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油墨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环境友好型油墨将是未来行业着重发力点

前言:油墨主要应用于印刷领域,其发展与印刷业销售收入之间成正向线性关系。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下游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我油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油墨行业市场规模为 172.16 亿元,同比增长7.21%。2019-2023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6.10%。展望未来,我国油墨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且短期内整个行业仍以满足印刷业和相关制造产业对印刷油墨和相关材料的具体需求为主。同时随着印刷厂商开始进入印刷领域绿色清洁印刷的变革时代,环境友好型油墨将是未来行业的着重发力点。但是由于行业进入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新进入者或技术较为落后的厂商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

一、行业定义及分类

油墨是一种颜料微粒均匀分散在连接料中并具有一定黏性的流体物质,是出版物印刷和包装印刷的重要材料。按溶剂来看,油墨可分为树脂型油墨、有机溶剂油墨、水性油墨;按承印材料分类,可分为纸张油墨、金属油墨、塑料油墨及织物油墨等。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印刷行业油墨和电子行业油墨。其中,按照印刷方式,印刷油墨又可分为凹印油墨、胶印油墨、柔印油墨、网印油墨和特种油墨,电子油墨则可分为 PCB 油墨和特种功能性油墨。

油墨是一种颜料微粒均匀分散在连接料中并具有一定黏性的流体物质,是出版物印刷和包装印刷的重要材料。按溶剂来看,油墨可分为树脂型油墨、有机溶剂油墨、水性油墨;按承印材料分类,可分为纸张油墨、金属油墨、塑料油墨及织物油墨等。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印刷行业油墨和电子行业油墨。其中,按照印刷方式,印刷油墨又可分为凹印油墨、胶印油墨、柔印油墨、网印油墨和特种油墨,电子油墨则可分为 PCB 油墨和特种功能性油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油墨‌‌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油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涵盖多学科应用,涉及材料科学、流体力学、色彩学和界面科学等各类学科。从产业链来看,油墨上游主要原料包括树脂连接料、稀释剂、功能助剂、颜料等,其中颜料决定了油墨的颜色和着色力,约占油墨成本构成的 20%~40%。油墨行业下游是应用领域,包括出版、包装、建材、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油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涵盖多学科应用,涉及材料科学、流体力学、色彩学和界面科学等各类学科。从产业链来看,油墨上游主要原料包括树脂连接料、稀释剂、功能助剂、颜料等,其中颜料决定了油墨的颜色和着色力,约占油墨成本构成的 20%~40%。油墨行业下游是应用领域,包括出版、包装、建材、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2023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6.1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下游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我油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油墨行业市场规模为 172.16 亿元,同比增长7.21%,2019-2023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6.10%。预计未来随着 UV 油墨和水性油墨等环保型油墨在食品包装、药品标签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以及电子行业中印制电路板行业快速发展带动UV 印刷电路板油墨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快速增长带动汽车油墨需求增长,我国油墨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下游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我油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油墨行业市场规模为 172.16 亿元,同比增长7.21%,2019-2023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6.10%。预计未来随着 UV 油墨和水性油墨等环保型油墨在食品包装、药品标签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以及电子行业中印制电路板行业快速发展带动UV 印刷电路板油墨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快速增长带动汽车油墨需求增长,我国油墨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印刷业是主要应用领域,包装印刷市场巨大需求成为推动行业发展重要支撑

油墨主要应用于印刷领域,其发展与印刷业销售收入之间成正向线性关系。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通俗来讲,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而油墨是印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承载着将图案、文字或其他视觉元素准确、清晰地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关键任务,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品质。

目前印刷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规模超过万亿元,且已跃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整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1.3 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4%。到2023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46万亿元。‌

目前印刷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规模超过万亿元,且已跃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整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1.3 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4%。到2023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到1.46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印刷市场主要包括出版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等。这些不同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和增长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出版印刷伴随着网络普及带来阅读习惯改变,报刊杂志类出版印刷受到较大冲击,市场需求有所收缩。

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包装印刷,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印刷业的发展重心,其增速高于印刷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包装印刷企业数量达到10441家,增速高达12.5%。预计未来巨大的包装印刷市场需求仍是推动油墨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包装印刷,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印刷业的发展重心,其增速高于印刷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包装印刷企业数量达到10441家,增速高达12.5%。预计未来巨大的包装印刷市场需求仍是推动油墨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五、不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环境友好型油墨将是未来着重发力点

展望未来,短期内整个油墨行业仍以满足印刷业和相关制造产业对印刷油墨和相关材料的具体需求为主,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根本动力,倡导产业链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印刷增长。《中国油墨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1—2025 年)》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油墨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互联网+”全面开启了崭新的运作模式,对传统销售和信息交互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该模式将有效利用线上互动的模式,对销售渠道建立、生产工艺的管理、制造环境及废弃物、废气的线上监控,贯穿于油墨行业生产、销售、技术研发的全过程。各行业将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过程相互融合,实现未来工厂的绿色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优化、制造环境监控、数智化技术服务等。

另一方面印刷行业整体偏向包装装潢产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出版印刷的数量仍将继续逐步下降,而包装装潢行业印刷量仍在上升。目前,我国油墨行业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数据显示国外油墨行业 80%的产能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国内市场油墨应用于包装装潢印刷量已超过 50%,油墨将主要应用于食品医药等生活必需品的各类包装印刷和各类生活起居产业的装饰装潢印刷。

此外环境友好型油墨将是未来行业的着重发力点绿色印刷标准系列的出台,标志着印刷厂商开始进入印刷领域绿色清洁印刷的变革时代。为适应这种革命性变化,油墨行业必然审时度势,积极适应印刷工业需求,生产出资源绿色、无污染、无 VOCs 的油墨产品,生物质基油墨、水性油墨、UV 油墨等环保型油墨仍是发展的主力产品,适应平版印刷、柔版印刷以及喷墨印刷等更易使用的高品质油墨将获得更好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而适应凹版印刷的单一溶剂型油墨仍能获得高水平循环经济的环境许可得到发展。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通过技术及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油墨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且正在朝着高技术化、产业化、标准化、安全节能环保的纵深方向发展。

最后功能性墨水材料结合数码喷墨印刷方式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生产方式的进一步普及,数智化生产手段将成为各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数字喷墨印刷具有“无需制版、按需印刷、可变数据”等优势,目前处于发展上升期。除彩色喷墨印刷应用于纺织印花、广告图像、包装出版等传统领域外,结合各种功能性墨水材料得到开发应用,数码喷印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潢、电子电路、装饰工程、食品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众多工业领域。

六、行业进入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新进入者或技术较为落后的厂商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上述壁垒

但值得注意的是,油墨行业相关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多种研发、工艺、技术的长期积累才可实现具体材料性能的突破,行业进入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表现为:①油墨用树脂是油墨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许多油墨性能的提升都通过树脂产品的技术得以实现;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工艺为油墨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质量稳定奠定基础;③为满足油墨各种使用用途、印刷条件要求进行系统开发、设计、调整油墨配方的核心技术,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之一。以上技术壁垒的突破均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钻研,行业新进入者或技术较为落后的厂商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上述壁垒。

但值得注意的是,油墨行业相关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多种研发、工艺、技术的长期积累才可实现具体材料性能的突破,行业进入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表现为:①油墨用树脂是油墨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许多油墨性能的提升都通过树脂产品的技术得以实现;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生产工艺为油墨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质量稳定奠定基础;③为满足油墨各种使用用途、印刷条件要求进行系统开发、设计、调整油墨配方的核心技术,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之一。以上技术壁垒的突破均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钻研,行业新进入者或技术较为落后的厂商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上述壁垒。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竞争分析:政策支持市场集约化发展

我国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竞争分析:政策支持市场集约化发展

自2003年开始,我国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资质逐渐向民营、外资检验机构开放,并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也允许其承担,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我国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竞争呈现“小、散、弱”现象,但政策支持检验检测认证(TIC)行业集约化发展,小微型机构增速放缓。

2025年01月23日
我国氯化亚砜行业发展现状:凯盛新材为领军企业 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我国氯化亚砜行业发展现状:凯盛新材为领军企业 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氯化亚砜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大,属于高环境风险产品。受环保等因素制约,其新建项目申请难度大,扩建、生产准入门槛高。因此,我国氯化亚砜生产企业较少,产能增长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凯盛新材为我国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2023年产能占比26.55%。

2025年01月23日
我国纸浆产量、消耗量稳增 对外依存度超25%且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纸浆产量、消耗量稳增 对外依存度超25%且进口量整体上升

近年来,我国纸浆产量和消耗量不断增长,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2.75%和5.35%。不过,受木材资源限制,我国纸浆产量始终满足不了下游需求,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缺口需要依赖进口进行填补。这也使得我国纸浆对外依存度始终维持在25%以上。

2025年01月22日
表面活性剂行业产销量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生产集中化 非离子市场相对分散

表面活性剂行业产销量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生产集中化 非离子市场相对分散

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家居护理、个人护理等领域,得益于洗涤用品等下游应用领域的稳定增长,我国表面活性剂产销量持续增长,其中阴离子和非离子为主流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竞争方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市场集中度较高且上升趋势明显;相比之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市场较分散,集中度有待提升。

2025年01月21日
催化剂行业应用广、前景大 国产替代化仍是主要趋势 分子筛催化剂将成发展新方向

催化剂行业应用广、前景大 国产替代化仍是主要趋势 分子筛催化剂将成发展新方向

我国催化剂产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3 年贸易逆差为 1.47 亿美元)。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催化剂的国产替代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此外,随着环保要求下,以及对催化剂性能和选择性要求的提高,更加注重催化剂活性和应用范围的环境友好型新型材料——催化类分子筛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环氧丙烷行业:市场面临供应过剩局面 HPPO法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工艺

我国环氧丙烷行业:市场面临供应过剩局面 HPPO法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工艺

经历了几年的扩能潮,我国环氧丙烷产能规模得到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市场供需矛盾也在日益加剧,整体面临着供应过剩局面。此外,在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新工艺装置的投产下,氯醇法工艺的生存空间正被逐步压缩,而HPPO 法凭借绿色环保、工艺流程短、收率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工艺。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碳酸钙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进口量持续上升且均价走低

我国碳酸钙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进口量持续上升且均价走低

近年来,我国碳酸钙行业稳步发展,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进口量也在持续上升,2024年1-11月同比增长54.48%,且已超过同期出口数据;进口均价则整体下跌,由2018年的2538.82元/吨下降至2024年1-11月的910.48元/吨。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双氟磺酰亚胺锂行业发展现状: 均价持续下跌 企业加速产能布局

我国双氟磺酰亚胺锂行业发展现状: 均价持续下跌 企业加速产能布局

不过,由于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工艺复杂、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现阶段主要作为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与六氟磷酸锂配比使用,因此其在总体锂盐中添加比例不超过10%,整体生产规模也还比较小。但在下游需求推动下,2023年其产能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89%和138.71%。

2025年01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