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冷技术优势明显,未来中国液冷市场可突破千亿规模
冷液分配装置(CDU)是用于调节TCS或DECS系统中的冷液,并通过回路将冷液循环至机架、机柜或数据通信设备内的冷却回路。其核心功能包括温度控制,可通过单独回路使电子设备在高于、等于或低于露点温度的环境下运行,提升使用灵活性。该装置属于液冷数据中心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需与液冷冷源、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及液冷机柜协同工作。
冷液分配装置(CDU)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CDU的换热方式端的数量,可分为机架式(分布式)和机柜式(集中式),CDU两种形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场景具体如下:
不同类型冷液分配装置(CDU)安装形式对比
| 项目 | 机架式/分布式 | 机柜式/集中式 |
| 安装方式 | 高度一般为4U,安装于机柜内 | 入列或者安装在单独的房间 |
| 部署方式 | 只为所在机柜提供制冷能力 | 为多台机柜提供制冷能力 |
| 冷量范围 | 100kW以内 | 200kW-1MW+ |
| 接管复杂度 | 二次侧管路简单 | 二次侧管路复杂 |
| 冗余度 | 低,冗余难度大 | 高,可N+X冗余 |
| 成本/kW | 高 | 低 |
| 适用场景 | 中小型数据中心,快速部署 | 大型数据中心,规模部署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传统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能耗和散热挑战,伴随节能降碳政策驱动,液冷技术正逐渐取代风冷模式,成为新型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液冷技术利用液体高比热容/蒸发潜热优势,实现对发热元器件精准散热,完美解决高功率密度机柜散热问题。
液冷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被广泛认为是解决散热挑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液冷市场可突破千亿规模。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液冷应用场景相对集中,国内数据中心市场持续扩大
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延续增长势头,全年出货量超23万台。虽然当前液冷应用场景仍相对集中,但无论是生态链供应商还是用户端侧都充分意识到液冷技术在节能减排、提高数据中心能耗利用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得益于服务器市场的整体加速扩大,液冷服务器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中冷板式液冷方案因具备更优的散热密度和PUE控制能力,正在成为智算中心的标配选择。在Vertiv、施耐德等国际巨头与英维克、科华数据等中国企业的博弈中,这场围绕“数据中心散热权”的竞争,正推动CDU从“可选配件”变为“刚需基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CDU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高密度算力的散热瓶颈”,通过精准分配冷却液(水或矿物油),将服务器芯片产生的热量高效导出。AI服务器功率密度从2020年的10kW/rack升至2024年的30kW/rack,而风冷系统在40kW以上场景完全失效。截止2025年上半年中国冷液分配装置(CD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9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冷液分配装置(CDU)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中国算力平台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份分平台接入工作,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中国算力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可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截至7月底,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EFLOPS);存力规模超过1680艾字节(EB),相比2023年增长约40%;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位居前列。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全球范围内,2018—2024年,来自4G/5G和消费者固定宽带网络的总数据流量以28.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快速增长。尤其随着5G、千兆宽带在各个国家的逐步商用,云XR游戏、AR/VR、高清视频、5G垂直行业创新应用层出不穷,流量在网络核心层越发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核心路由器设备容量不断增长,设备散热技术成为建设低碳网络的关键技术。
我国5G网络能力持续增强,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截至2024年四季度,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425.1万个,全年新增87.4万个,地级市区、县城城区已实现5G100%覆盖,占比全球5G基站部署量的66.7%。共建共享持续推进,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深化共建共享累计建成5G基站240万个,其中700Hz基站81万个;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力打造高中低频协同、5G/4G融合的高质量网络,5G中频段基站137万个,4G中频基站超200万站,800MHz/900MHz低频共享基站79万个,5G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国乡镇及以上区域连续覆盖、重点场景和重点客户的深度覆盖。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外企业垄断CDU高端市场,国内机架式CDU占比高达65%
全球冷液分配装置(CDU)市场呈现“双梯队”竞争,Vertiv、施耐德电气、nVent等国外企业凭借自身液冷技术积累、全球化服务网络,以及与Intel、AMD的深度协同(提前适配新一代芯片散热需求)垄断高端市场。
国内英维克、科华数据、台达电子等头部企业通过简化非核心功能控制成本,同时针对本土气候(如国内南方地区高湿度)优化防腐设计。其中,国产企业——英维克是国内少数具备“冷板设计—CDU—冷却工质”全链条能力的企业,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如PCT/CN2024/101263)。英维克通过头部客户绑定,已进入英伟达MGX生态系统,并为GB300提供液冷关键组件;国内覆盖三大运营商及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
冷液分配装置(CDU)代表企业及优势
|
地区 |
企业 |
优势 |
|
国外企业 |
Vertiv(美国) |
维谛是全球关键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者,为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工商业环境提供核心支持。Vertiv以22%的全球份额居首,其Liebert®CDU支持流量动态调节(精度±2%),在北美超算中心的占有率超40%,某AWS数据中心采用后,散热系统响应速度提升50%。 |
|
施耐德电气(法国) |
施耐德电气强项在于“CDU+UPS”一体化方案,模块化设计支持从100kW到1MW的平滑扩容,在金融行业(如华尔街投行数据中心)占比达35%。 |
|
|
nVent(美国) |
nVent聚焦浸没式液冷CDU,其Hevi-Duty系列可耐受300℃高温,在石油勘探等极端算力场景中占据70%份额。 |
|
|
本土企业 |
英维克 |
英维克是国内技术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与产品提供商,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深圳。英维克占国内冷液分配装置(CDU)份额18%左右,其机架式CDU价格仅为Vertiv的70%,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如阿里云张北节点)的部署量超10万台,支持国产冷却液(如昆仑润滑液)适配。 |
|
科华数据 |
科华数据前身创立于1988年,近40年来深耕电力电子与数字技术创新,形成数据中心、高端电源、清洁能源三大业务矩阵,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科华数据主攻政府与电信市场,CDU产品通过中国电科院认证,在“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中标率达25%。 |
|
|
台达电子 |
台达电子为全球提供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近年,台达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迈入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者,深耕“电源及元器件”、“交通”、“自动化”与“基础设施”四大事业范畴。台达电子强项在于能效比(≥95%),某腾讯数据中心采用后,液冷系统能耗降低15%,年节省电费80万元。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具体产品来看,对于2~6台液冷机柜的小型场景,机架式CDU入柜安装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这种安装方式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同时保证散热效率。对于20台以上液冷机柜的大型场景,机柜式CDU单独区域安装是最佳选择。这种安装方式可以支持多兆瓦级散热,同时需要强大的二次流体网络(SFN)设计来有效分配冷却液。
2024年国内市场机架式CDU占比约65%,单柜部署、即插即用,适配10-40kW/rack场景;机柜式CDU占比25%;浸没式等其他CDU产品占比约10%,且整体保持较快的市场增速,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cy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