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及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高 碳化硅产品占比将持续提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显示,

光伏逆变器是可以将光伏(PV)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AC)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光伏逆变器中机构件成本占比最高,为25%,电感、半导体器件成本占比均为13%。

光伏逆变器成本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照技术路线和功率水平,光伏逆变器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模块化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目前市场上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占比较高,分别为45%、42%。

光伏逆变器分类

项目 集中式逆变器 组串式逆变器 模块化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
功率等级 >500kW 3-220kW 50-1000kW 0.25-2kW
最大输入电压 1000V 600v-1000v 600V-1000v 60v
组件级别关断 不具备 不具备 不具备 具备
件级麦数据采集能力 不具备 不具备 不具备 具备
最大功率对应组件量 约3000组件 10-1000个组件 150-3000个组件 单个组件
最大功率点跟踪数/系统效率 3000组件/个,系统效率一般 10-20组件/个,系统效率较高 10-3000组件/个,系统效率较高 1-2组件/个,系统效率最高
带故障运行 不可 不可 不可
分布式中型工商业屋顶电站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分布式户用屋项电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直流电压等级 1000V高压 1000v高压 1000V高压 6OV低压
单瓦价格 较低 中等 中等 较高
更换耗时 1天到数天 数小时到1天 5分钟 十分钟到数小时
国内主要厂商 阳光电源、上能电气 华为、古瑞瓦特、锦浪科技、固德威 禾迈股份、阳光电源 天迈股份、昱能科技
国际主要厂商 SMA、PowerElectronics Fimer+ABB Emerson Enphase、solarEdge
主要应用场景 集中式 集中、分布式 集中、分布式 分布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光伏逆变器细分市场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全球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由2011年的36GW增长至2020年的156GW,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达388GW。

2011-2025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现阶段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集中度较高,华为、阳光能源、SMA等前十大厂商总占比达73%,其中华为市占率位居第一,为20.4%,阳光能源、SMA市占率分别为12%、7.4%。

全球光伏逆变器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采用碳化硅器件可有效提高光伏发电转换效率,碳化硅MOSFET或碳化硅MOSFET与碳化硅SBD结合的功率模块的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可从96%提升至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50%以上,设备循环寿命提升50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碳化硅光伏逆变器,碳化硅产品有望替代硅基器件光伏逆变器。

碳化硅光伏逆变器开发情况

公司名称 开发情况
英飞凌 英飞凌开发出了适用于光伏发电用逆变器的耐压为1200V的SiC型JFET“CoolSiC产品群”。采用SiC型JFET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轻量化,同时提高工作频率,也能降低开关损耗。
富士电机 富士电机积极推进SiC MOSFET的实用化,用于2014年8月开始量产输出功率1000kW的百万瓦级光伏电站使用的光伏逆变器。
田渊电机 该公司采用SiC二极管的逆变器通过减少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大幅降低了转换损失。虽然仍需组合采用IGBT,但今后通过完全采用SiC,估计损耗还将减少60%左右,并且成本反而可能下降。
三菱电机 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产品展"PVJapan2014"上,三菱电机展示了“全SiC-IPMT”'电源调整器产品,只使用一个逆变器,可支持4.4kW的输出功率,将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的转换效率为98.0%。
西门子 西门子旗下子公司Kaco new energy于 2020年12月推出了两款用于大型光伏项目的组串型逆变器,blueplanet 155 TL3和165 TL3,额定输出功率分别为155kW和165kW,均采用了碳化硅晶体管设计。与传统逆变器相比,采用碳化硅晶体管的逆变器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少的冷却需求和更低的整体系统成本。
德国Fraunhofer ISE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研发了一款250kKW的碳化硅逆变器,可用于连接中压系统的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项目,其运行转换效率为98.4%,可以节省高达40%的体积。
安森美半导体 2020年,安森美半导体推出了一款适用于太阳能逆变器应用的全SiC功率模块,该产品已被全球领先的电源和热管理方案供应商台达选用,用于支持其M70A三相光伏组串逆变器,产品能实现高达98.8%的峰值能量转换能效。
阳光电源 2014年,阳光电源SG60KTL-M、SG60KTL组串逆变器采用了SiC MOS器件;2017年,阳光电源将SiC模块规模化应用于SG80KTL-M组串逆变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2020年,碳化硅光伏逆变器占比为10%,预计2025年碳化硅光伏逆变器占比将达到50%,2048年达到85%。

2020-2048年碳化硅光伏逆变器占比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三驾马车并驱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新潜能被激发 市场迎来新增长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消费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典型的周期波动中不断进化。当前,在“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行业正经历着由国内投资驱动向“政策、技术、出口”三轮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巨大的升级潜力。

2025年11月03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全球泳池机器人行业分析:百亿美元赛道迎智能化浪潮 无缆化或将引领未来

近年来,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受多重驱动力而快速上升。尤其是,北美与欧洲作为全球私家泳池存量最大的地区,其设备更新需求构成了行业稳定的基本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以智能、高效的新型机器人替代老旧的手动设备或初代产品。与此同时,伴随“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趋势的全球化渗透,尤其是新兴市场中产阶级的壮大,人们为提升生活品质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平面磨床国产化程度高与高端缺口并存 出口“量额齐升”

平面磨床作为磨床市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约15%,其发展深度受益于汽车、光伏、模具等多领域下游需求的协同拉动。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头部国产企业占据主导,但高端供给仍需进口。不过贸易格局正持续优化,2025年1-9月逆差额大幅收窄,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在技术持续进步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行

2025年11月03日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新能源浪潮下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本土企业破局高端市场在望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2025年10月28日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开启终极能源之门 全球托卡马克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中国超亿招标市场开启

托卡马克,作为占据全球核聚变装置47% 份额的绝对主流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能源工程的商业前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旗舰项目稳步推进,中美欧等主要国家竞相布局,标志着全球研发进入多主体协同、工程化验证的新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中国压力容器各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大直径压力容器需求呈现显著上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经营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国内压力容器企业早期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制造,近年来随着行业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5年10月28日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超声波焊接设备行业开启外资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时代 新能源汽车引领市场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超声波焊接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封装、消费电子精密组件连接及医疗耗材无菌焊接的核心工艺。2024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8.56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将增至11.62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4.6%。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我国电子水泵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强劲 头部企业优势或将强化

电子水泵凭借能耗低、寿命长等优势,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流选择,2024年其车用销量超2700万只。同时,受益于技术进步与液冷兴起,其应用正向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延伸,这些新场景进一步打开电子水泵行业增长空间。目前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或将呈“头部集中、优势强化”格局。

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