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一、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应用领域正在持续拓宽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支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工业气体应用领域持续拓宽,需求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目前我国工业气体的下游应用领域既包括化工、冶金、钢铁等传统行业,也包括半导体、显示面板、光纤通信等电子领域,以及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新兴行业,给工业气体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工业气体下游应用

应用方向 应用领域
切割、焊接的介质 机械加工、玻璃制造、电光源工业、航天、航空、航海、食品、钢铁冶炼、基础建设产业、公路、桥梁、房屋等
保护气体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氩、氮、氦用于生产高纯净、超绝缘、超导等高新技术领域
冷冻和保鲜 食品加工行业
反应及中和介质 应用于化学工业保护、反应
环保介质 污染土壤治理、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全降解塑料生产
促进生长 牧业、鱼类养殖、农业种植
检测及比较介质 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核测、核能、报警、检漏、化学化验、电子、医疗等
杀菌治疗介质 医学治疗与检验手段、医疗器械仪器制造
综合手段与介质 制造业的成型保护、电光源照明工业、核反应堆保护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气体的主要需求仍来源于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但未来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气体的主要需求仍来源于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但未来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动能强劲,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凭借强大的工业根基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2017-2021年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从市场规模为 7202 亿元增长至 9432亿元,CAGR约为7%;我国工业气体市场12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98 亿元,CAGR为10%,增长率高于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到2022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到1966亿元,同比增长9.34%。预计到2026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42亿元,2022-2026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约10%,要高于全球增速(6.8%-7.11%)。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凭借强大的工业根基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2017-2021年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从市场规模为 7202 亿元增长至 9432亿元,CAGR约为7%;我国工业气体市场12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98 亿元,CAGR为10%,增长率高于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到2022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到1966亿元,同比增长9.34%。预计到2026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42亿元,2022-2026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约10%,要高于全球增速(6.8%-7.11%)

数据来源:亿渡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大宗气体在工业气体中占比较大,特种气体占比有望提升

工业气体根据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类。其中大宗气体需求量较大,在工业气体中占比大部分市场。2021年在国内工业气体市场中,大宗气体占比达 81%,特种气体占比为 19%。

工业气体根据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类。其中大宗气体需求量较大,在工业气体中占比大部分市场。2021年在国内工业气体市场中,大宗气体占比达 81%,特种气体占比为 19%。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大宗气体是指那些在工业生产中大批量使用,且纯度通常小于等于99.99%的气体。这类气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如钢铁冶炼、化工、机械加工、食品行业、环保行业、医疗行业以及化肥行业等。目前在我国大宗气体市场中,氧气、氮气等空分气体占据市场份额较大。2021 年,我国空分气体氧气、氮气、所占大宗气体的消费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45%、36%。

大宗气体是指那些在工业生产中大批量使用,且纯度通常小于等于99.99%的气体。这类气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如钢铁冶炼、化工、机械加工、食品行业、环保行业、医疗行业以及化肥行业等。目前在我国大宗气体市场中,氧气、氮气等空分气体占据市场份额较大。2021 年,我国空分气体氧气、氮气、所占大宗气体的消费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45%、36%。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特种气体指被应用于特定领域,对纯度、品种、性质有特殊要求(纯度大于等于 99.999%)的工业气体。根据电子气体制备方式和用途的不同,特种气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气。其中电子特气是特种气体的重要分支,是半导体、LED 等电子工业生产的支撑性原材料,包含了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正硅酸乙酯、氧化亚氮等多种气体,广泛应用于光刻、刻蚀、 掺杂、外延沉积等工艺中。近年伴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特种气体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已发展为工业气体行业的重要分支。

特种气体指被应用于特定领域,对纯度、品种、性质有特殊要求(纯度大于等于 99.999%)的工业气体。根据电子气体制备方式和用途的不同,特种气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气。其中电子特气是特种气体的重要分支,是半导体、LED 等电子工业生产的支撑性原材料,包含了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正硅酸乙酯、氧化亚氮等多种气体,广泛应用于光刻、刻蚀、 掺杂、外延沉积等工艺中。近年伴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特种气体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已发展为工业气体行业的重要分支。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电子特气附加值高,成长性强。2020-2024年间,我国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从173.6亿元增长到了262.5亿元左右。预计随着国内半导体、面板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加速和国产化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叠加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政策的定向支持,电子特气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从而将带动特种气体在工业气体市场中的占比提升。

电子特气附加值高,成长性强。2020-2024年间,我国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从173.6亿元增长到了262.5亿元左右。预计随着国内半导体、面板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加速和国产化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叠加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政策的定向支持,电子特气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从而将带动特种气体在工业气体市场中的占比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我国工业气体市场竞争呈现“外资主导、本土追赶”态势

近年随着市场发展向好,林德、空气化工产品、杭氧股份、凯美特气、中船特气、巨化股份等企业先后相继进入工业气体赛道,使得市场竞争不断激烈。截至2025年3月28日,我国工业气体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20.43万家。

不过,由于工业气体行业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渠道、资金、资质、客户、人才等壁垒,尽管当前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和服务模式单一,大多为年营业额在千万级别的区域性企业,而林德集团、空气化工、液化空气等国际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雄厚的资本实力及覆盖全球的运营网络,占据先发优势,长期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工业气体优势企业亟需进行行业整合,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国际龙头企业之间的差距。

工业气体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 相关情况
技术壁垒 工业气体品种繁多,不同种类工业气体的生产工艺各不相同。比如:氧气、氮气、氩气需要通过空气分离获得;氢气、氦气、LNG 等特种气体和清洁能源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或开采的方式获得。而高纯、超纯气体的生产制备要求更高,首先要对纯度较低的原料工业气体进行全面分析,其次根据杂质成分的复杂程度来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精度要求很高。另外,气体的充装、检测、配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充装方面,气体充装工艺过程包括分析、置换、清洁、清洗等;检测方面,充装储存过程中需要对储存设备中的余气进行纯度检测分析,并在充装完毕后分析检测;配送方面,工业气体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使用专业存储运输设备,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安全运输等规程操作,对潜在的进入者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渠道壁垒 渠道对于专业气体生产企业的业务,特别是对于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瓶装气体和液态气体业务尤为重要。由于气体行业具有单个客户销售额较小,需要依靠大量的客户来完善销售网络铺设的特征,因此,销售网络的铺设周期一般较长、难度较大。一旦在区域内确立竞争优势,会对潜在竞争对手形成较高的竞争门槛,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资金壁垒 工业气体生产环节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需投入大量精密监测和控制设备。同时,气体作为消耗品只能以气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需要专业的储存设备,针对瓶装气体用户需要投入大量的气瓶;针对液态气体用户则需要投入液态储罐、气化器、减压装置等固定资产。工业气体作为危化品,需要具有危化资质的专门运输设备,还应当对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严格控制,由此带来的运输及监控设备投入也较大。
资质壁垒 由于部分气体易燃易爆等特点,我国政府把工业气体作为危险化学品纳入监管,工业气体的生产、充装、储存、运输、经营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来国家环保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工信部等多个国家部门对危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危化品的道路运输监管日益趋严,要求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包括《环境保护法》、《“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等法律条例,已在全国范围内督促多家危化企业整改、搬迁或关停。行业内企业在新的区域开展工业气体业务需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政府部门申请相应的许可证书,从而形成较高的资质壁垒。
客户壁垒 管道供气往往会签订 15-20 年的合同,新进入者难以获取该市场份额。同时,电子特种气体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光伏等行业,该等行业的下游客户对气体供应商的选择需要经过审厂、产品认证等严格且漫长的认证流程。对于新进入其供应链的供应商来说,液晶面板、光伏领域的审核认证周期通常在 1-2 年,集成电路领域的审核认证周期长达 2-3 年。
人才壁垒 工业气体企业的生产运营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工业气体的生产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且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技术节点较多、组织调度复杂,新进人员须经过专业化培养并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近年我国本土企业的追赶脚步正在加快,成长动能持续释放。以杭氧股份、凯美特气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成本优势和灵活服务,在重大项目中屡次打破外资垄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如杭氧股份近年在多个大型空分项目中中标,逐步从单一供气企业向综合气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到目前仅次于林德集团、液化空气、空气化工、气体动力,排名第五。预计未来,国内工业气体市场将向"行业整合加速、国产替代提速、服务模式深化"方向演变。而随着本土头部企业通过纵向整合设备制造与气体运营、横向拓展多品类气体,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本土力量有望在高价值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重塑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版图。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工业气体市场竞争呈现“外资主导、本土追赶”的态势。

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气体本土企业业绩情况

企业名称 相关发展简介 2025年上半年业绩
杭氧股份 杭氧空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产量和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公司在多个大型空分项目中中标,逐步从单一供气企业向综合气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3.27亿元,同比增长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9亿元,同比增长9.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61亿元,同比增长13.40%。
凯美特气 凯美特气深耕石化尾气回收利用,在食品级CO₂领域市占率达70%。如今,该公司正积极切入半导体稀有气体赛道,布局氖、氪等关键产品。 2025年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亿元,同比增长10.52%。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5594万元成功扭亏,实现归母净利润5585万元,同比增长199.82%。
中船特气 中船特气是国内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三氟化氮产能9,250吨,六氟化钨产能2,230吨,两项产品产能规模均位居国内第一。公司与中芯国际等头部半导体客户深度合作,产品直供产业链核心环节,其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成为支撑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力量。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0.4亿元,同比增加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8亿元,同比减少0.55%;基本每股收益0.34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巨化股份 巨化股份覆盖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电子化学品三大赛道,以"全产业链布局+高市占率"双优势,稳坐电子特气全国第一宝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0.51亿元,同比增幅为146.97%。
南大光电 南大光电是国内首家实现ArF光刻胶(适配28nm制程)规模量产的企业,同步布局高纯磷烷、硅烷等电子特气,构建"光刻胶+电子特气"协同矩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9.48%;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6.30%;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8.39%。
华特气体 华特气体是电子特气龙头企业,其产品出口50余个国家,且获得台积电认证,20种高纯产品(如六氟乙烷)实现进口替代。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6.77亿元,同比减少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791万元,同比减少18.97%;基本每股收益0.65元,同比减少18.75%。
金宏气体 金宏气体是电子大宗气体核心供应商,与京东方、三星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覆盖显示面板、半导体全产业链。公司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的规模化供应能力,为本土半导体显示等新兴产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6.65%;归母净利润8220.13万元,同比下降48.65%;扣非净利润6723.39万元,同比下降45.1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前景分析:汽车轻量化带来机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可观

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前景分析:汽车轻量化带来机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可观

工程塑料凭借优异性能及突出金属替代潜力,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领域,汽车为第一大应用市场。汽车轻量化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叠加产业持续扩张,为行业带来显著机遇。我国工程塑料供给能力提升,部分产品进口替代成效突出,但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可观。此外,聚醚醚酮等工程塑料适配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精密部件需求,应用前

2025年11月07日
全球高毒农药监管趋严下草铵膦替代需求空间广,工艺升级成本土企业破局关键

全球高毒农药监管趋严下草铵膦替代需求空间广,工艺升级成本土企业破局关键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高毒农药的监管趋严,百草枯因剧毒特性已在多国被禁用,而草甘膦也因致癌争议面临市场萎缩。长期来看,未来百草枯、草甘膦若全面退出市场,草铵膦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2025年11月07日
我国碳酸钾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供需格局不断改善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我国碳酸钾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供需格局不断改善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国内碳酸钾已经历较长的出清周期,目前行业内生产企业较少,存续的企业多为管理能力出众、技术工艺领先的企业,它们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在此背景下,当前国内碳酸钾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其中轻质碳酸钾生产企业仅剩大洋生物和振兴化肥两家。

2025年11月06日
我国异丙醇行业长期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电子级需求强劲伴进口依赖

我国异丙醇行业长期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电子级需求强劲伴进口依赖

异丙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与有机溶剂,应用覆盖医药中间体、农药、电子清洗等多个领域。我国其生产以丙酮加氢法为主,近年产能和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60%。

2025年11月06日
我国顺丁橡胶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价格承压回落 出口“量额齐升”逆转贸易格局

我国顺丁橡胶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价格承压回落 出口“量额齐升”逆转贸易格局

自2022年起,我国顺丁橡胶行业进入新一轮扩能周期,2024年产能突破200万吨大关,其中镍系产品以约71%的产能占比稳居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顺丁橡胶供需矛盾凸显,价格整体震荡回落。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市场表现亮眼,“量额齐升”态势推动我国在2025年1-9月实现从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历史性转变,贸易差额也由逆转

2025年11月03日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内产能萎缩 我国溴素行业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内产能萎缩 我国溴素行业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 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近年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从47%升至57%。到2025年2月,我国溴素进口依赖度进一步升至66%。

2025年11月01日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且刚需属性较强,近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为行业需求提供了持续支撑;工业领域应用则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尤其在稀土冶金与锂电回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有望推动需求结构逐步优化。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电子胶粘剂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子胶粘剂主要用于电池包密封与电芯固定、车载芯片/雷达/中控屏等电子部件粘接、电机控制器绝缘防护,可保障部件稳定运行与整车安全。受益于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产销量快速攀升,为电子胶粘剂行

2025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