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AI加速落地消费电子端侧,导热界面材料量价齐升

1、热管理成为保障电子设备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设备性能的瓶颈。热管理材料是帮助产品提高散热效果的功能性材料,用于提高热传导效率,使得热量均匀分散,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三种散热基本方式及原理

散热方式 主要原理
热传导 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直接接触碰撞来传递能量的方式,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热对流 气体或液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通过循环将温度均匀化,如风扇、水冷等方式
热辐射 热能从热源以电磁的形式直接发散出去,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热管理材料可分为主动式(有源式)和被动式(无源式)两种。主动散热器件普遍采用热对流原理,对发热器件进行强制散热。在消费电子中,常用的主动散热器件是风扇。被动散热普遍采用热传导或热辐射原理,主要依靠发热体或散热片进行降温。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轻薄型消费电子受内部空间结构限制的影响,一般采用该方式。

热管理材料分类及特点

种类

产品介绍

优点缺点

主动式热管理材料

风扇

风扇采用的是热对流原理,对发热器件进行强制散热,特点是效率高,但需要其他能源辅助,且有噪音产生。

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且成本相对较低。

可靠性较低,风扇可能会将空气中存在的尘土吹进电子设备当中,需要经常维护,噪音大,占空间相对较大。

液冷

液冷利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与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将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以保证器件工作在安全温度范围内的一种冷却方法。

散热效率较高,降温速度快,无振动,噪音小。

外围“支持系统”较庞大,易结露,成本太高,一旦散热设备出现漏液现象,可能会导致漏电。

被动式热管理材料

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

是一种利用专用聚酰亚胺薄膜为原材料,通过高温合成技术制成的新型导热散热材料。

导热系数高、比热容大、占用空间小、可塑性强。

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且需要根据设备情况进行模切。

导热凝胶

是一种高分子导热凝胶材料。

优异导热性和电绝缘性,具备低游离度、耐高低温、耐水、耐气候老化等性能特点;不需要模切,填充好,产品适应性高。

多用于CPU、内存模块

热管

是一种内部含有液体介质,并具有毛细结构的金属散热材料。

具有极高的导热性、优良的均温性、热流密度可变性、热流方向可逆性、环境的适应性等特点,可以满足散热装置紧凑、可靠控制灵活、高散热效率、不需要维修等要求。

价格一般比较高,技术有待提高,仍然需要配合其他冷却方式带走热量,产品耐老化及耐振动性能仍有待提升。

均热板

是一种内壁具有毛细结构与液体介质的真空腔体金属散热材料。

热扩散系数高,内部热阻极低、热通量高、重量轻

结构相对复杂,工艺难度大。

散热片

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

一般以铜制和铝制为主,产品成熟可靠,导热性能较好

体积较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散热性能的高低决定了电子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提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因此,电子电气产品的导热、散热能力强弱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散热性能的高低决定了电子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提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因此,电子电气产品的导热、散热能力强弱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散热能力不足是电子设备温度过高的直接原因,因此热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保障电子设备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议题。芯片热流密度的不断升高是电子设备热管理的关键。

1、芯片功率增加

芯片功率的迅速爬升是热流密度升高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单个芯片的功率只有几瓦,2005年左右已增大到接近100W,增大了几十倍,而NVIDIA和AMD在2024年推出产品的TDP更是已经达到了1000W。

芯片PTDP不断上升(以UAIGPU为例)

处理器

型号

发布时间

TDP

NVIDIA

A100NVL

2020

400W

H100NVL

2022

400W

H200NVL

2023

600W

B200

2024

1000W

AMD

MI100

2020

300W

MI250X

2021

560W

MI300A

2023

760W

MI325X

2024

1000W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芯片特征尺寸降低

在功率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芯片尺寸从过去的10nm逐步演进到5nm、4nm,并向2nm继续递进,芯片集成度随之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从最初的单个芯片只能集成几十个晶体管,发展到目前单个芯片可以集成几十亿、几百亿个晶体管。功率提升和尺寸缩小共同推动了芯片热流密度的升高,热流密度从早期的不超过10W/𝑑𝑚2已经增大至接近100W/𝑑𝑚2。功率跃升与制程微缩的叠加效应,推动芯片热流密度实现数十倍增长,传统散热体系已逼近物理极限,开发高效热管理方案正逐渐成为保障算力持续进化的生死线,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热管理新技术的支撑。

2、导热需求提高导热界面材料行业市场空间广阔

导热界面材料是置于发热器件和导热散热器件之间,用于降低它们之间接触热阻的一类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散热器和热源之间的不规则空隙,降低界面热阻。当未使用导热界面材料时,界面之间的空气导热系数仅为0.026W/m·K,而使用导热界面材料后,导热系数可显著提高至1.2-15.0W/m·K,有效提升散热效率。由于不同导热界面材料的基体材料和填充物不同,其导热系数也不尽相同。其中导热垫片的导热系数最高,达到约15W/m·K,导热膏和导热凝胶的导热系数则分别为4.6W/m·K和10W/m·K。在全球范围内对高功率、高性能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导热界面材料行业正凭借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张的发展态势。

导热界面材料是置于发热器件和导热散热器件之间,用于降低它们之间接触热阻的一类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散热器和热源之间的不规则空隙,降低界面热阻。当未使用导热界面材料时,界面之间的空气导热系数仅为0.026W/m·K,而使用导热界面材料后,导热系数可显著提高至1.2-15.0W/m·K,有效提升散热效率。由于不同导热界面材料的基体材料和填充物不同,其导热系数也不尽相同。其中导热垫片的导热系数最高,达到约15W/m·K,导热膏和导热凝胶的导热系数则分别为4.6W/m·K和10W/m·K。在全球范围内对高功率、高性能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导热界面材料行业正凭借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张的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导热界面材料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消费电子占比最高,达43.9%,这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性能的提升,对高效散热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占比39.6%,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展对导热界面材料需求的强劲增长。通信设备和工业、医疗等其他领域则分别占6.5%和10%。

目前我国导热界面材料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消费电子占比最高,达43.9%,这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性能的提升,对高效散热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占比39.6%,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展对导热界面材料需求的强劲增长。通信设备和工业、医疗等其他领域则分别占6.5%和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导热界面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2024年是消费电子AI元年,各大厂商纷纷推出AI终端产品。为满足AI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求,AI终端器件算力呈指数级增长,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热量及散热需求显著提升。端侧AI与消费电子结合的诸多领域中,AI手机和AI个人电脑市场发展最快,散热需求大幅增长。

各个厂商在AI手机的战略布局

手机厂商 AI升级
苹果 苹果正式宣布与OpenAI达成合作,接入最新的ChatGPT-4o大模型,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
OPPO OPPO宣布与微软进行合作,推动AI手机发展。OPPO已成功将百余项AI实用功能推送至Find系列、Reno系列以及一加等多款机型上。
VIVO vivoX100系列首次搭载了vivo蓝心大模型
荣耀 荣耀Magic6系列搭载了自研的“魔法大模型”
小米 Xiaomi14Ultra搭载了“首个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XiaomiAISP
三星 三星AI手机GalaxyS24系列问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4年,AI手机的出货量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随着生成式AI能力加速下沉,渗透率将快速增长,AI有望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増长和AI手机渗透率提升,预计2032年手机领域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亿元左右,散热需求进一步增加。

2024年,AI手机的出货量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随着生成式AI能力加速下沉,渗透率将快速增长,AI有望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増长和AI手机渗透率提升,预计2032年手机领域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亿元左右,散热需求进一步增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en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AI加速落地消费电子端侧,导热界面材料量价齐升

AI加速落地消费电子端侧,导热界面材料量价齐升

目前我国导热界面材料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消费电子占比最高,达43.9%,这表明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性能的提升,对高效散热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2025年08月18日
EDA——芯片设计关键环节 国际三巨头主导 国产化落地加速突破

EDA——芯片设计关键环节 国际三巨头主导 国产化落地加速突破

目前全球 EDA 市场主要由 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三大巨头占领,呈现高度集中化格局。国内华大九天等企业位列全球EDA行业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企业主要聚焦于某些特定领域或用途的点工具,整体规模和产品完整度与前两大梯队的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

2025年08月13日
电气化程度提升催生电子测试仪行业需求增长 市场为竞争型且中高端被外企占领

电气化程度提升催生电子测试仪行业需求增长 市场为竞争型且中高端被外企占领

近年来以电子电气及周边产品制造技术的迭代发展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电气化程度不断提升从而催生对于电子测量仪器的需求,2020年我国电子测试仪行业市场规模为325.43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401.46亿元。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大路灯行业产销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大路灯行业产销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近年来在线教育普及催生网课专用台灯需求,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消费升级,家长在对儿童视力下降的焦虑情感下,对护眼灯具的购买更加谨慎,也更舍得投资,因此大路灯虽然定价较高,但是良好的护眼效果使得近年来需求增长迅速,2024年我国大路灯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8.65亿元。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XR行业:AR设备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 集中度或将下降

我国XR行业:AR设备需求快速释放 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 集中度或将下降

从不同产品类型来看,VR/MR设备全年出货量为32.1万台,同比大幅下滑30.67%,而AR设备全年出货量达21.4万台,同比下降18.32%。不同产品出货量的波动体现出XR行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影响了整体供应规模的走向。

2025年07月24日
中国UV灯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简析: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中国UV灯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简析: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和LED相比,UV无极灯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污染、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推广UV灯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UV灯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20-2024年,我国UV灯行业市场规模从20亿元增长至31.4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

2025年07月10日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集成电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存储器市场需求旺盛

2025年随着关税战不断升级,中美双方都宣布对原产于两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一环,集成电路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政策持续推动国产化

在DRAM和NAND Flash两种存储芯片市场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在这两个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4%、28%和23%。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