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服务交易的总称,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用品、报废汽车回收、二手车市场等。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相关政策,如2023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支持自驾车旅居车等营地建设、丰富汽车文化体验、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等七方面政策举措,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2年7月 商务部 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各地区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含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
2022年8月 国务院 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
2022年12月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 提出依法合规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加强对汽车经销商的管理等四个方面要等点,促进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 各地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鼓励客运站开展电商销售、酒店住宿、汽车后市场、体育休闲、农产品和旅游文创产品展销、便利店销售等服务。
2023年9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消费。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各地严格落实全面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运营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
2023年10月 商务部 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支持自驾车旅居车等营地建设、丰富汽车文化体验、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等七方面政策举措,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结合当地汽车后市场发展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汽车改装、维修等汽车后市场发展。比如2023年2月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提出重点引导传统经典车、汽车赛事、汽车旅游、汽车文化、汽车改装、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汽车后市场领域创新发展。

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山东省 2022年1月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 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展演、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公园(绿道)消费新场景、新地标。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
山西省 2022年1月 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网络货运行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汇聚海量物流信息,促进一二三产业跨行业融通,融合金融机构、后市场供应商,为货车司机提供余额理财、汽车后市场等团购优惠和服务。
河南省 2022年6月 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对二手车经销法人销售收购的二手车的,减按0.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江苏省 2022年11月 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举措的通知 促进传统经典车辆展示、收藏、交易、赛事等相关产业及汽车文化发展,推动汽车改装、维修等汽车后市场发展。
四川省 2023年2月 关于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 加快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的意见 重点引导传统经典车、汽车赛事、汽车旅游、汽车文化、汽车改装、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汽车后市场领域创新发展。
广东省 2023年11月 广东省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 活跃二手车市场。落实全面取消珠三角区域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限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二手车流通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二手车流通企业上规纳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二手车流通企业给予奖励。
安徽省 2023年11月 关于促进全省党政机关带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若干举措 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维修保养,纳入公务用车定点维保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要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维保行业连锁品牌,促进维保服务水平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无人驾驶车辆等核心装备研发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无人驾驶车辆等核心装备研发应用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它利用车载传感器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技术于一体,

2024年04月3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刹车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汽车零部件等高端智能再制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刹车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汽车零部件等高端智能再制造

刹车片,也被称为刹车皮,是固定在与车轮旋转的制动鼓或制动盘上的摩擦材料,通过其摩擦衬片或摩擦衬块承受外来压力而产生摩擦作用,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刹车片是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在踩刹车时与刹车盘或刹车鼓接触,产生摩擦,利用摩擦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刹车片通常由钢板、胶粘绝缘层和摩擦块组成,其中摩擦块由摩擦材料和粘

2024年04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发动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发动机零部件制造等企业集聚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发动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发动机零部件制造等企业集聚发展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发动机包括多种类型,如内燃机(包括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如斯特林发动机和蒸汽机)、喷气发动机和电动机等。其中,内燃机通常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可以是动力发生装置,也可以指包括动力装置在内的整个机器,例如汽油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

2024年04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汽车的定义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汽车可以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

2024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飞轮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飞轮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

飞轮是安装在机器回转轴上的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轮状蓄能器。当机器转速增高时,飞轮的动能增加,把能量贮蓄起来;当机器转速降低时,飞轮动能减少,把能量释放出来。飞轮可以用来减少机械运转过程的速度波动。

2024年03月13日
我国汽车皮革行业相关政策:开发高端绿色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皮革材料

我国汽车皮革行业相关政策:开发高端绿色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皮革材料

汽车皮革是用于汽车内部的特殊皮革材料,通常用于座椅、方向盘和仪表板等区域。它具有出色的耐用性和舒适性,能够提供卓越的触感和外观。汽车皮革有多种类型和等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除了其耐用性和舒适性之外,汽车皮革还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汽车皮革是一种高质

2024年03月06日
我国行驶记录仪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认证关键环节非现场和现场监管一体化实施

我国行驶记录仪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认证关键环节非现场和现场监管一体化实施

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汽车黑匣子,它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作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

2024年03月05日
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车辆、制动等系统核心零部件攻关

我国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车辆、制动等系统核心零部件攻关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主要是用电子控制的方式取代原来使用驻车制动手柄、拉索等机械手动操作的部分,从而完成整个驻车制动过程。

2024年02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