港和上海等地建立分支结构,建立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创新合作和客户服务。

技术优势:技术人员达到500,累计近100项技术专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下游市场

消费电子是电感器行业的主要下游产业之一,其中行业优秀的企业有戴尔、索尼、松下、日立、三洋、海信、创维、比亚迪等。

电感器应用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优势分析

戴尔

品牌优势: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列。进入《财富》杂志500强之列.

规模优势:包括80个国家的站点,每一个季度有超过4000万人浏览。

索尼

品牌优势: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索尼第7年蝉联美国第一最佳知名品牌,而Sony也是华人地区的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心中最具代表性的理想品牌。

日立

品牌优势:日本的全球500强综合跨国集团.

规模优势:在中国拥有180家集团企业,正式员工约47,800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0, 555亿日元,约占日立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10%

海信

品牌优势: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海信连续6年成为海外民众最熟悉的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品牌。

规模优势:在全球拥有29家工业园区,20所研发中心 [2]  ,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促进国内的设计、研发人员走出去。海外分支机构覆盖美洲、欧洲、非洲、中东、澳洲及东南亚等全球市场,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洋

规模优势:现拥有3400名员工队伍。在全国建立了56家分公司、200多个办事处,1000多家技术服务中心、20000个销售网点。

品牌优势:波炉市场占有率双双位居行业第三位,国际品牌第一位,进入中国家电行业第一阵营。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MLED强势增长 COB封装行业产能随之扩张并加速渗透 面板企业抢食扩大产业格局

近年来,随着价格下探,小间距LED显示屏替代传统LED显示屏效应显现。2018-2023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由2611百万美元增长至5157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由39.92%提升至55.31%。预计2027年全球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达12212百万美元,占LED显示屏的比重达58.74%。L

2025年10月01日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出货、扩产主力方向 行业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12英寸硅片成全球晶圆厂扩产主力方向。全球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球共有193条12英寸量产晶圆厂,到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将达到230座。预计2024-2026年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从834万片/月增长至989万片/月,CAGR达到8.9%。

2025年09月29日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晶圆厂扩张催生大量需求 我国LPCVD设备行业国产化进程加速

在“十四五”规划与晶圆厂产能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中国LPCVD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面对海外厂商高达95%的市场垄断,国内LPCVD设备商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在成熟制程领域快速放量,并向先进制程延伸,开启国产替代新篇章。

2025年09月29日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我国激光打印机出货量与进口量整体走低 国产替代则加速

近年来,我国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出货量持续下滑。行业进出口呈现分化态势:进口量延续下降趋势,出口量则在2022-2024年连续三年下滑后,于2025年1-8月小幅回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激光打印机已突破技术门槛,替代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29日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全球SSD主控芯片行业消费爆发 中国独立第三方厂商市场地位显著领先

生成式 AI 浪潮袭来,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复苏,全球SSD 主控芯片出货量随之增长。2024 年全球 SSD主控芯片出货量约为 3.885 亿颗,较上年同比增长 8%。预计2025年全球SSD主控芯片出货量超4.5亿颗,增速超15%。

2025年09月28日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价格下探、AI技术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快速成长 国产垄断地位稳固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突破400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增长至1340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6.6%。

2025年09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