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全球偏光片产能格局分析:高速渗透下游市场 市场空间持续突破

一、偏光片产品简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偏光片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定位研究》显示,偏光片为液晶显示面板关键原材料,配置于显示模组上下两侧。偏光片是将聚乙烯醇(PVA)膜和三醋酸纤维素(TAC)膜经拉伸、复合、涂布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垂直于偏光片透过轴的光被吸收,仅保留平行于偏光片透过轴的光。

液晶显示模组中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在玻璃基板两侧,下偏光片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液晶显示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

偏光片主要由PVA膜、TAC膜、保护膜、离型膜和压敏胶等复合制成。偏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其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

PVA膜为偏光片核心组成,决定关键光学性能。PVA膜为聚乙烯醇,具有高透明、高延展性、好的碘吸附作用、良好的成膜特性等特点,延伸前厚度有75微米、60微米、45微米等几种规格,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

偏光镜主要产品及应用范围

类别

产品

特点

TFT偏光片类

普通偏光片

应用于视角要求不高的TN或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屏,如电脑显示器、工控屏、笔记本电脑等,有多种厚度规格。

TN宽视角

用于提升TN模式TFT液晶显示的视角,有效厚度210μm。

IPS零补偿

用于减少IPS类显示屏的显示色偏;针对不同应用有不同厚度产品。

IPS补偿

可显著提升IPS类液晶显示屏的视角;常用于车载、医疗等对视角要求高的场合。

VA补偿

用于提升VA模式液晶显示屏的视角,主要用于TV显示屏,也可应用于黑白类VA显示屏。

增亮偏光片

用作液晶显示器的底偏光片片,可显著提升背光的利用率。用于手机、导航仪、平板电脑等对亮度或功耗要求高的设备。

黑白偏光片类

透射片

用作黑白TN模式LCD的面偏光片。

反射片

用作反射型黑白TN模式LCD的底偏光片,反射外界光 作为显示光源。

半透

用作半反半透型黑白LCD显示的底偏光片。光亮环境可反射部分环境光光作为光源,黑暗环境又可部分透光作为光源。

FSTN

应用于黑白STN模式LCD,用于提升STN模式的对比度。

CSTN

应用于彩色STN模式,用于提升视角和对比度。

太阳眼镜染料偏光片

染料型偏光片,应用于太阳眼镜。

车载超高耐久染料偏光

染料型偏光片,应用于车载等高耐候性要求的户外设备。

3D眼镜用偏光片类

被动3D眼镜

应用于被动型圆偏振3D眼镜。

主动3D眼镜

用于主动光阀式3D眼镜。用于减少IPS类显示屏的显示色偏;针对不同应用有不同厚度产品。

OLED偏光片类

PMOLED

用于PMOLED显示器的防反射功能,用于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

AMOLED

用于AMOLED显示器的防反射功能,用于智能手机、手表等OLED设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偏光片全球产能格局

全球偏光片格局中,日韩企业占据主要份额,LG化学25%,日东电工21%,住友化学20%,三星SDI9%,头部日韩企业份额合计75%左右。

偏光片的生产需要液晶物理、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涉及专业多、综合性强、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国内针对偏光片的基础研究仍较少,且国外多年来严格控制对大陆偏光片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转移,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自主攻关以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及工艺。近年来,头部企业市占率出现下行趋势,国产替代稳步推进,国内企业补位机遇涌现。

偏光片的生产需要液晶物理、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涉及专业多、综合性强、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国内针对偏光片的基础研究仍较少,且国外多年来严格控制对大陆偏光片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转移,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自主攻关以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及工艺。近年来,头部企业市占率出现下行趋势,国产替代稳步推进,国内企业补位机遇涌现。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偏光片Glut值,即(供给-需求)/需求,预计自2021年起将逐年收紧,2024年甚至达负值,供不应求。而本土偏光片供应也存在较大缺口,假设我国LCD面板在建和已投产线处于满载情况下,合计需要偏光片面积为4.38亿平方米,2020年我国偏光片产能仅为2.07亿平方米,供需缺口达2.31亿平方米,在本土化供需缺口较大情况下,本土自给率有望从2021年73%提升至2023年84%。

偏光片的生产需要液晶物理、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涉及专业多、综合性强、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国内针对偏光片的基础研究仍较少,且国外多年来严格控制对大陆偏光片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转移,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需自主攻关以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及工艺。技术和资本投入要求高,共同构建偏光片行业壁垒。(xl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为光伏组件及其上游接线盒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48.2GW激增至277.17GW,累计装机容量从253.6GW跃升至886.6

2025年11月14日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国通用发动机市场显著增长。中国农机补贴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从而拉动了通用发动机的配套需求。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05622.15万千瓦增长至116230.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894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3%。2

2025年11月13日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锂电设备)是支撑电池生产的核心装备。当前,行业在经历短期调整后,正迎来明确的复苏信号。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与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锂电池创造了持续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供应链的核心,其产能出海加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电池厂商开启新一轮扩产,预计将带

2025年11月13日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高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凸显,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因此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解决方案。AI液冷接头作为液冷系统中的关键连接部件,承担着保障冷却液高效循环、确保系统零泄漏的重要职责,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散热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

2025年11月13日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在《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中,半导体产业及其关键材料被明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迫切任务。这一导向为国内EMC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窗口与产品验证机会,使其得以进入此前由国际巨头主

2025年11月11日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作为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元器件,磁性元件兼具多元应用与定制化属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AI服务器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与广阔的应用空间。2020-2024年我国磁性元件市场规模从780亿元增至970亿元,2025年有望破千亿元。此外,人形机器人风口将至,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近年来,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95.6亿元,2015-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估计2024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5.16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尽管钽电容仅占据约12%的份额,但其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体积效率等核心优势,在高端电子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在数字化转型、汽车电子化及国防现代化的多重浪潮驱动下,全球钽电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这个规模约25亿美元的市场,呈现出极高的集中度,由国际巨头主导竞争格局,而中国本土企

2025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