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凭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已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市场,产品远销海外并呈现显著的外向型特征。面对全球市场的增长机遇,开创电气、格力博、东成等多家电动工具本土企业积极推动国际化布局,持续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在技术与需求驱动下,行业持续向无绳化、锂电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值得一提的是,锂电类电动工具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19年的23%增至2024年的59%,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1.电动工具应用多元、品类丰富
电动工具是一种以电动机或电磁铁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的机械化工具。它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多样等优点,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凭借这些优势,电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住房装潢、汽车制造与维修(如车身钻孔、零部件紧固)、机械制造、电力维护、桥梁建设、园艺养护等多个领域,同时逐步走进家庭场景,形成“工业+民用”兼顾的多元应用格局。
电动工具品类丰富,分类体系清晰。从应用场景维度划分,主要可分为专业级、工业级和通用级三大类;按功能属性区分,其常见类型包括电钻、电锯、电锤、砂光机、热风枪、修边机、电木铣等,不同工具针对特定作业场景设计,覆盖从基础加工到精细装配的多样需求。
电动工具分类情况
| 分类方式 | 具体类别 | 介绍 | 
| 按应用场景 | 专业级 | 专业级电动工具具有功率大、转速高、电机寿命长的特点,能够持续长时间重复作业。 | 
| 工业级 | 主要用于对工艺精准度要求很高的作业场所,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解决方案。 | |
| 通用级 | 主要被应用于精准度要求不高和持续作业时间不长的场合,适合家用。 | |
| 按供电方式 | 交流工具 | 能够应对不同工作环境的多种需求,但劣势在于需要有电源才能实现工作,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受到限制。 | 
| 锂电工具 | 通过锂离子电池供电实现便携操作,广泛应用于家庭维修、建筑施工等领域,具有轻便、高效和环保等优势。 | |
| 按功能属性 | 电钻 | 电钻是利用电做动力的钻孔机具,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动工具类产品。适合于在木材、金属、砖、瓷砖等材料上钻孔,同时可应用于木螺栓、螺钉紧固等。 | 
| 电锯 | 适用于对木材、纤维板、塑料、软电缆、坚硬金属等材料进行锯割作业。 | |
| 电锤 | 附有气动锤击机构的一种带安全离合器的电动式旋转锤钻。 | |
| 砂光机 | 是完成砂光工作时用到的机械设备,对一些不平整、厚度不均、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材料与物件进行处理,使之更加的光滑平整。 | |
| 热风枪 | 主要是利用发热电阻丝的枪芯吹出的热风来对元件进行焊接与摘取元件的工具 | |
| 吹风机 | 用于专业植筋、建筑工地、电脑机箱及电器柜等除尘作业,还可以清理家具工厂、装修现场、车库等。 | |
| 修边机、电木铣 | 修边机用于木材倒角,金属修边,带材磨边等,电木铣可用于对木材进行镂铣、修边、铣槽使用。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筑牢根基,我国电动工具行业成全球主力且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动工具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凭借生产成本低、产业链配套完善等优势,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在承接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中抓住关键机遇。期间,行业持续精进制造技术、优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动工具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2年以来,在电动工具普及率提升、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如工业制造升级、家庭DIY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不含中国企业为境外企业提供的ODM、OEM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达330.4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进一步增至438亿元,2024-202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8%,整体呈现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外向型特征显著,本土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布局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外向型特征显著,产品以出口为主,2023年出口率达77.5%,出口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前景广阔,需求主要集中在北美与欧洲地区,这两大区域因人口密度较低、大型建筑项目对劳动力需求较高,电动工具凭借高效降本的优势,在此类场景中广受欢迎。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增至566.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达987亿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70%,整体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面对全球市场的增长机遇,开创电气、格力博、东成等多家电动工具本土企业积极推动国际化布局,持续拓展海外业务。例如,开创电气于2023年启动全球化战略,在越南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形成年产80万台电动工具的本地化产能。该项目于2025年3月顺利完成试生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预计下半年实现产能逐步释放。为强化美国市场业务拓展,该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在加州设立子公司,并积极引入本地化销售人才,以提升终端市场响应能力。
格力博目前已与数家国际零售巨头建立深度合作,产品覆盖全球超12000家线下门店。根据2024年年报,其将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重点拓展欧洲、东南亚及澳洲等海外市场。东成也持续加强海外渠道建设,截至2024年已在海外市场建成超过7900家专卖角形象店,将品牌触点深入当地零售终端,有效提升了品牌认知度与用户忠诚度,为海外业务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部分电动工具企业出海情况
| 企业简称 | 出海情况 | 
| 泉峰控股 | 目前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越南、日本等地设有分公司,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其在德国等地区建有电动工具工厂。 | 
| 格力博 | 目前已经与数家国际零售巨头建立深度合作,产品覆盖全球超12000家线下门店。公司将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重点拓展欧洲、东南亚及澳洲等高增长潜力市场,通过实施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营销策略,持续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 开创电气 | 2023年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在越南建设海外生产基地,越南基地计划年产80万台各类电动工具,2025年3月份已顺利完成试生产。为强化美国市场业务拓展,该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在加州设立子公司,并积极引入本地化销售人才,以提升终端市场响应能力。 | 
| 金飞达 | 公司已与全球多家知名电动工具进口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并与国际知名品牌博世、麦太保、得伟、牧田等进行OEM合作,贴牌生产系列电动工具产品进入全球高端市场,产品出口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1月,金飞达越南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 
| 东成 |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建立DCK金东成、东成/DongCheng、DCA三大品牌矩阵,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系统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如今,东成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南亚、中东非及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渠道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东成已在海外市场建成超过7900家专卖角形象店,将品牌触点深入当地市场,极大地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 | 
| 宝时得集团 | 目前,公司在全球各主要市场设有十多家海外分公司,并有意大利、澳大利亚两大海外研发中心。2024年10月,宝时得集团越南新工厂奠基。该项目规划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具备电动工具和园艺工具的装配制造能力,以及配套的电机、电池包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 |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及宣传新闻、观研天下整理
4.技术与需求双驱动!我国电动工具向无绳化、智能化转型,锂电渗透率快速提升至主导地位
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我国电动工具行业正持续向无绳化、锂电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型,通过技术革新与功能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适配多元应用场景。
无绳化:
在道路建筑等大量户外作业场景中,传统电源线供电模式极大限制了作业半径与条件,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以电池为动力的新一代无绳电动工具,不仅轻巧便携、能改善多场景工作条件,还具备噪音污染少、工作持续度高的优势;同时,无绳设计减少了线缆带来的触电与事故风险,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多重优势使其逐渐成为消费者首选。
锂电化:
相较于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污染小、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近年来,随着锂电池包制造技术不断突破,大倍率放电下的温度升高与寿命衰减问题逐步解决,叠加大功率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为高强度、长时间作业提供续航保障,锂电类电动工具渗透率快速提升。数据显示,其渗透率从2019年的23%增至2024年的59%,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2029年将进一步升至68.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智能化:
智能化转型则依托电机、电子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传统电动工具在精准控制与产品交互上实现突破。例如,电子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让工具可搭载智能控制芯片,厂商通过自主设计运行程序,能全方位精准控制输出功能与频率,既提升参数稳定性和输出效率,又适配多样化专业场景;电机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协同,则为工具实现功能间智能交互、甚至万物互联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拓展了智能化应用边界。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