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环保,是指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及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能够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量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

城市环保行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有关的生产服务企业;二是与节能降耗技术、减排及降低产品有害物质含量有关的技术研究开发、设备生产企业;三是废污物的循环利用、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备生产企业;四是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的情况下,还伴随着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23年我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的情况下,还伴随着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23年我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需求规模

城市环保行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过城市环保行业的根源还是在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城市环保行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过城市环保行业的根源还是在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在30%—70%,一般认为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间。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发达国家基本在80%左右,我国低于发达国家约10多个百分点,可以说仍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空气、水质污染以及垃圾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需要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力度,这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消费渐渐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环保产品和使用环保服务,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节能环保消费模式的兴起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推动了环保产业需求的增长。

随着雾霾问题的严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环保产业的一个热点领域。煤炭清洁利用、机动车尾气治理以及大气污染监测等技术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还有助于刺激环保产业的发展。

水污染防治是环保产业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水污染治理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废弃物处理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环保产业的新兴领域,对环保设备、技术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是环保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向。

行业细分市场

1、自然资源保护

自然资源保护指人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或条件),使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特别是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如水土流失等)的行为得到控制,以建立人类社会最适合生活、工作和生产的环境,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城市自然资源保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于在高度工业化的城市地区保护水、土、生物等自 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历史遗迹,维护生态平 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成为开展科研、科 普教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基地。2023年,城市环保自然资源保护市场规模约为1737亿元。

自然资源保护指人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或条件),使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特别是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如水土流失等)的行为得到控制,以建立人类社会最适合生活、工作和生产的环境,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城市自然资源保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于在高度工业化的城市地区保护水、土、生物等自 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历史遗迹,维护生态平 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成为开展科研、科 普教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基地。2023年,城市环保自然资源保护市场规模约为173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节能减排

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2023年,城市环保节能减排市场规模约为4668亿元。

2023年,城市环保节能减排市场规模约为4668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将废品变为可再利用材料的过程,它与重复利用不同,指再次使用某件产品。

2023年3月,我国公布了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涉及晋城、郑州、银川等城市。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可以满足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要求,但污水的再生利用水平却不高。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入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2024年3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共涉及19个城市,将着力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这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分别是,河北省邢台市,山西省吕梁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浙江省湖州市,山东省东营市、济宁市,河南省洛阳市、鹤壁市,湖北省武汉市,四川省资阳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第八师石河子市。

2023年3月,我国公布了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涉及晋城、郑州、银川等城市。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可以满足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要求,但污水的再生利用水平却不高。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入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进一步净化改善,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2024年3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共涉及19个城市,将着力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这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分别是,河北省邢台市,山西省吕梁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浙江省湖州市,山东省东营市、济宁市,河南省洛阳市、鹤壁市,湖北省武汉市,四川省资阳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青海省西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第八师石河子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污染治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城市环保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城市污染治理是城市环保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日常环卫在内等对污水污物的直接处理,是城市环保行业最基础的形态。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城市环境容量,使城市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使城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城市环境特征的改变对原有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包括病理、生理、遗传、致畸、致突变)或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危害或影响的现象,统称为城市环境污染。

2023年,城市环保污染治理市场规模约为3906亿元。

2023年,城市环保污染治理市场规模约为390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行业竞争格局

城市环保行业涉及环保领域方方面面,环保节能行业企业大多涉及其中。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全球国际巨头纷纷通过战略并购应对新兴国家挑战。其中,并购、重组是国际节能环保巨头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但面对后继追赶的新兴国家,这也成为这些昔日巨头的无奈之举。例如,威立雅通过不断并购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水、固废、运输、能源服务等领域,已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节能环保巨头;苏伊士联合加拿大养老基金公司,以32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GE水处理业务,以弥补苏伊士环境缺乏膜组件生产能力。

这些案例频发发生,说明节能环保产业正在从以往的寡头引领、众多国家跟随逐渐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百家争鸣、共同发展的发展局面。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两带分布”的格局,分别为辽宁至珠三角地区的“沿海行业带”与四川至长三角地区的“沿江发展轴”。其中,以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引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形成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后,实现了由引进模仿,逐步转向引进再开发与集成的突破,目前正在创新、突破与颠覆传统节能环保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未来产业将持续释放更多机会,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受政策鼓励,许多中小型企业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增加了产业的市场活力。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但是,由于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小企业很难在市场上获得生存空间。此外,大型国有企业还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增强自身实力。

与国外的相关产业相比,国内的节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缺乏核心技术。例如,在水处理方面,我国的生活和工业污水净化设备可以达到国内标准。但是在高端水处理设备制造方面,如高端高活性污泥和家用净水设备渗透膜的制造,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脱硫脱硝技术、余热余压技术和节能电机生产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依然相差较大。目前,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相关产业已经步入成熟期,占据了国际节能环保市场的大多数份额。其中,美国是国际上最大的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国,拥有国际上最大的需求市场;德国的相关产业到2025年有望成为国内的主导产业,并超过其传统的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日本的节能环保产业在政策的鼓励下,其节能环保服务业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水务行业:供水能力不足 需求量快速增长 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发展新兴力量

我国水务行业:供水能力不足 需求量快速增长 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发展新兴力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水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01.37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4380.16亿元。由于近两年阶梯式计价方式的持续铺开,部分高价水用量的提升带动了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速的加快。

2024年05月29日
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新领域法律服务需求增加 我国律师事务所行业供应规模扩大

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新领域法律服务需求增加 我国律师事务所行业供应规模扩大

在律师办理的824.4万多件诉讼案件中,刑事诉讼辩护及代理99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12.01%;民事诉讼代理697.5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84.61%;行政诉讼代理25.4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3.09%;代理申诉2.3万多件,占诉讼案件的0.29%。

2024年05月16日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具体来看,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为55719个,较2020年有所上升, 2022年数量达到59982个,2023年数据还未公布,鉴于国家近年来对气象服务的基础建设投资较为重视,因此观研天下预计2023年自动气象站数量将继续增长,为63548个。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城镇化率提升直接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整体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行业:城镇化率提升直接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整体实现长足稳定发展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中获得甲级资质的企业有 731 家,相较于 2019 年底的 432 家有了大幅增长。2023年我国城乡规划行业新增企业数量2.28万家,

2024年05月11日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下我国城市环保行业需求可观 市场呈“两带分布”格局

城市环保行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过城市环保行业的根源还是在于城市化的持续推进。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我国林业碳汇行业:减排量成交规模增长潜力大 市场项目以碳汇造林为主

目前,我国林业碳汇CCER审定项目97个,备案项目15个,签发项目3个,其中占主流的主要是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目前已公示的林业碳汇CCER项目中,有碳汇造林项目66个,森林经营项目26个,竹林经营4个和竹子造林1个。

2024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