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数字隔离类芯片行业应用市场分析:新能源汽车等下游规模扩大 推动产业需求上升

       数字隔离器是电子系统中,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进行传递时,使其且具有很高的电阻隔离特性,以实现电子系统与用户之间的隔离的一种芯片,多采用光耦、磁隔离和电容隔离来实现,但其功耗、速度、隔离电压等方面往往不能达到最优。

       根据生产工艺、电气结构和传输原理的不同,隔离器可以通过光学、电感或电容耦合技术实现隔离。根据实现原理不同,隔离器分为光耦和数字隔离芯片,其中数字隔离主要为磁感隔离芯片(简称“磁耦”)、电容耦合隔离芯片(简称“容耦”)和巨磁阻隔离等类型,巨磁阻隔离的应用相对较少。

三种隔离技术对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数字隔离类芯片市场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数字隔离类芯片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盈利前景预测》显示,近年来,随着CMOS工艺发展,容耦隔离、磁耦隔离和巨磁阻隔离开始逐渐替代光耦隔离市场。同时,欧美地区在数字隔离芯片领域起步较早,其相关公司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2020年TI、SiliconLabs、ADI、Broadcom(博通公司)以及Infineon占全球数字隔离类芯片的市场规模为40%-50%,剩余市场主要被NVE公司、ROHM(罗姆半导体)、MAXIM(美信公司)、Vicor公司、ON(安森美半导体)等企业占据。 

       2.数字隔离类芯片下游市场

       目前,数字隔离芯片应用广泛,在信息通讯、电力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工业测量、汽车车体通讯、仪器仪表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均有所涉及。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2020年,数字隔离类芯片在工业领域应用最多,占比达28.58%;其次是汽车电子行业,占比达16.84%,通信领域位居第三,占比达14.11%。

2020年我国数字隔离类芯片下游应用

2020年我国数字隔离类芯片下游应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信息通讯领域

       目前,数字隔离类芯片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及其配套设施的电源模块中。5G信号通过中高频段传输,宏基站所能覆盖的信号范围就十分有限。同时,5G信号高频段传输除了将导致5G时代全球站点数量倍增外,站点能耗也将翻倍,电源功率密度将因此提升,平均功率将是4G时代的2.5倍。随着电源功率提升,功率器件数量、内部通道数、模块数均随之增加,单个电源模块的数字隔离类芯片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建5G基站数量预计为55万个,对应的市场规模预计为1375亿元,2022年新建5G基站数量将达到110万个,对应的市场规模预计为1980亿元,基站数量及市场规模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20-2025年我国5G基站数量预测情况

2020-2025年我国5G基站数量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0-2025年我国5G基站市场空间预测情况

2020-2025年我国5G基站市场空间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电子领域

       出于安规和设备保护的需求,数字隔离类芯片也更多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瓦数功率电子设备中,包括车载充电器(OBC)、电池管理系统(BMS)、DC/DC转换器、电机控制驱动逆变器、CAN/LIN总线通讯等汽电子系统,成为新型电子传动系统和电池系统的关键组件。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增长已超过燃油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6.6万辆,销量为136.7万辆;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因此,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将带动数字隔离类芯片的发展

2016-2021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2016-2021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工业控制领域

工业4.0背景下,人机交互情形会随着机器设备的增长而增多,而工业用电为220V至380V交流电,远超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为了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对高低压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隔离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电击,该类隔离需求涉及人机交互的各个节点。具体来说,工业自动化系统有多个PLC/DCS节点,每个PLC/DCS节点控制一至多个变送器、机械手、变频器、伺服等设备,出于安规需要,上述设备对数字隔离类芯片均有需求。

工业4.0背景下,人机交互情形会随着机器设备的增长而增多,而工业用电为220V至380V交流电,远超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为了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对高低压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隔离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电击,该类隔离需求涉及人机交互的各个节点。具体来说,工业自动化系统有多个PLC/DCS节点,每个PLC/DCS节点控制一至多个变送器、机械手、变频器、伺服等设备,出于安规需要,上述设备对数字隔离类芯片均有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我国滚珠丝杠行业:数控机床及新能源车为市场提供持续可增点 国产进程亟需加速

当前,我国滚珠丝杠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已覆盖机床、物流、医疗、包装、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其中,2023年机床领域以45%的占比稳居滚珠丝杠第一大应用市场,展现出绝对领先优势。同期,物流、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各自占比不足10%,但发展潜力大,为行业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激光器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且仍在持续拓展 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政策推动,我国激光器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目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低、中、高端均已超过半数。从细分市场结构看,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产100W及以下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99.01%,已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2025年08月13日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电力设备需求升级 我国电磁线行业中高端市场迎良机 长远看企业呈一定集中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电磁线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 50%。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核电机组行业:核准节奏加快 在建、商运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核电产业的不断重视,我国核电机组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并且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3230.9万千瓦,高于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印度和并列排名第三位的俄罗斯、土耳其和埃及,连续第18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印度在建7台核电机组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多方跨界玩家积极布局 产品密集发布

自2024年起,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且增速显著领先全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130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达49.4万台,同比激增116.1%,较全球同期增速(82.3%)高出33.8个百分点。市场热度在“618”期间进一步显现: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增长7

2025年08月11日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着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持续攀升,智能座舱SoC芯片需求水涨船高。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突破70%,到年底已达到73.4%,预计2025年将跨越80%大关。2022-2023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规模由88亿元增长至108亿元,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

2025年08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