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中国钴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钴行业属于“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钴行业属于“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类中的“C3219其他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和“C3211 铜冶炼”的两个小类。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钴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评估》显示,我国对钴行业的监管,主要采用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及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钴业分会。

我国钴行业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

主要职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政府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

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

生态环境部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负责提出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参与指导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钴行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2001年4月经国务院主管机关批准并核准登记注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要负责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本行业国家标准,负责本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监督;通过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和委托,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工作,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并发布行业信息。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钴业 分会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钴业分会于2010年4月8日成立,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钮带,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钴在合金方面的应用主要用于硬质合金、高温合金。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布了多项产业政策,支持硬质合金、高温合金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温合金整体市场需求约为4万吨,供不应求的问题依然显著。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城镇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节能环保等领域对钴等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确保金属材料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发金属矿产资源的政策。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不仅各国政府先后公布了禁售燃油车计划,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未来随着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消费者习惯改变、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影响不断深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有望加速释放,加上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增长潜力,将对动力型锂电池及其材料的需求起到持续推动增长的趋势。

钴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最终应用于3C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合金等终端领域,国家对于钴金属行业以及下游电池行业、终端应用领域的鼓励政策如下:

政策

主要内容

部门

日期

《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国务院 办公厅

2020.10

关于推动5G加快 发展的通知

培育新型消费模式。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

工信部

2020.3

《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9年本)》

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领域的“高容量长寿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和多元、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高温合金”、“硬质合金”属于鼓励类范 围。

国家发改委

2019.10

关于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 级畅通资源循环 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的通知

牢牢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大趋势,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发展绿色智能家电,加快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努力增强新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鼓励新能源汽车和5G手机消费

国家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2019.6

关于印发完善促 进消费体制机制 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落实双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碳配额交易制度。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 费。加快推进5G技术商用,支持企业加大技 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创新,提升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产品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支持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升级。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应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

国务院 办公厅

2018.9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 目录(2017年版)

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被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 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工信部

2017.7

《有色金属工业 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提出在电池材料领域,“围绕储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重点发展大容量长寿命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高性能铜箔和铝箔,以及低成本高质量的电池级碳酸锂、三元前驱体等”,以及对于有色金属工业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强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促进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持续达标、 有市场前景和经营效益的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资金渠道,并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快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提出“航空铝材、电子材料、动力电池材料、 高性能硬质合金等精深化加工产品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基本满足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需求。”

工业和信息 化部

2016.10

《江西省战略性 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16-2020年)》

指出:“新材料产业以精深加工为方向,着力推动有色金属、有机硅、陶瓷、玻纤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 展。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

江西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

2016.09

《“十三五”国 家科技创新规划》

提出在新材料领域,“围绕重点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建设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加快新材料技术突破和应用。发展先进结构材料技术,重点是高温合金、高品质特殊钢、先进轻合金、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玻璃与陶瓷等技术及应用”,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根据‘三纵三横’研发体系,突破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力系统的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完善新能源汽车能耗与安全性相关标准体系,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实现各类电动汽车产业化。”

国务院

2016.08

《中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 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

提出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方面,“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以及“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 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

2016.03

《国务院关于推 进国际产能和装 备制造合作的指 导意见》(国发【2015】30号)

要求推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立足国内优势,推动钢铁、有色行业对外产能合作。结合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延伸下游产业链,开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国务院

2015.05

《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指出在产业培育期,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聚集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加快研制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与检测等装备。

国务院

2012.0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智慧储能是指通过电池、储能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从而实现能源供需平衡、提高利用率的效果,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热力供给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热能等循环利用技术

我国及部分省市热力供给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热能等循环利用技术

热力供应是一种城市公用事业,涉及将能源转化为热能并供应给用户。热力供应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煤炭、油、燃气等能源,通过锅炉等装置生产蒸汽和热水,或外购蒸汽、热水进行供应销售、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散煤行业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山西省全省范围散煤清零

我国及部分省市散煤行业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山西省全省范围散煤清零

散煤通常是指未经入洗和深度洁净加工而直接用于分散式燃烧的煤,主要用于家庭取暖、餐饮用煤等非工业用途。散煤与专业煤炭相比,使用价值较低,燃烧时造成的空气污染程度较大。散煤燃烧是重要污染源之一,其燃烧效率低,没有烟气净化装置,超低空排放,因此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大。

2024年05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

铁锂电池通常指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负极通常是碳材料,电解质包括六氟磷酸锂。此外,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离,经过电解质传递到负极,而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移动到正极,为外界提供能量。

2024年05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市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

新型燃气指的是采用现代化技术生产的燃气。采用高新技术生产,燃烧效率比传统燃气要高出很多。相比传统燃气,新型燃气的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对环境污染较小;相对比较方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2024年04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空气能采暖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应用热泵技术

我国及部分省市空气能采暖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广应用热泵技术

空气能采暖是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通过制冷机的循环和相变过程,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室内系统,从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的一种采暖方式。具体说来,空气能采暖的工作原理是将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转化为高温热能,将水温加热到不高于60℃(一般的水温在35-50℃),并作为热媒在专用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地面装饰层

2024年04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氮化硅陶瓷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高强度高耐久等新型建材研发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氮化硅陶瓷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高强度高耐久等新型建材研发应用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烧结时不收缩的无机材料陶瓷。氮化硅的强度很高,尤其是热压氮化硅,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等性质。

2024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白炭黑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化工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白炭黑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化工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和超细二氧化硅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碱和氢氟酸,不溶于水、溶剂和酸(氢氟酸除外)。白炭黑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橡

2024年04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