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供需协同发力 我国智能燃气表渗透率稳升超声波产品及海外市场可挖掘空间大

1.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产量、需求量、市场规模均上升

近年来,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7至2023年间,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递增,分别由2945万台和2748万台增长至4945万台和485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02%和9.95%;市场规模则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由56.36亿元增长至95.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10%,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

近年来,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7至2023年间,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递增,分别由2945万台和2748万台增长至4945万台和485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02%和9.95%;市场规模则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由56.36亿元增长至95.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10%,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的稳健发展源于供需双侧的深度协同。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传统燃气表存在数据采集不及时、人工抄表成本高、数据安全性差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燃气管理的精细化需求。而与传统燃气表相比,智能燃气表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实现了燃气使用的实时监测、远程抄表、在线缴费、异常预警等智能化功能。其不仅显著提升了燃气计量的精准度和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时监测功能大幅提高了用气安全性。价值驱动下,智能燃气表不断替代传统燃气表,渗透率从2017年61.97%跃升至2021年81.69%。

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的稳健发展源于供需双侧的深度协同。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传统燃气表存在数据采集不及时、人工抄表成本高、数据安全性差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燃气管理的精细化需求。而与传统燃气表相比,智能燃气表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实现了燃气使用的实时监测、远程抄表、在线缴费、异常预警等智能化功能。其不仅显著提升了燃气计量的精准度和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时监测功能大幅提高了用气安全性。价值驱动下,智能燃气表不断替代传统燃气表,渗透率从2017年61.97%跃升至2021年81.6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天然气因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城市燃气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由2017年的58.52%上升至2024年的67%。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天然气供气总量和用气人口逐年递增,为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带来持续动力。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天然气供气总量由2017年的1263.75亿立方米上升至2023年的1837.19亿立方米;同期天然气用户规模同步扩张,用气人口从3.39亿人增至4.71亿人。

另一方面,天然气因具有单位热值高、排气污染小、供应可靠、价格低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城市燃气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由2017年的58.52%上升至2024年的67%。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天然气供气总量和用气人口逐年递增,为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带来持续动力。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天然气供气总量由2017年的1263.75亿立方米上升至2023年的1837.19亿立方米;同期天然气用户规模同步扩张,用气人口从3.39亿人增至4.71亿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建部《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从供给端来看,技术革新推动了智能燃气表产品的持续升级,丰富了市场供给,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早期,我国智能燃气表品类相对匮乏,功能较为单一,主要聚焦于基础的预付费和通断控制。然而,伴随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IoT)、低功耗广域网(LPWAN)等技术的持续突破与深度融合,智能燃气表领域迎来了深刻变革,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技术水平和功能特性也得到质的提升。

目前我国智能燃气表市场上已经形成包括IC卡智能燃气表、CPU卡智能燃气表、射频卡智能燃气表、有线远传燃气表(直读式)、无线远传燃气表、物联网智能燃气表、超声波燃气表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不同类别产品在功能侧重上各有特色。例如,物联网智能燃气表支持远程调价缴费及多种缴费方式;具备主动安全防护能力,可基于流量异常或长时间未用气自动关阀并上报;并能主动识别与上报欠压、磁干扰、掉电等异常状态,便于后台系统实时监控与及时处置等。

我国部分智能燃气表功能

分类 功能
IC卡智能燃气表 预付费用气、低气量提醒、自动收费功能‌、
CPU卡智能燃气表 存储备用气量、记录用气情况、状态显示与声音提示、燃气超流量限制,以及燃气泄漏报警(需选配)等。
射频卡智能燃气表 可实现按钮查询、故障开阀、透支和充值功能;传感器计数双重机制并存,避免燃气计量损失;传感器故障检查,异常信息记录并反馈等。
有线远传燃气表 远程自动抄表、阀门远程控制、防磁干扰等。
无线远传燃气表 无线抄表、阶梯气价远程调整、预付费;可根据需要设置流量限制,超流量自动关阀;非法拆卸可自动关阀停用,并记录数据等。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 表计检测到流量异常或长时间未用气,可自动关阀、上报,时间保障用气安全;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阶梯气价、远程调价及远程缴费等功能,支持多种缴费方式;当表计识别到欠压、磁干扰、掉电时,会主动关闭阀门并上报表计状态,后台系统可远程监控到表计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解决等。
超声波燃气表 支持远程抄表、异常情况处理、远程调价、阶梯气价、远程阀控、远程固件升级等功能,同时支持多种结算方式和缴费方式;可记录小时用量、日用量、月用量;智能识别计量异常同时关断阀门;可灵活选择表端计费或后台结算方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超声波燃气表渗透率或将快速提升

作为智能燃气表领域的技术升级产品,超声波燃气表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其摒弃机械膜式结构,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上下游飞行时间的差值进行计量,将燃气计量的精准性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产品功能方面,超声波燃气表配有计量模块、阀门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用以实现异常流量切断阀门防倒流、防私自拆卸、数据存储、远程控制、智能报警等功能。

超声波燃气表不仅实现了更高效、更准确的精准计量,还能够有效保证燃气安全,同时具有降本增效的作用,在测量精度、使用寿命、智能化水平及运维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过,受造价高等因素限制,国内超声波燃气表渗透率还比较低,2024年约为20%。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先锋电子、威星智能等行业领先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同时受益于燃气行业对计量精度和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27年其渗透率有望达到40%左右,成为智能燃气表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超声波燃气表不仅实现了更高效、更准确的精准计量,还能够有效保证燃气安全,同时具有降本增效的作用,在测量精度、使用寿命、智能化水平及运维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过,受造价高等因素限制,国内超声波燃气表渗透率还比较低,2024年约为20%。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先锋电子、威星智能等行业领先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推动成本下降。同时受益于燃气行业对计量精度和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27年其渗透率有望达到40%左右,成为智能燃气表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未来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动因充足,市场增长潜力显著,海外市场有望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展望未来,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动力依旧充足,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增长潜力。第一,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0%,相较发达国家如美国(83.0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我国不断推进燃气下乡工程,通过完善输配管网、优化服务体系等举措,推动农村燃气覆盖率不断提升。这两大因素将共同推动天然气等燃气消费量和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为智能燃气表创造可观的新增市场需求。

第二,根据相关规定,以天然气为介质的燃气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以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等为介质的燃气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年。据统计,自2016年起我国智能燃气表需求量不断上升,且维持在2000万台以上,由此形成的周期性更换需求将为行业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

第三,在国家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背景下,燃气行业作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智能燃气表作为智慧燃气系统的核心感知终端和数据入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燃气行业将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一趋势不仅将推动智能燃气表对传统燃气表的替代进程,还将推动产品向更高精度、更强功能、更优性能的方向迭代升级,为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创新动力。

第四,海外市场有望成为智能燃气表行业增长新引擎。欧洲、中东、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智能燃气表普及程度不高,未来发展潜力较大,这将给我国智能燃气表出海带来机遇。以欧洲市场为例,根据Berg Insights的数据,2023年欧洲智能燃气表的安装量达到5590万台,普及率约为45%;到2028年,其安装量有望达到7760万台。

威星智能、先锋电子等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例如,威星智能通过直销、经销、合资经营等多种业务模式和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海外业务增长迅速,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达到0.28亿元,同比增长105.67%。先锋电子产品已经通过欧盟认证,目前已在东南亚、中亚、中东布局,未来会向非洲、南美等国家拓展。(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我国主动散热材料行业分析:热流密度激增 液冷成为市场发展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根据相关资料,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C,系统可靠性降低50%,若电子元器件工作热量未能及时疏导,将发生发烫、卡顿、死机等情形。

2025年08月08日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旺盛需求、资本涌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 我国陪伴机器人行业风起云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与迭代,现其已经具备进行多轮高质量对话的能力,而这也推动陪伴机器人从“功能执行”迈向“情感共鸣”的新阶段,相较于人形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落地更加简单,更有望率先进入家庭场景。

2025年08月08日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智能座舱SoC芯片行业需求水涨船高 国产紧抓新技术机遇 外资巨头地位松动

着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持续攀升,智能座舱SoC芯片需求水涨船高。202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前装智能座舱搭载率突破70%,到年底已达到73.4%,预计2025年将跨越80%大关。2022-2023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片市场规模由88亿元增长至108亿元,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我国智能座舱SoC芯

2025年08月07日
微泵液冷行业:重构终端散热边界 AI眼镜、智能手机等设备散热市场空间正扩大

微泵液冷行业:重构终端散热边界 AI眼镜、智能手机等设备散热市场空间正扩大

在AI技术不断迭代的驱动下,芯片及电子终端产品的性能瓶颈愈发突出,微泵液冷技术相较于被动式散热在热换系数、耐弯折,技术扩展性等方面效果更好,相比于风冷方案降低90%的功耗,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2025年08月07日
华为、小米、vivo等已相继发布均热板机型 我国均热板(VC)行业市场空间或将打开

华为、小米、vivo等已相继发布均热板机型 我国均热板(VC)行业市场空间或将打开

均热板作为被动式散热中散热效率最高的方案之一,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随着产品性能的提升以及设备的轻薄化,均热板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散热解决方案的关键组件,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等出货量增加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均热板行业市场规模为10.89亿美元,同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磁传感器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清晰 人形机器人、汽车等催生广阔需求市场

我国磁传感器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清晰 人形机器人、汽车等催生广阔需求市场

2024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由霍尔效应传感器主导,市场份额约64%,磁阻技术AMR/GMR/TMR产品分别占约15.6%/6.2%/13.9%。然而,TMR传感器凭借超高灵敏度和低功耗优势,在高端领域逐步替代传统技术,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TMR传感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混合信号芯片行业应用前景明朗 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本土厂商逐渐站稳脚跟

我国混合信号芯片行业应用前景明朗 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本土厂商逐渐站稳脚跟

混合信号芯片在多个关键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在消费电子领域,混合信号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等产品中。在通信系统领域,混合信号芯片能够处理数字基带信号转换和射频信号处理,尤其适用于5G基站的建设。在汽车制造领域,混合信号芯片被应用于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载娱乐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中,它不仅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热界面材料行业迎AI算力机遇 国产化、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热界面材料行业迎AI算力机遇 国产化、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消费电子是我国热界面材料下游第一大应用市场,占比超过45%。在消费电子领域,热界面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投影仪等产品中。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对热界面材料需求强劲。

2025年07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