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穿戴行业现状:市场拥有蓬勃生机 电池技术成限制扩展重要因素之一

智能穿戴又称为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具备可移动性、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五大基本特征。按照产品形态,智能穿戴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

智能穿戴又称为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具备可移动性、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五大基本特征。按照产品形态,智能穿戴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由上游的软硬件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软件)、中游市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及下游的销售渠道三部分组成。具体来看,我国可穿戴设备上游为不锈钢、蓝宝石、合金铝、玻璃基板、氟橡胶、硅胶、夜光材料等原材料,电池、芯片、传感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天线、墨水屏幕等零部件,云平台、操作平台、语音控制与交互系统等软件;中游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VR头显、AR头显、耳戴设备、智能服装、智能鞋、智能戒指、智能项链等制造行业;下游则是电商平台、商超、专卖店、零售店、运营商(电信、移动)等销售渠道。

我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由上游的软硬件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软件)、中游市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及下游的销售渠道三部分组成。具体来看,我国可穿戴设备上游为不锈钢、蓝宝石、合金铝、玻璃基板、氟橡胶、硅胶、夜光材料等原材料,电池、芯片、传感器、LCD显示器、OLED显示器、天线、墨水屏幕等零部件,云平台、操作平台、语音控制与交互系统等软件;中游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VR头显、AR头显、耳戴设备、智能服装、智能鞋、智能戒指、智能项链等制造行业;下游则是电商平台、商超、专卖店、零售店、运营商(电信、移动)等销售渠道。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穿戴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病发病率提高,健康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目前健康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健康监测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提出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

再到2020 年3 月3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2020年9 月23 日,工信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研发与无障碍化改造,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产品性价比优的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制造商,推动现有终端设备无障碍改造、优化,支持开发残健融合型无障碍智能终端产品,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可见我国对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是高度重视的。而在政策的引领下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与此同时,5G 新基建下智能穿戴市场蕴含巨大机会。随着我国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逐渐从医疗机构向大众生活延伸,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生动一例。由此随着5G 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全面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过去几年内显示出蓬勃生机。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中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147.9亿元增至559.2亿元。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约为1.4亿台,同比增长27.3%,市场规模可达698.5亿元。

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过去几年内显示出蓬勃生机。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中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147.9亿元增至559.2亿元。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约为1.4亿台,同比增长27.3%,市场规模可达698.5亿元。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从主要产品来看,耳戴设备受蓝牙耳机设备的智能化进程驱动,以及市场在受到入门级市场极大推动的同时,也在通过品质提升逐渐向上拉升价位段影响,出货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并占据着可穿戴市场的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耳戴设备市场出货量7898万台,同比增长55.4%,占可穿戴市场的56.41%。

其次为手表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表市场出货量达3956万台,同比增长21.4%。其中成人手表2013万台,同比增长31.0%。儿童手表出货量1943万台。

再就是手环市场,但受价格上涨与佩戴功能有限的抑制因素影响,其出货量出现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环市场出货量为1910万台,同比下降26.3%。

再就是手环市场,但受价格上涨与佩戴功能有限的抑制因素影响,其出货量出现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环市场出货量为1910万台,同比下降26.3%。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从应用市场来看,随着生物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行业相关技术不断提升以及相互融合,可穿戴设备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娱乐、运动、健康、医疗等领域。其中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普及率较高。

这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慢性病人群不断扩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观念正逐渐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监测和预防,希望尽早发现可能的风险,并及时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此同时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进步,与可穿戴设备兼容的智能手机医疗保健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医疗服务供应商对无线连接青睐越来越明显,以及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日渐增加,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大多数可穿戴医疗设备专利均与心率测量、脉搏和睡眠监测相关,这其中腕戴式设备在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中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7亿元增长到122亿元,估计2021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可达143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7亿元增长到122亿元,估计2021年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可达14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现阶段可穿戴医疗设备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我国医疗供需缺口将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带来新机遇。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需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尤其在偏远地区。供需缺口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带来机遇。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不断发展的同时,在教育教学、体育运动以及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例如在教育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教育教学及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其中学生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多为智能手表,其定位及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帮助家长获取学生的地理位置,保障学生安全。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不断发展的同时,在教育教学、体育运动以及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例如在教育领域,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教育教学及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其中学生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多为智能手表,其定位及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帮助家长获取学生的地理位置,保障学生安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可穿戴产品的性能高度依赖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芯片技术、传感器、操作系统、通信技术、电池技术、交互技术六个方面。其中芯片是计算机的心脏,也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器件。目前所使用的芯片技术为中央处理器(CPU)和数字信号处理(DSP)两类。

电池技术是限制可穿戴设备功能扩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可穿戴设备功能增加、数据交互增多,加之需要长期追踪用户数据的特性,设备的功耗也必然增大,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会更高。目前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智能硬件均使用锂电池。

目前我国可穿戴产品的性能高度依赖其背后的核心技术

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是能够对人体数据的有效感知,而这些都依赖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使用的传感器需要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易于集成等特点,决定了传感器将不断向微型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此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趋势明显。

目前使用的传感器主要包括运动感知类传感器、环境感知类传感器和生理参数检测类传感器。其中生理参数检测类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各项体征数据,比如血糖、心率、血压等,是可穿戴设备提供各类健康和医疗服务的基础。

芯片

芯片是计算机的心脏,也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器件。可穿戴设备使用的芯片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和数字信号处理(DSP)两类。其中CPU 是相对通用的业务处理芯片,兼容性好; DSP 芯片是能够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芯片。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对于芯片的兼容性和运算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CPU DSP 的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需求。

电池

电池技术是限制可穿戴设备功能扩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可穿戴设备功能增加、数据交互增多,加之需要长期追踪用户数据的特性,设备的功耗也必然增大,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会更高。因此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必然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或者新型电池技术的支撑。目前,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智能硬件均使用锂电池。

与此同时,目前,学术界大量工作聚焦于功率自感知通信协议、功率自感知通信算法、节点数据融合和聚合技术,旨在优化各单元工作时间,降低系统功耗。增加电池容量,通过无线充电、极速充电、太阳能和生物充电等技术缓解该问题,但这些充电技术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通讯模块

数据传输几乎是所有智能硬件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可穿戴设备也不例外。可穿戴设备中使用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蓝牙、Wi-Fi、蜂窝网络。其中蓝牙功耗低,但传输速度和距离有限,Wi-Fi、蜂窝网络能够满足大容量的数据传输,但功耗更高,不利于设备的续航。根据具体场景,多种通信方式搭配使用,才是使可穿戴设备性能最优的解决方案。

显示屏

通过触显屏进行人机交互是当前大部分智能硬件采用的交互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语音、姿势、眼动等新的交互技术。语音交互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语音识别技术,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可穿戴设备及其他智能硬件中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姿势交互是通过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的姿势,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相关技术,转化为计算机指令,以达到交互的目的,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手势交互。眼动交互则是依靠计算机识别、红外检测或者无线传感器等方式,实现设备的控制和交互。不同于手机、Pad,可穿戴设备能够提供的屏幕面积有限,因此,语音交互、姿势交互和眼动交互等不局限于屏幕的交互方式将会在可穿戴设备中有更多的应用。

操作系统

可穿戴从附属设备逐渐转变为具有自主功能、能够独立工作的智能硬件产品,可穿戴专用的操作系统也就此诞生。各大可穿戴厂商在推出自家产品的同时,也都搭载了自研的操作系统,努力构建可穿戴系统生态:苹果的Watch  OS,华为的  Lite  OS 和鸿蒙系统,三星的Tizen 以及小米推出的MIUI For Watch。从智能手机的发展经验来看,融合、统一才是操作系统发展的趋势。

当前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主要分为实时操作系统、Android WearTizenh iOS。其中实时操作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低,多被手环等产品选用,后三者主要用于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由于操作系统碎片化,不同设备搭载着互不兼容的开发平台,各类应用与信息不能共享。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目前尚处在群雄争霸的状态,后续如何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资料来源:中国通信院,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着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持续攀升,智能座舱SoC芯片需求水涨船高。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突破70%,到年底已达到73.4%,预计2025年将跨越80%大关。2022-2023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规模由88亿元增长至108亿元,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

2025年08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