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我国降噪耳机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热度攀升 行业乱象丛生

国内降噪耳机市场热度攀升

降噪耳机是指利用某种方法达到降低噪音的一种耳机。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降噪耳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降噪耳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热度攀升。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9年国内降噪耳机产值已将近214亿,同比增长73.58%,占耳机行业总产值的30.9%。良好市场前景下,大量玩家蜂拥而至。目前降噪耳机企业数量为616家,其中广东省423家,占比60%以上。

降噪耳机是指利用某种方法达到降低噪音的一种耳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降噪耳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热度攀升。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9年国内降噪耳机产值已将近214亿,同比增长73.58%,占耳机行业总产值的30.9%。良好市场前景下,大量玩家蜂拥而至。目前降噪耳机企业数量为616家,其中广东省423家,占比60%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降噪耳机行业乱象丛生

市场迅速扩张,难以避免地催生出不少行业乱象。一方面,商家混淆降噪耳机概念。降噪耳机从原理上大致可以分为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本质上,被动降噪主要从声音传播与声音接受的角度入手,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被动降噪一般只能阻隔高频噪声,对低频噪声降噪效果不明显。主动降噪则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对比来看,主动降噪的降噪效果优于被动降噪,但有些厂家将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混为一谈,把被动降噪功能宣传为主动降噪,实际上并不具备主动降噪功能。

市场迅速扩张,难以避免地催生出不少行业乱象。一方面,商家混淆降噪耳机概念。降噪耳机从原理上大致可以分为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本质上,被动降噪主要从声音传播与声音接受的角度入手,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被动降噪一般只能阻隔高频噪声,对低频噪声降噪效果不明显。主动降噪则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对比来看,主动降噪的降噪效果优于被动降噪,但有些厂家将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混为一谈,把被动降噪功能宣传为主动降噪,实际上并不具备主动降噪功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耳机主动降噪能力参差不齐。主动降噪的技术原理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深,对于声波的时间把控要求非常精密。而多数产品在硬件设计和算法处理方面不足,无法准确识别并处理外部噪声,导致降噪耳机在消除外部噪声方面效果较差。此前,国家工信部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门针对国产降噪耳机进行性能测试,仅小度主动降噪智能耳机Pro、漫步者NeoBuds Pro两款降噪耳机获得工信部A级认证。

获得工信部A级认证两款降噪耳机基本情况

类别 小度主动降噪智能耳机Pro 漫步者NeoBuds Pro
降噪深度 40dB 42dB
续航 35h 20h
动圈 复合振膜动圈 动铁复合振膜
其他功能 通话录音实时转文字、语音智能导航 环境声监听
A级认证时间 10月 12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逐步规范下国产降噪耳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产降噪耳机货不对板,不仅给消费者的听力健康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产降噪耳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价格优势明显,中国厂商份额越来越高。未来,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国产降噪耳机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内外降噪耳机产品价格对比

类别 品牌 降噪耳机产品价格区间
国外品牌 索尼 999-3299元
苹果 999-4399元
Beats 1099-2799元
国产品牌 小度 94-499元
漫步者 114-898元
荣耀 169-899元

数据来源:淘宝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为光伏组件及其上游接线盒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48.2GW激增至277.17GW,累计装机容量从253.6GW跃升至886.6

2025年11月14日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国通用发动机市场显著增长。中国农机补贴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从而拉动了通用发动机的配套需求。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05622.15万千瓦增长至116230.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894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3%。2

2025年11月13日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锂电设备)是支撑电池生产的核心装备。当前,行业在经历短期调整后,正迎来明确的复苏信号。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与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锂电池创造了持续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供应链的核心,其产能出海加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电池厂商开启新一轮扩产,预计将带

2025年11月13日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高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凸显,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因此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解决方案。AI液冷接头作为液冷系统中的关键连接部件,承担着保障冷却液高效循环、确保系统零泄漏的重要职责,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散热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

2025年11月13日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在《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中,半导体产业及其关键材料被明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迫切任务。这一导向为国内EMC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窗口与产品验证机会,使其得以进入此前由国际巨头主

2025年11月11日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作为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元器件,磁性元件兼具多元应用与定制化属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AI服务器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与广阔的应用空间。2020-2024年我国磁性元件市场规模从780亿元增至970亿元,2025年有望破千亿元。此外,人形机器人风口将至,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近年来,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95.6亿元,2015-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估计2024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5.16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尽管钽电容仅占据约12%的份额,但其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体积效率等核心优势,在高端电子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在数字化转型、汽车电子化及国防现代化的多重浪潮驱动下,全球钽电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这个规模约25亿美元的市场,呈现出极高的集中度,由国际巨头主导竞争格局,而中国本土企

2025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