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进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国家层面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为了促进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比如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

2015-2022年国家层面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发布部门 重点内容
2015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差异化细分市场需求分析,大力丰富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2016年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2017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在智能联网产品应用方面,重点面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融合5G、深度学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满足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安全可信运维等典型需求。
2018年 国务院办公厅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2019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丰富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表演、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内容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的数字化水平。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 型 消 费 加 快 发 展 的 意 见 积极开展消费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加快研发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超高清及高新视频终端、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医疗电子、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增强新型消费技术支撑。
2021年 国务院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 推进全息展示、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无人机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2021年 国务院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
202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等部门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加快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产品、智能体育装备等应用普及。
2022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加快超高清视频、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等技术标准预研,加强与相关应用标准的衔接配套。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层面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比如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支持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发布时间 省份 发布部门 重点内容
2022年 北京市 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 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大力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健身器械、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产品研发应用,发展超高清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产品,打造世界创新数字消费产品首发地。
2021年 江苏省 江苏省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 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及高新视频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教学、医疗机器人等智能产品。
2021年 江西省 江西省“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 支持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2022年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开发具备联网、计算、监测、提醒等功能的智能鞋服、智能健身器材等产品。
2021年 云南省 云南省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推进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新型前沿信息产品生产和智能化、智慧化应用。
2021年 湖北省 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鼓励整机企业与芯片、器件、软件企业协作,加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各类智能终端研发及产业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

2025年08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监控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 “船舶AI智能监控”

我国及部分省市监控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 “船舶AI智能监控”

为促进监控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广应用“智能卡口”“船舶AI智能监控”,提高船舶安全监管水平。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

为了进一步推动模拟芯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面向新一代显示、通信、芯片等信息领域,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高精度时间频率服务、新型显示产品测评等方向计量测试需求,开展计量关键技术攻关。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手表行业相关政策:培育智能穿戴等新消费增长点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手表行业相关政策:培育智能穿戴等新消费增长点

为促进智能手表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发布《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高端化跃升。深化物联感知、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在家电、家具、照明、手表等终端消费品的应用,推动智能产品跨品牌互联互通。

2025年08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门锁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 促进家电换“智”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门锁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 促进家电换“智”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门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商务部等6部门等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知》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组织汽车、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数码产品等重点品类专题活动,稳住大宗商品消费。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压力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面向造纸等流程型行业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

我国及部分省市压力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面向造纸等流程型行业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

为促进压力传感器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探索集成高密度神经记录传感器、超低功耗植入式芯片的新型产品,创新脑意图识别功能,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脑机接口行业相关政策:发展壮大脑机接口领域领军企业

我国及部分省市脑机接口行业相关政策:发展壮大脑机接口领域领军企业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脑机接口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脑机接口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光伏组件行业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设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光伏组件行业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设施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光伏组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光伏组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江苏省发布的《“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

2025年07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