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历程与市场需求特点分析【图】

一、二手车行业发展历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二手车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显示,中国的二手汽车市场是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在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的环境下,显现出了超强的发展潜力。通过资料调查,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5年以前,此时我国是计划经济时期,此时国家计划性的管理汽车的生产、分配及消费,因而汽车的产量及保有量较低,消费主体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军事部门等。

第二阶段是1985年—1992年之间,此时计划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过渡,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为了彰显其身份和地位,开始购买汽车,汽车消费逐渐开始,同时二手汽车的相关需求也开始产生,此阶段二手汽车交易量逐渐呈现出缓缓上升的趋势。

第三阶段是1993年—1998年之间,市场作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大踏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的购买力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高收入人群把购买汽车作为一种流行趋势。由于经营二手汽车可带来高额的利润,使得很多企业开始进入二手汽车这一流通行业,很大程度上刺激着二手汽车的发展。颁发《旧机动车的交易管理办法》这一举措,使得二手汽车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及发展,初步实现无序交易向有序交易发展。

第四阶段是1998年至今,在我国扩大内需以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下,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内汽车的产量及保有量迅速增长。

第四阶段是1998年至今,在我国扩大内需以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下,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内汽车的产量及保有量迅速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二手车行业需求情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汽车工业也持续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二手车市场也随之逐渐成长起来,近年来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快速增长。

具体来看,2015-2019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及交易金额逐年攀升,而主要受疫情影响,2020年二手车交易有明显的萎缩,交易量同比下降3.9%至1434.14万辆,交易金额同比下降5%至8888.37亿元。2021年1月二手车交易量为143.16万辆,交易金额为918.52亿元,2月二手车交易量为95.53万辆,交易金额为598.43亿元。

2021年的到来,多个相关部门继续做好二手车流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相关政策持续释放利好,或将提升二手车交易的活跃度,加上汽车金融共同发力,将有力促进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预计2021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份额将有不小的回升。

2021年的到来,多个相关部门继续做好二手车流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相关政策持续释放利好,或将提升二手车交易的活跃度,加上汽车金融共同发力,将有力促进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预计2021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份额将有不小的回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二手车行业需求特点

1、需求偏好

2020年二手基本型乘用车交易量为858.68万辆;二手SUV交易量为137.07万辆;二手货车交易量为132.61万辆;二手客车交易量为123.37万辆;二手MPV交易量为83.19万辆;二手交叉型车交易量为33.93万辆;二手摩托车交易量为21.89万辆;二手挂车交易量为10.77万辆;二手低速载货车交易量为3.92万辆。

2020年二手基本型乘用车交易量为858.68万辆;二手SUV交易量为137.07万辆;二手货车交易量为132.61万辆;二手客车交易量为123.37万辆;二手MPV交易量为83.19万辆;二手交叉型车交易量为33.93万辆;二手摩托车交易量为21.89万辆;二手挂车交易量为10.77万辆;二手低速载货车交易量为3.92万辆。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价格偏好

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价格区间分布中,交易主体为0-20万元价格区间车辆,约占总体交易量的83.88%。其中5-10万元车型占总体比例最高,为35.28%,0-5万元价格区间交易量占比次之,为23.15%;二手车交易结构与新车交易结构变化十分相似,两极分化开始显现,随着消费升级,1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车型交易量逐渐增长。

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价格区间分布中,交易主体为0-20万元价格区间车辆,约占总体交易量的83.88%。其中5-10万元车型占总体比例最高,为35.28%,0-5万元价格区间交易量占比次之,为23.15%;二手车交易结构与新车交易结构变化十分相似,两极分化开始显现,随着消费升级,1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车型交易量逐渐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品牌偏好

因二手车交易结构性调整,5万元以下车型交易量占比下滑明显,而自主品牌车型大量集中于这一区间,导致自主车型占比下滑。

2020年二手车厂商品牌交易合资车型占比为66.8%;自主车型占比18.9%;进口车型交易量占比为14.3%。

2020年二手车厂商品牌交易合资车型占比为66.8%;自主车型占比18.9%;进口车型交易量占比为14.3%。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其他偏好

此外,在二手车市场从“增量时代”转变为“存量时代”中,需要积极发展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2020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从各类型城市销量来看,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销量共占据全国市场近6成比例。因此,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此外,在二手车市场从“增量时代”转变为“存量时代”中,需要积极发展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2020年我国二手车市场从各类型城市销量来看,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销量共占据全国市场近6成比例。因此,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分析:政策补贴持续助力成本降低 产销量高速增长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分析:政策补贴持续助力成本降低 产销量高速增长

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具有无污染、“零排放”、无噪声、无传动部件的优势,续航里程长,充电时间短,发展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累计完成3626辆,完成2021年全年产量的2.04倍;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5600辆,同比增长55.3%,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2024年04月24日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持续增长 本土企业舜宇光学领跑国内市场

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出货量持续增长 本土企业舜宇光学领跑国内市场

当前,我国车载摄像头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已经形成阶梯状竞争格局。其中,位于第一梯队的企业是来自浙江的舜宇光学,其凭借着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常年占比30%以上,领跑我国车载摄像头市场。

2024年04月18日
我国汽车玻璃寡头垄断格局稳定 汽车“新四化”趋势下行业将迎更多发展机遇

我国汽车玻璃寡头垄断格局稳定 汽车“新四化”趋势下行业将迎更多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汽车玻璃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福耀玻璃、艾杰旭等四家企业近年来一直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福耀玻璃是我国汽车玻璃市场中的领跑者,其市场份额占比常年达到60%以上,2022年达到68%,龙头地位稳固。

2024年04月12日
我国混凝土搅拌车行业:整体销量大幅下滑 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逆势增长

我国混凝土搅拌车行业:整体销量大幅下滑 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逆势增长

虽然近3年混凝土搅拌车整体销量持续下滑,但是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这一细分市场在国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销量持续上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销量达到5318辆,同比增长147%,渗透率达到29.3%。

2024年04月07日
全地形车行业: 全球销售规模小幅回升 中国市场呈现出口导向型特征

全地形车行业: 全球销售规模小幅回升 中国市场呈现出口导向型特征

在中国市场,我国全地形车行业处于萌芽阶段。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及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全地形车所代表的竞技运动、时尚潮流和运动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推动国内全地形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地形车行业销售量41.44万辆,销量较上年有所下滑。

2024年04月02日
我国汽车车灯行业:LED车灯渗透率快速提升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我国汽车车灯行业:LED车灯渗透率快速提升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目前我国汽车车灯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一超”指华域视觉,其市场份额常年排名第一,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多强”是指星宇股份、小糸、海拉、斯坦雷等内资或外资企业,其2021年市场份额均在15%以下。

2024年03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