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补血补气类中成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阿胶为第一大品类 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中医药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补血补气类中成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2016年至今,中医药政策不断出台,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助力产业升级,在审评审批端、医保支付端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并明确中医药的发展定位:在治未病中作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起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细分市场,补血补气类中成药也迎来政策利好。

我国中医药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重要内容
2016.02.26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国务院 到 2030 年,中医药治理体系与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治未病中作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起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
2016.12.27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国务院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中西医协调发展
2018.05.29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 国家药监局 符合条件的经典名方制剂申请上市,免报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
2019.10.26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 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筛选 50 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 100 项适宜技术、100 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等
2020.12.21 《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国家药监局 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中药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2021.03.13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原愿目标纲要》 国务院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与互补,发展中医药事业
2021.09.23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国务院 将符合条件的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1.12.30 《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国家医保局 符合条件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2.03.29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国务院 到 2025 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2.03.30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到 2025 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
2022.10.29 《“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建立满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等
2023.02.10 《中药注册专门管理规定》 国家药监局 明确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新药与同名同方药的注册要求,并规定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等。
2023.02.28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国务院 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包括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中药质量等方面显著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

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已达百亿,但2020年以来,补血补气类中成药零售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当时疫情影响销售推广,叠加市占率较大的东阿阿胶消化库存,控制发货。2023年以来,随着居民保健意识提升,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逐渐回升,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24.1%。

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已达百亿,但2020年以来,补血补气类中成药零售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当时疫情影响销售推广,叠加市占率较大的东阿阿胶消化库存,控制发货。2023年以来,随着居民保健意识提升,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逐渐回升,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24.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补气补血类中成药细分市场

从细分市场看,2022年我国补气补血类中成药零售市场规模超10亿元体量的有阿胶、黄芪精、复方阿胶、益安宁,其中阿胶是补气补血类中成药第一大品类,零售市场规模达58.1亿元,市占率达39.79%。

从细分市场看,2022年我国补气补血类中成药零售市场规模超10亿元体量的有阿胶、黄芪精、复方阿胶、益安宁,其中阿胶是补气补血类中成药第一大品类,零售市场规模达58.1亿元,市占率达39.7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3年前三季度,阿胶市占率有所下降,黄芪、复方阿胶等其他补气补血类中成药市占率有所提升,补气补血类中成药需求趋向多样化。

2023年前三季度,阿胶市占率有所下降,黄芪、复方阿胶等其他补气补血类中成药市占率有所提升,补气补血类中成药需求趋向多样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60岁以上人群消费意愿增加领域

随着老龄化加剧及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60岁以上人群愿意在保健养生方面增加消费的比例达35%,保健养生消费意愿高于在运动健身、旅游、数码产品等方面的消费意愿。

随着老龄化加剧及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补血补气类中成药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60岁以上人群愿意在保健养生方面增加消费的比例达35%,保健养生消费意愿高于在运动健身、旅游、数码产品等方面的消费意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人工晶体行业:国产化率低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我国人工晶体行业:国产化率低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当前我国人工晶体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爱尔康、强生、博士伦和卡尔蔡司等外资企业主导。对比外资企业,本土人工晶体企业主要布局中低端人工晶体市场,出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本土人工晶体企业,包括爱博诺德、蕾明视康、瑞霖医药、昊海生物、河南宇宙、天津世纪康泰等公司。

2024年04月29日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诺西那生钠销售额遥遥领先

小核酸药物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诺西那生钠销售额遥遥领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19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包括已退市的3款小核酸药物),适应症主要集中在罕见病领域,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等。从分类来看,ASO药物占比最大,共有11款药物上市,占比达到57.89%;其次是SiRNA药物,共有6款药物上市,占比达到31.58%。

2024年04月28日
我国血液透析机行业高度集中 政策推动下国产替代化步伐或将加快

我国血液透析机行业高度集中 政策推动下国产替代化步伐或将加快

当前,我国血液透析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2022年CR5超过90%。由于我国血液透析机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其市场份额主要被费森尤斯医疗(德国)、贝朗医疗(德国)、百特医疗(美国)、尼普洛(日本)等外资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4年04月26日
人工智能医疗行业:AI影像发展靠前 头部医疗机构相关产品有望率先落地

人工智能医疗行业:AI影像发展靠前 头部医疗机构相关产品有望率先落地

截至2023年12月1日,国内已有122款智能软件获得市场准入,2023年1-11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审评审批数总及48个,超越2022年的32个。至此,影像学AI审评审批体系趋于成熟,相关AI的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智慧化的应用或将在数年后覆盖整个临床体系。

2024年04月25日
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上游中药材产量不断增长 中游市场规模连年增长

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上游中药材产量不断增长 中游市场规模连年增长

2022年受政策影响,多区域大力实施退林还耕、复耕种粮等措施,中药种植面积大大缩减,加之气候因素的影响,种植成本的上升,药农普遍收益不高,导致种植面积大大缩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药种植面积达到5250万亩,较2021年同比下降6.88%。

2024年04月25日
我国人血白蛋白行业:长期依赖进口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我国人血白蛋白行业:长期依赖进口 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

由于人血白蛋白行业具有强监管、高壁垒等属性,使得其进入门槛高,相关企业数量较少。也因此,我国人血白蛋白行业集中度高,2022年CR5超过70%,形成由百特、基立福、杰特贝林、奥克特珐玛等外资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2024年04月24日
我国中药种植行业分析: 政策利好下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增长 市场趋向规范化

我国中药种植行业分析: 政策利好下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增长 市场趋向规范化

我国是中药材最大生产国,但存在部分地区产能不足甚至没有资源分布的问题,产量近十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刺激下,我国中药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增加,预计2025年达4500万亩。

2024年04月24日
我国医用耗材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持续扩容 乐普医疗为领军企业

我国医用耗材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持续扩容 乐普医疗为领军企业

但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医用耗材行业的政策扶持,国内也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其中乐普医疗市值最高,达303.91亿元;其次是惠泰医疗、欧普康视,市值分别为259.76亿元、202.58亿元。

2024年04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