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产业链】我国MCU行业产业链概况及部分企业优势分析

MCU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为各类原材料、制造设备等;中游是MCU的制造,下游主要是MCU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MCU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在MCU行业产业链上游中,原材料主要包括硅晶圆片、光刻胶、抛光材料、溅射靶材等,其中MCU市场上企业主要有有研新材(硅晶圆片)、安集科技(光刻胶)、江丰电子(溅射靶材)、TCL中环、鼎龙股份(抛光材料)等。

我国MCU原材料代表企业优势分析

类别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原材料-硅晶圆片

有研新材

人才优势:公司拥有工程院院士2,教授级高工44,博士35,科研人才队伍实力雄厚,成果显著。报告期内,黄小卫院士团队获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称号;李红卫教授、何金江教授分获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和“杰出工程师青年奖”

品牌优势:2018年有研亿金30余款8-12寸靶材新产品完成加工送样,已有多款靶材产品顺利通过考核认证,覆盖中芯国际、北方华创、GFTSMCUMC等多家高端客户;CuCu合金靶材在国内龙头半导体企业采购量居于第一

原材料-光刻胶

安集科技

完善的知识产权优势:公司已完成铜及铜阻挡层系列、其他系列等不同系列化学机械抛光液和集成电路制造用、晶圆级封装用、LED/OLED用等不同系列光刻胶去除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并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客户优势:客户主要为全球和国内领先的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厂商,包括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宏力、华润微电子和台湾地区的台积电等。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了与全球其他国家客户的关系,报告期内客户遍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

原材料-抛光材料

TCL中环

企业技术优势:公司在硅材料相关技术和晶体生长相关技术方面具有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比较优势。公司拥有数百项专有技术,拥有授权专利主要是发明专利174项、正在申请中的专利120,并形成了省级(自治区级)研发中心4,高新技术企业5家。

鼎龙股份

知识产权优势:构建包括专利、标准、注册、商标在内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是国内物理法彩色碳粉行业标准的参与起草人,国内电荷调节剂以及干式化学法(聚合法)彩色碳粉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已取得或受理的日本、美国、中国专利超百余项,产品注册也已覆盖主要产品体系。

产品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彩色聚合墨粉先后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一等奖。

原材料-溅射靶材

江丰电子

产品优势: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纯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各种高纯溅射靶材,包括铝靶、钛靶、钽靶、钨钛靶等

客户优势:公司已经成为中芯国际、台积电、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东芝、海力士、京东方、SunPower等国内外知名厂商的高纯溅射靶材供应商,业务范围涉及半导体芯片、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并与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供货关系。

人才优势:董事长兼总经理姚力军先生一直从事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研究;董事兼副总经理JiePan先生长期从事超高纯度金属及电子材料的研究;此外,相原俊夫、王学泽等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十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中游龙头企业

中游MCU主要企业有芯海科技,士兰微、兆易创新、中颖电子、东软载波、北京君正、乐鑫科技等。

我国MCU制造代表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芯海科技

技术优势:公司拥有6项核心技术、195项专利、134项软件著作权和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为高精度ADC技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24位高精度ADC芯片CS1232在有效位数上已经达到了23.5,差分输入阻抗高达5GΩ,增益误差温度漂移低至0.5ppm/,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人才优势:截至20203月末,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人员135,占员工总人数的62.79%,其中技术研发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21,占研发总人数比例为89.63%

XD士兰微

企业质量优势: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 已经获得了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索尼GP认证、欧盟ROSH认证、ECO认证等诸多国际认证

企业产品优势:产品得到了华为、海康、美的、格力、海信、海尔、三星、索尼、台达、达科、日本NEC等全球品牌客户的认可。

兆易创新

人才优势:公司汇集和培养了一批国内在半导体存储器领域尤其Flash技术、产品和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技术研发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中科院等国内微电子领域顶尖院所,主要年龄分布在80,处于具备创造力和精力的良好阶段,同时公司引进在国际先进公司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专家

中颖电子

企业技术优势:有别于欧、美、日大型IC设计企业采用的通用MCU的经营方式,公司禀承本土化、差异化的经营理念,强调贴近客户,深刻理解专业应用领域用户的需求,开发出有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在细分领域中力争把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等方面做到最优,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东软载波

企业技术优势:公司专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是国内领先的多种通信芯片制造商和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基础,开展以融合通信为平台的技术研发,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打造物联网、信息安全、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等新兴战略领域的国际一流企业。

北京君正

产品优势:公司创造性地推出独特的32XBurstCPU内核。XBurstCPU内核采用了创新的微体系结构,微处理器能够在极低的功耗下高速发射指令。XBurstCPU内核的主频、面积和功耗均领先于工业界现有的32RISC微处理器内核。

团队人才优势:加强员工岗前培训和团队建设培训,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同时,公司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不断加强团队凝聚力,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技术优势: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策略,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国产CPU技术的研发,拥有全球领先的32位嵌入式CPU技术和低功耗技术,相继在自主嵌入式CPU技术、安全技术、SOC芯片技术、功耗和电源管理技术、软件平台技术、物联网开发平台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自主核心技术

乐鑫科技

平台对接优势:公司产品能够支持众多全球主流的物联网平台,包括Google云物联平台、亚马逊AWS云物联平台、微软Azure云物联平台、苹果HomeKit平台、阿里云物联平台、小米物联平台、百度云物联平台、京东Joylink平台、腾讯物联平台、涂鸦云物联平台等国内外主流物联网平台,通过Wi-Fi技术连接云端服务能够高效实现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智慧互联。

产品优势:公司是物联网Wi-FiMCU芯片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具有较强的进口替代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2016年度公司产品销量占全球物联网Wi-FiMCU市场份额处于10-30%之间,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公司产品销量市场份额保持在30%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

下游主要是MCU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市场上企业主要有均胜电子、华域汽车、拓普集团、东风科技、华阳集团等等。

我国汽车电子代表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名称

优势分析

均胜电子

客户优势:公司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

企业技术优势: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和技术,以先进的创新设计、覆盖全球的生产制造体系、可靠的品质管理以及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不断引领全球汽车电子和安全行业的发展,是中、德、美、日等国主要整车厂商与国内各大汽车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

华域汽车

客户优势:公司已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等国内主要整车客户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客户资源覆盖面广且结构完善,部分业务和产品已成功进入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奥迪等中高端整车品牌的国内配套体系。

运营管理优势: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利用与国际零部件企业合作的有利条件,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形成自身的精益管理体系。公司精益化运营理念在标准化工厂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目前新设工厂均已实现标准化,并成为国内精益管理的标杆企业,在全球同行中也处于较高水平。

拓普集团

供货优势:公司在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底特律、德国威因海姆、瑞典哥德堡、法国勒瓦卢设有商务、物流、技术等服务机构,具备了一定的全球供货能力,为后续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打下基础。

东风科技

研发优势:公司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根据本公司各主要生产产品的汽车零部件领域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为仪表、电子、制动等业务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提供支持

客户优势:东风汽车为目前国内最大整车生产厂商之一,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厂 ,为东风汽车配套汽车仪表系统、饰件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及金属铸件产品,所以 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

华阳集团

品牌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行业内以及下游客户中享有良好的声誉以及较高的影响力。公司旗下品牌ADAYOFORYOU均为行业知名品牌。

企业技术优势:公司在各个业务板块中的制造工程能力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包括自动化生产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工艺、模具技术、产品测试等方面,是公司确保产品质量、成本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A)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为光伏组件及其上游接线盒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48.2GW激增至277.17GW,累计装机容量从253.6GW跃升至886.6

2025年11月14日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国通用发动机市场显著增长。中国农机补贴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从而拉动了通用发动机的配套需求。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05622.15万千瓦增长至116230.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894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3%。2

2025年11月13日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锂电设备)是支撑电池生产的核心装备。当前,行业在经历短期调整后,正迎来明确的复苏信号。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与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锂电池创造了持续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供应链的核心,其产能出海加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电池厂商开启新一轮扩产,预计将带

2025年11月13日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高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凸显,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因此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解决方案。AI液冷接头作为液冷系统中的关键连接部件,承担着保障冷却液高效循环、确保系统零泄漏的重要职责,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散热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

2025年11月13日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在《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中,半导体产业及其关键材料被明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迫切任务。这一导向为国内EMC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窗口与产品验证机会,使其得以进入此前由国际巨头主

2025年11月11日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作为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元器件,磁性元件兼具多元应用与定制化属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AI服务器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与广阔的应用空间。2020-2024年我国磁性元件市场规模从780亿元增至970亿元,2025年有望破千亿元。此外,人形机器人风口将至,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近年来,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95.6亿元,2015-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估计2024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5.16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尽管钽电容仅占据约12%的份额,但其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体积效率等核心优势,在高端电子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在数字化转型、汽车电子化及国防现代化的多重浪潮驱动下,全球钽电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这个规模约25亿美元的市场,呈现出极高的集中度,由国际巨头主导竞争格局,而中国本土企

2025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