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机制造行业正处在发展中 供需基本平衡 控制电机市场需求旺盛

电机(英文:Electric 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是电气传动的基础部件,其耗电量占据了全部用电量的60%以上,对国民经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高效、节能、降耗、可靠性高的电机产品,推荐一批产品技术质量高、市场信誉好的电机名优产品给国内外广大用户选择,打造具有民族品牌的电机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对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电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电动机的发展和生产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大功率电机的生产和应用可以追溯到文革时期,驱动电路所有半导体器件和中等耐压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都完全是国产化。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动机发展迎来高潮。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国内已经基本掌握;但与国外水平相差较大,小功率电机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机制造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与提升。在这个契机下,电机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电机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0587.28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为11224.26亿元,同比增长了6.02%,从这两年的市场规模发展来看,电机制造行业正处于发展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与提升。在这个契机下,电机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电机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0587.28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为11224.26亿元,同比增长了6.02%,从这两年的市场规模发展来看,电机制造行业正处于发展之中。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电机制造行业供应情况

目前,我国中小型电机制造行业的制造装备和加工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电机制造企业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国外先进的电机制造企业普遍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流水线及加工中心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均较高。

普通电机属于传统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也不高。随着国内电机企业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对研究开发的重视,以及不断地消化吸收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现阶段国内电机制造行业的研发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机品种规格多,适用范围广,工作效率高,并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近年来主要的新产品包括:变频调速电机、变极多速电极、低噪声电机、电磁调速电机、高效率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高转差率电机、旁磁制动电机、电磁制动电机、振动源异步电机、防腐蚀型异步电机等。然而,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电机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外观、材料、制造工艺、设备专业化程度等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机制造行业产量在2021年达到3698.22GWH。

普通电机属于传统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也不高。随着国内电机企业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对研究开发的重视,以及不断地消化吸收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现阶段国内电机制造行业的研发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机品种规格多,适用范围广,工作效率高,并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近年来主要的新产品包括:变频调速电机、变极多速电极、低噪声电机、电磁调速电机、高效率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高转差率电机、旁磁制动电机、电磁制动电机、振动源异步电机、防腐蚀型异步电机等。然而,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电机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外观、材料、制造工艺、设备专业化程度等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机制造行业产量在2021年达到3698.22GWH。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电机制造行业需求情况

目前,我国的电机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根据型号、规格、功率、轴伸、绝缘、编码器、转速开关、热敏元件、加热带等参数的不同可划分出各种各样电机。机床、轧钢机、鼓风机、印刷机、水泵、抽油机、起重机、传送带、生产线、电梯以及医疗设备中的心电机、X光机、CT、牙科手术工具、渗析机、呼吸机、电动轮椅等,都大量使用电动机。国内电机需求量在2017年-2021年平稳增长,到2021年达到3313.24GWH。

目前,我国的电机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根据型号、规格、功率、轴伸、绝缘、编码器、转速开关、热敏元件、加热带等参数的不同可划分出各种各样电机。机床、轧钢机、鼓风机、印刷机、水泵、抽油机、起重机、传送带、生产线、电梯以及医疗设备中的心电机、X光机、CT、牙科手术工具、渗析机、呼吸机、电动轮椅等,都大量使用电动机。国内电机需求量在2017年-2021年平稳增长,到2021年达到3313.24GWH。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电机制造行业细分市场

1、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主要由定子、转子、壳体、结构件构成。驱动电机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目前驱动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其中,直流和交流电机又可进一步划分。目前行业对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关注度较高。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电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速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驱动电机。

从行业配套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主要使用的是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其中,永磁同步电机使用较多,因其转速区间和效率都相对较高,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系统永磁材料钕铁硼;部分欧美车系采用交流感应电机,主要因为稀土资源匮乏,同时出于降低电机成本考虑,其劣势主要是转速区间小,效率低,需要性能更高的调速器以匹配性能。

2017年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数量从87.4万台上升至185.0万台。

2017年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数量从87.4万台上升至185.0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驱动电机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2021年保持稳定增长,在2021年达到7744.74亿元。

我国驱动电机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2021年保持稳定增长,在2021年达到7744.74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驱动电机及系统技术发展特点:

1)高速度、高密度、高效率、低噪音和低成本是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重点发展方向,扁导线绕组成为提升转矩和功率密度以及效率的主要手段,是面向2020年量产电机的工艺路线重点方向之一。

近年来,我国驱动电机在功率密度、系统集成度、电机最高效率和转速、绕组制造工艺、冷却散热技术等方面持续进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同时,我国驱动电机研究开始延伸至振动噪音和铁磁材料层面,进一步提升驱动电机的设计精度、工艺制造水平以及产品质量。

2)在电机控制器本体技术方面,通过持续进行集成化设计与多种控制器的功能集成,我国电机控制器集成度和功率密度水平持续提升。在电机控制器产品方面,我国采用电力电子集成优化设计技术,将汽车级功率模块、超薄膜电容器与复合母排、高效散热器以及功率部件连接件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电机控制器本体功率密度,从8kW/L提升至12~16kW/L。IGBT芯片双面焊接与模块双面冷却技术、电力电子集成技术是不断提升电机控制器集成度、功率密度和效率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

3)在电驱动总成方面,通过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一体化集成,进一步提升了电驱动总成系统的集成度,成为纯电动乘用车动力总成技术方向之一。采用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可省去三相交流电缆和接插件,又大幅度提升系统可靠性;同时,通过将驱动电机与减速器直接集成为通用模块化产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总成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通过集成化和精细化的匹配,提升电驱动总成的NVH水平。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应用于乘用车的电驱动一体化总成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国内多个新能源乘用车进行试验验证,多个企业开发了电驱动总成产品。

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技术发展趋势看,朝着集成一体化、永磁高效化、数字智能化方向发展,并根据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本体技术方向,分解为不同技术发展领域。

1)在驱动电机方面,以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断提升电机与整车工况效率匹配以及提升电机品质和降低成本为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我国驱动电机在功率密度、转速、效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外相当,在扁导线制造工艺方面有一定积累;同时加大低重稀土永磁材料、耐电晕耐高温绝缘材料、高强度高热导耐高温绝缘材料及骨架、直接油冷电机材料的兼容性、高导磁低损耗材料替代应用问题的研究。

2)在电机控制器方面,技术发展方向是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效率,双面焊接与单面/双面冷却是电机控制器主流封装工艺技术;我国如嘉兴斯达(上海道之)、中车时代电动、深圳比亚迪等在IGBT功率模块封装、控制器系统级工程化集成能力提升很快,部分自主IGBT模块已经实现量产。电力电子晶圆和芯片、相关集成电路(IC)等方面材料、技术和工艺、产品有待加强,在国产IGBT晶圆应用方面我国正在加速推进。

3)电驱动一体化总成是乘用车领域一个明确的产品发展方向,我国起步与国外基本同步,我国有多个企业推出了电驱动总成产品,上海汽车变速器研发了16000rpm高速减速器样机,我国需要加快自主高速减速器及其轴承、齿轮等配套关键零部件开发,并强化电机和减速器的深度集成。同时,新能源乘用车电力电子总成以DCDC变换器、AC/DC车载充电机以及高压配电单元(PDU)的集成化为另一个总成方向。

4)轮毂电动轮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轮毂电机发展需要从电动轮总成角度进行集成开发。轮毂电机集成、安全与控制问题仍是瓶颈技术,轮毂电机作为一个技术方向需持续关注和增加研究投入。轮毂电机在商用车(公交客车)和特种车辆(低速多轮驱动电动车辆)应用已经开始起步,但轮毂电机在高速乘用车的工程化及批量应用仍需要较长时间。

2、控制电机

伺服电机广泛用于机械、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科研试验等领域。我国市场需求巨大,随着各行业,如机床、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纺织设备、激光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目前,高启动转矩、大转矩、低惯量的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在工业机器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以伺服电机为代表的运动控制产品市场呈现上涨态势。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始从粗放型生产转向精细化生产,企业自身需要提高工厂自动化,以提升企业效率。工厂自动化改造与自动化生产线应用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不断释放,使得伺服系统需求随之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出台,加快了智能设备应用的普及和重点领域自动化智能转型。伺服系统作为智能装备最为重要的执行部件,应用广泛且市场空间仍处提升阶段。

我国控制电机市场规模在2017年-2021年保持稳定增长,在2021年达到3479.52亿元。

我国控制电机市场规模在2017年-2021年保持稳定增长,在2021年达到3479.5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交流伺服电机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性价比,逐渐取代直流电机成为伺服系统的主导执行电机。交流伺服系统技术的成熟也使得市场呈现出快速的多元化发展,并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伺服电机产品广泛用于机械、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科研试验等领域。我国市场需求巨大,随着各行业,如机床、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纺织设备、激光加工设备、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对工艺精度、加工效率和工作可靠性等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领域对交流伺服电机的需求将迅猛增长,交流伺服将逐步替代原有直流有刷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

当前,伺服技术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技术之一,但国内竞争却是愈来愈激烈,已经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国产伺服虽然在技术上、质量上等方面还不能与洋品牌抗衡,但是一直都在奋起直追,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形势的好转,伺服系统重点应用行业如机床、电子半导体、纺织、包装、印刷、新能源等积压单得到释放,伺服市场需求旺盛,众多国产伺服品牌纷纷发展迅速。

当前,伺服技术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技术之一,但国内竞争却是愈来愈激烈,已经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国产伺服虽然在技术上、质量上等方面还不能与洋品牌抗衡,但是一直都在奋起直追,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形势的好转,伺服系统重点应用行业如机床、电子半导体、纺织、包装、印刷、新能源等积压单得到释放,伺服市场需求旺盛,众多国产伺服品牌纷纷发展迅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国内伺服市场仍然是以国外品牌为主,主要是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品牌,占据2021年中国伺服产品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其余4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新发展起来的本土伺服品牌。

目前国内伺服市场仍然是以国外品牌为主,主要是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品牌,占据2021年中国伺服产品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其余4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新发展起来的本土伺服品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其中,日本品牌在中小型OEM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欧美品牌在高端设备和生产线比较有竞争力;韩系和台湾系产品性能和价格介于国产与进口之间,市场占有率在逐年提升。相比之下,国产伺服品牌起步较晚,多是以原步进产品的供应商及数控产品提供商发展而来,以低端市场为主要竞争格局,近几年国产伺服产品销售业绩也是处在逐步上升的态势,2021年国产伺服品牌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8.1%。

五、电机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从目前我国电机制造行业的整体来看,基本上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但从局部看,我国中低端电机存在一定的过剩,而在高端电机方面则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市场整合的进一步加深、技术的提高,我国对高端电机产品的依赖程度将会逐渐降低。2017年-2021年产销率持续降低,到2021年降至89.72%。

从目前我国电机制造行业的整体来看,基本上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但从局部看,我国中低端电机存在一定的过剩,而在高端电机方面则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市场整合的进一步加深、技术的提高,我国对高端电机产品的依赖程度将会逐渐降低。2017年-2021年产销率持续降低,到2021年降至89.7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着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持续攀升,智能座舱SoC芯片需求水涨船高。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突破70%,到年底已达到73.4%,预计2025年将跨越80%大关。2022-2023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规模由88亿元增长至108亿元,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

2025年08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