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产业链】我国3D行业产业链概况及部分企业优势分析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上游市场来看,3D打印最主要分为金属专用材料、非金属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芯片等)、软件配套;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3D打印下游行业其中应用较多的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模型铸造等行业。

3D打印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上游市场

3D打印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分为金属专用材料、非金属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软件配套,其中金属专用材料包括钛合金等,其代表企业有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国内金属粉末及3D打印零件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业务范围

优势分析

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增材制造/3d打印零部件

生产技术优势:拥有制粉装备、打印装备、后处理及检测设备50余台套,针对高温合金粉末(gh3536 gh4169hx),钛合金粉末(ta15)等开展大量打印测试验证工作。截止目前申请25项专利

产品质量优势:针对增材制造、3d打印,注射成形,焊接等工艺粉体应用,制定了多项粉体材料企业技术标准,参与航标等标准的起草制定,先后通过iso9001iso13485gjb 9001c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增材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增材制造装备销售

人才优势:现有员工1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30%,研发人员占 35%

技术优势:3D打印解决方案事业部拥有选择性激光融化”SLM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主要涉及3D打印零部件制造、零部件后处理、机加工、性能检测、3D打印设备销售,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六大业务领域。

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Sailong S200/Y150系列电子束粉床3D打印设备制造与销售

企业优势: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国有企业,是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委员单位。

技术优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用于科研及用于医疗产品制造商业化电子束3D打印设备;研发出了国际首台立式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设备;创新性地设计制造出了大功率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设备,并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突破了球形率以及氧含量控制两大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医疗级高球形率3D打印专用钽粉的空白。

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铁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钴铬合金等多种高端金属粉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技术优势:产品球形度、氧含量、流动性、粒度分布等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广泛应用于3D打印、航天航空、生物医疗、激光熔覆等高端制造领域,威拉里以优越的产品品质及专业的技术服务,致力于打造国内顶尖的高端金属粉体制造企业。

规模优势:目前,威拉里有4VIGA生产线,日产粉末产品1吨以上;有1EIGA生产线,日产钛合金粉末产品百公斤以上。

创新优势:每年营业收入的25%用于研发经费。2016年,产生专利共计1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8项。

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粉体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企业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金属粉体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怀柔首批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单位之一,同时有北京市金属粉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属粉末工程中心、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先进金属材料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

技术优势:掌握了球形金属粉体材料制备技术、3D打印粉体材料制备技术和高性能粉末冶金中空凸轮轴制备技术等有色金属粉体制备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00余项,参与制修订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中游市场

目前我国3D打印市场上有北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极光尔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

我国3D打印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业务范围

优势分析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数字化与3D打印设备及相关智能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技术优势:现已拥有3D数字化和3D打印设备两大核心产品线 ,是拥有自主研发的3D数字化数据设计到3D打印直接制造的软硬件一体化完整技术链的科技创新企业。公司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技术,拥有超过300项的授权专利和100多项软件著作权。

企业优势:是我国“白光三维测量系统”行业标准牵头起草单位,牵头承担了大尺寸粉末床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承担了其他10余项国家、省、市重要科技项目。

创新优势:公司注重自主创新研发,研发人员占比达40%以上,涵盖机器视觉、图形学、软件、光学、机械、电子、控制及自动化、材料学、生物医学等专业领域。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设备、打印服务、原材料、技术服务

人才优势:现有员工11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21.7%,研发人员占30.3%,研发投入数千万。

企业优势:2020年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1月获批博士后工作站设立资格。运用多年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专业经验,通过持续创新为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医疗齿科、工业模具、汽车制造等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技术应用的研究与推广 ,“3D+医疗

技术优势:以数控技术为基础,将数控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材料科学有机融合,自主研发生产系列高速数控多工位转塔冲床和数控送料机、系列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3D投影仪和3D应用材料。

北京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级激光3D打印设备

企业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工业级3D打印(增材制造)系统与应用技术,是国内技术实力领先的工业级3D打印装备制造商与应用方案供应商。

深圳市极光尔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机、3D扫描仪的研发与生产

企业优势:目前已成为中国3D打印行业具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保障能力等多方面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规模优势:极光尔沃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打造3D打印数字化生态系统,业务领域涵盖3D打印机、3D扫描仪、耗材、3D打印教育课程服务、3D网络云平台服务及3D打印一体化服务等,综合实力处于业界高水平,产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下游市场

生物医疗是3D打印行业的主要下游产业之一,其中3D生物打印行业优秀的企业有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光英诺(成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尤尼科技等。

我国3D生物打印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企业

优势分析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质量优势:至今,公司已获准注册4III类、1II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1I类医疗器械产品,并取得3个产品的CE证书和CEDesign证书,拥有在研产品9个。

技术优势:公司现拥有国内外专利申请近300项及授权逾150,获得中国、韩国医疗器械GMP认证、国际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规模优势:已成为国内少数规模化出口海外高端医疗市场的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至今产品覆盖国内600余家医院,国际市场覆盖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临床应用超过20万例,搭建起全球化营销体系。

蓝光英诺(成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优势:是蓝光发展旗下以自主研发的核心引领技术推动3D生物打印全球应用的高科技技术服务公司。其自主研发干细胞生物墨汁技术,结合3D生物打印机的智造,利用独创的云计算平台,使人工制造个性化功能器官成为可能。

规模优势:蓝光英诺已着手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设立分支机构,打造蓝光·光谷3D生物打印国际专家实验室,为国际领先技术提供3D生物打印技术支持,开创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商业合作新局面。

人才优势:蓝光英诺汇聚多学科精英力量,研发团队超过90%成员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市场运营团队近40%成员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多元的人才结构与年轻化的队伍驱动着英诺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是使得英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优势:是国际领先的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捷诺飞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研发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专业生物3D打印技术与装备,构建从医学信息到医疗产品3D打印定制的数字化医疗链条,拥有生物3D打印+生物材料双核产业联合体,为科学研究、再生医学、组织工程、药物开发和个性化医疗等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

技术优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个性化植、介入器械的生物3D打印技术项目牵头单位。3D打印皮肤获国家863项目支持 

青岛尤尼科技

技术优势:目前,公司已申请国内专利58项,国际PCT专利8项,海外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其中,已授权海外专利4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国内实用新型33项,软件著作权6项。

品牌优势:公司于2007年被评为专利试点示范单位科技创新先进企业2008年被正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2009年获国家专利试点示范单位2010年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苏州永沁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产业化了系列的生物3D打印机、建立了生物墨水的量化生产线,推出20余种系列的生物墨水,提供整套细胞3D培养和生物3D打印解决方案,EFL产品已服务哈佛、剑桥、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外上千个实验室。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科研投入驱动下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扩容  政策推动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科研投入驱动下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扩容 政策推动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为3.61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行业将进入稳健增长阶段 多家企业已实现0BB机型量产

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光伏串焊机市场规模实现高速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45.32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33%,行业成长势头显著。展望未来,我国光伏串焊机行业仍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两大核心维度:

2025年09月12日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驱动我国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犹存

当前,我国真空泵下游已形成结构多元、分布广泛的应用体系,覆盖半导体、光伏、锂离子电池、制药、食品、精密制造、化工、面板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共同推动真空泵行业需求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将重点围绕半导体、光伏和锂离子电池三大战略新兴领域展开分析。

2025年09月11日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有望为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带来显著增量 头部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可对标抽水蓄能的长时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然而,受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效率及初始投资较高等因素制约,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实际装机规模较小。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我国移动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拓宽、资本热度上涨 高国产化率下马太效应渐显

近年来,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但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起逐步放缓,主要因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与此同时,该市场凭借广阔前景持续吸引资本关注,2025年上半年发生融资事件28起,金额超31亿元。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已占据绝对主导,2023年国产化率超90%。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起,行业马太

2025年09月10日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国产行星减速器阵营加速追赶国际巨头 人形机器人有望开辟行业新增长曲线

我国行星减速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国产厂商在技术积淀与产品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主导。2022年,日本新宝、德国威腾斯坦、德国纽卡特占据国内行星减速器市场份额前三名,三者合计占比超过40%。这些企业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在传动精度、长期运行下的精度保持性、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

2025年09月09日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空置率高企! 我国冷库行业供需错配问题凸显 租金出现“跳水”

在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冷库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使得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冷库总量为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6%,新增库容2491万立方米。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冷库总容量为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2%。

2025年09月09日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抽水蓄能开辟我国水泵行业增长新空间 高效节能转型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完成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为水泵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089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11996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3529亿元,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实施水利项目达46967个。

2025年09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