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荆州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设施布局,不断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文化魅力荆州。

保护传承荆楚文化

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大力传播,构建富有荆州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动荆州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文物保护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显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立文物登记制度和文物资源数据库,全面掌握全市文物保护现状,推进文物信息共享。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实施城墙保护修缮、城墙顶部环通等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推动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创新打造国家遗产廊道,彰显楚都文化印记。推进世行贷款项目,完成珍品馆改造与文物展陈升级、西城墙保护维修工程、开元观环境整治工程、土城垣保护工程以及开元观展陈项目。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等文物犯罪,净化文物流通市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实施湘鄂西片区整体规划、连片保护和统筹展示。认真贯彻落实《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作用,以传统工艺(荆州)工作站和全国漆艺联盟为引领,完成荆楚非遗传承院迁建扩能,实施荆楚非遗博物馆、大漆文献图书馆、漆艺十八坊、荆楚非遗传承院的线上平台、大漆手艺研习院、漆艺国际化研学旅行平台、楚艺工匠街、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等八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升荆楚非遗工匠小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世界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依托传统工艺荆州工作站、全国漆艺传承联盟,推进荆州实施“一村一匠”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将“荆楚非遗传承院”建成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拓展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空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旅游、城镇建设的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文教结合,推动非遗展示项目和非遗文创产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弘扬抗疫文化,实施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征集、保管和展陈。启动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修复项目。推进荆州博物馆整体改造,支持县市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加大对爱国者屈原、改革者张居正等宣传,大力传播“公安三袁”严明家规和敦厚家风,弘扬优秀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重点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重点

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实施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荆州·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楚文化大观园、楚都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楚都生态园、郢城遗址保护和利用修复工程、鸡公山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将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充分展示楚文化魅力。

荆州文博园:建设以荆州博物馆、荆州文保中心、三国公园为主体,以荆州城墙为背景,以楚文化特色文物展陈、文物科技保护展示、开元观道教文化传承为内容的文博园。

张居正文化园:以荆州地域文化为特色,打造具有明代气息、突出张居正文化的旅游景区。

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加强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熊家冢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八岭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沙市洋码头工商业遗产博物馆:对大慈街历史文化街区、打包厂民族工业遗产、沙市活力28工业厂区等洋码头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建设工商业遗产博物馆。

石首走马岭遗址公园:完成石首走马岭遗址陈列馆建设,加快推进石首走马岭遗址修复,以适当方式融入至石首市“两河一湖”绿色发展示范区,以保护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更好保护;

名城保护:荆州三义街、得胜街、张居正街、南门大街等历史街区修旧如旧。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加快古城疏散保护

以对历史、现实、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统筹推进古城疏散和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建筑、历史古迹、文物保护,体现荆楚文化特色,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做好古城功能疏解。按照“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散存量,以古城功能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的原则,疏解非古城主导功能,以疏解环城墙区域、城西区域和大型单位先行,坚持功能疏散与古城布局相结合,带动人口疏散,降低古城密度。推进行政办公功能疏散,完成市委大院、市政协大院、市卫健委、市交通局,以及下属事业单位等48家市直、57家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外迁。推进医疗功能疏散,实施医疗机构搬迁,完成市中心医院、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外迁。推进教育功能疏散,谋划实施古城内11所大中专院校搬迁,加快推进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外迁,完成江陵中学外迁。着力解决古城内12栋超高建筑及国有直管公房危房问题,推动特殊用地单位外迁。加大巡查力度,开展古城拆违,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和改变土地房屋用途的建设行为。

保护古城历史风貌。加强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统一管理的原则,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制定古城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清单,重点保护环古城墙和古道、古街、古庙、城门、城濠等“关厢型”历史街区。合理保护市委大院、文理学院等原有公共建筑,保持用地单元的完整性和建筑风貌的延续性,保留历史文化记忆。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投资、设立公益性基金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提供技术、宣传咨询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古城保护工作。

推进古城开发利用。坚持古城保护与创新发展双轮驱动,建设沉浸式文化旅游城、低碳型舒适公园城和智能化共享创业城,将荆州古城打造成充满历史文化和未来体验感的世界文化遗产和5A旅游景区。坚持历史铭城,梳理古城历史文脉,以关厢型历史片区为基础,古城墙为载体,构建城外关厢历史线路和城内四大历史街区,讲好荆州故事。坚持旅游活城,以腾退单位为基础,保留改造部分建筑,引入文旅项目,打造古城文化主题片区和文旅功能片区,发展新功能业态。坚持生活营城,以5-15分钟生活圈为基础推进社区重组与空间重构,营造古城慢生活圈。坚持生态固城,保护绿野乡村环境,构建绿楔水系,强化古城边与空间格局的完整性,以主题小镇形式着力打造“太晖生态休闲区”。坚持文创兴城,整合城南土地资源,依托学苑路高校资源,在郢都路与屈原南路之间,建设城墙下的“文化众创产业园”,间隔绿廊形成若干创业组团,共享社会服务设施。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深化文化事业改革,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推动按标准统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全面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城乡阅报栏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建成荆州美术馆、群艺馆,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互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支持石首市创建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落实“县聘乡用”机制,配齐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楚都讲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开发文化产品,打造特色节会活动。持续开展荆楚文化节、三国文化旅游节、长江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出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将荆楚文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实景演艺。支持大众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常年举办品牌活动10场。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构建纪南生态文旅区、关公义园、张居正文化园、荆州文博园、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华中数字出版基地荆州园区、新媒体文化创意园等示范平台。做大做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文化产业样板基地。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准确把握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总体要求,坚定不移依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作用、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全面提升普及水平和质量。加强语言文字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时代语言规范和技术支持,增强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交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业态。支持发展影视演艺产业、文创新媒体产业、遗产数字化产业、文博会展产业、研学教育产业等,形成新的文化产业生态,打造荆州现代影视基地。促进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鼓励发展培育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艺术品、网络演出等新兴文艺类型。培育新兴数字娱乐产业,促进数字出版、数字摄影、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卡通漫画、网络游戏、3D动画、基础动图等产业发展。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健康发展,开拓混合现实娱乐、智能家庭娱乐等消费新领域。

繁荣发展文旅产业

立足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构建富有荆州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深入实施“旅游+”行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构建“一核引领、一线串珠”文化旅游空间格局,打造全国新兴旅游目的地、长江黄金旅游带重要节点,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到2025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年均增长12%;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

 “一核引领、一线串珠文旅产业布局

 “一核引领、一线串珠文旅产业布局

一核引领:以中心城区文化展示为核心,包括荆州古城、车马阵、纪南文旅区、沙市休闲旅游示范区等,打造一个5A、四个4A及若干个3A景点,培育储备一个5A景区。

一线串珠:以长江荆江段为轴线,联结洪湖、松滋、石首、江陵、公安、江陵、监利等文化展示区,串珠成带,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发展楚文化旅游。以纪南文旅区为主体,以“一城”(楚纪南城遗址)、“一园”(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陵”(八岭山高等级贵族墓群)、“一馆”(中国楚文化博物馆)为支撑,整合楚文化资源,打造国家大遗址文物保护与利用示范区。抢救性发掘高等级贵族墓葬,适时启动建设中国楚文化博物馆。在“一城”、“一园”中增加楚文化表演、巡演项目,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持续举办中国楚文化高峰论坛,打造中国楚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立足湘鄂渝黔红色革命文化和“洪湖”旅游品牌,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强化红色资源保护,统筹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深度融合。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五个教育基地”为基础,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洪湖瞿家湾为核心,整合监利周老嘴、监利汪桥红六军、江陵红军街、石首红军树、公安县南平红二军团会师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重点推进洪湖红色生态度假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洪湖段)、监利周老嘴红色古镇建设。开发红色文化展示、红色教育研学、红色体验拓展、红色文化创意、红色歌曲创作、红色影视拍摄、红色剧场演绎等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策划红色主题旅游路线。加大红色文化营销宣传力度,打造省内外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开展湖北文化旅游强县、名镇、名街、名村的创建行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重点支持荆州区楚香花驿、江陵云层梦幻度假区、公安黄山头森林风景区石首桃花山、上津湖区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按照“一城一街一景”的原则,将文化遗产保护、游憩商业、旅游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打造特色旅游街区。推进“荆楚乡村绿道”、优质民宿、高等级农家乐、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展示乡村旅游魅力。到“十四五”期末,创建省级文旅名镇5个,文旅名街10条,文旅名村15个。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推进文化与工业融合发展,抓好工业设计和产品创意创新,提高品牌价值和附加值,打造一批富有荆州特色的文创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品味,以旅游传播文化精髓,加快业态融合、品牌融合,促进文化旅游资源资本化与产业化。推进文化产业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推动新兴文旅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附加值。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开发文化产业市场支付结算系统,促进文化旅游的信息消费。推进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着力体现荆楚文化元素,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魅力之城。

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实施国家等级景区创建行动,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运营,打造一批高质量旅游景区。规划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沙市城市商务休闲旅游区、松滋洈水康养休闲旅游区、洪湖市滨湖度假旅游区和石首市湿地生态旅游区等六大旅游核心区,作为全市旅游形象展示窗口。支持荆州区、纪南文旅区、松滋市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成荆州古城历文化旅游区等5A级旅游景区,荆州海洋世界、荆州园博园、松滋卸甲坪旅游区、石首桃花山旅游区、洪湖红色生态旅游区、公安“三国谣”旅游区等一批4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培育1-2家省内外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旅游景区创建重点

旅游景区创建重点

在建重点景区:包括荆州博物馆扩建、荆街、楚王车马阵景区(二期)、金苑森林氧吧、荆州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楚文化大观园、郢城遗址保护利用和修复工程、环长湖湿地修复工程、洋码头文创园、荆州海洋世界(三期)、洈水运动休闲小镇、瞿家湾水乡园林小镇、桃花山桃源小镇等。

提档升级景区:包括荆州古城历史文化博览园、关帝庙景区提升工程、荆州文庙扩建工程、章华寺文化旅游综合体、荆楚工匠教育小镇、荆州园博园提升工程、洪湖瞿家湾红色旅游、洪湖金湾水乡风情小镇、卸甲坪土家风情小镇、白云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黄山头森林小镇、天鹅洲麋鹿生态旅游区、黄山头森林小镇等。

谋划新建景区:荆州方特熊出没、荆州宰相文化产业城、荆州华夏百家姓文化园、荆州航天科技文化城、楚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监利洪湖西岸生态旅游区、八岭山文化郊野公园、洪湖“红色记忆”影视基地、纪南文旅区岁时湾非遗文化小镇、纪南文旅区中信围棋小镇、沙市记忆文博园、郢城文化园、洪湖市红色青春文化园、监利毛市书画文化产业园等。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深化改革,推进新闻出版业全方位转型,承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

加快新闻出版业转型。实施数字化战略,推动报纸、期刊、出版与移动网络、移动端等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及业务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出版印刷数字化、传播发行网络化、消费体验虚拟化、消费终端集成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媒体信息采集、内容制作、存储分发的流程再造。推进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和开放,综合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移动客户端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

促进广电事业发展。完善视容频数字化网络结构体系,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化、数字化、高清晰度。推动广电网“双向”“智能”“综合”发展,加快“三网”融合。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和广播“村村响”。实施光缆“村村通”工程,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全面提高边缘村庄广播电视覆盖水平。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地方节目“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地面数字电视全覆盖,县乡村光纤联网。

创新拓展传播渠道。全面应对互联网产品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挑战,实施“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利用移动直播、短视频、H5产品等多种形式,加大融媒体创作力度、拓展传播阵地。通过分发式报道,形成多维度传播矩阵和多次叠加的传播效果,提升信息触达率,实现影响力“破圈传播”。通过互动式报道,设置相关话题和栏目,加强互动传播,扩大话题传播声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逐渐向精品化和海外发展  2023年其海外市场规模超40亿元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逐渐向精品化和海外发展 2023年其海外市场规模超4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也开始向精品化和海外发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2023年我国网文海外市场规模超过了40亿元,网文作家41万,网文作品数达到了62万。

2024年03月15日
我国图书馆行业:数量上山东、江苏及浙江三省一级图书馆排名前三

我国图书馆行业:数量上山东、江苏及浙江三省一级图书馆排名前三

2023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据名单显示,共有1302个图书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680个图书馆被评为二级图书馆,741个图书馆被评为三级图书馆。其中山东省一级图书馆数量最多,共128个,其次是江苏省,共114个,第三的是浙江省,共99个。

2024年01月09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戏曲戏剧行业共发生一起相关融资事件融资金融约1亿元

【投融资】2022年我国戏曲戏剧行业共发生一起相关融资事件融资金融约1亿元

数据显示,自2016年之后我国戏曲戏剧行业相关投融资数量不断减少,到2020年到2022年一共只发生了4起投融资事件。

2023年12月06日
集换式卡牌行业:2023年2月集卡社获得首轮融资 由bilibili哔哩哔哩领投

集换式卡牌行业:2023年2月集卡社获得首轮融资 由bilibili哔哩哔哩领投

而在2023年2月专注成人集换式卡牌市场的杰森动漫「集卡社」获得首轮融资,由bilibili哔哩哔哩领投。华立科技在5月股票增发募集资金,计划总投资额合计1.567亿元,用于项目:设备投放及运营、产品研发及信息化系统建设、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11月23日
【投融资】我国网络文学行业:2017年后投融资数量和投资金额逐渐减少

【投融资】我国网络文学行业:2017年后投融资数量和投资金额逐渐减少

2020年到2022年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1起,其中投资金额虽大的为幻文科技获得的战略投资,金额为1.6215亿人民币。

2023年11月06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演艺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A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投融资】2022年我国演艺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A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演艺产业是以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表演、销售、消费及经纪代理、艺术表演场所等配套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产业体系。演艺产品具体形态包括音乐、歌舞、戏剧、戏曲、芭蕾、曲艺、杂技等各类型演出。

2022年12月27日
【投融资】2022年我国区块链文娱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投融资】2022年我国区块链文娱行业投融资情况汇总 种子天使轮投资事件最为活跃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区块链文娱投融资事件数大幅度增长,从2020年的3起增加到2021年的56起。2022年1-12月间投资事件数达54起。

2022年12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